蔡鄂生: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發展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規律

看2021|蔡鄂生: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發展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規律

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蔡鄂生。資料圖片/ 李冬 攝

核心觀點

●不能認為上市了,商業銀行的改革就完成了。商業銀行深化改革的地方還很多。

●銀行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差異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系統性問題,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發展方式、新的發展格局來解決,從而實現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互聯網金融公司到底的金融機構還是科技公司?界定這類公司性質很重要,你要是金融公司,就要遵守監管的規則。要是科技公司,就要專司科技平臺的功能,做金融業務就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規律。

近期,《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公佈。《建議》對金融領域發展做出若干部署,全文共16次提及“金融”。其中,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支持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在金融監管上,規劃建議提出,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等。如何看待和理解十四五期間商業銀行改革和金融監管的方向和重點?新京報圍繞這些問題採訪了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

在蔡鄂生看來,不能認為上市了,商業銀行的改革就完成了。商業銀行深化改革的地方還很多。其中,傳統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和個人消費方面還不充分的問題,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體系等是下一步金融改革要做的工作。

十四五規劃建議還提到,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對此,蔡鄂生認為,銀行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差異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系統性問題,金融機構應做到應責盡責。

對於十四五期間金融監管的方向和重點,蔡鄂生認為,金融監管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髮展的過程,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與完善巴塞爾協議的監管措施是相輔相成的。對於近期引發關注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監管,蔡鄂生認為,如果這類公司是科技公司,就應專司科技平臺的功能,做金融業務就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規律。

不能認為上市了,商業銀行的改革就完成了

新京報:您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間商業銀行的改革方向和重點?

蔡鄂生:經過改革,大型銀行商業銀行已經實現了上市,部分中小銀行也上市,提高了運行的效率。但是不能認為上市了,商業銀行的改革就完成了。商業銀行深化改革的地方還很多,無論是內部管理機制、產品設計、科技賦能、服務實體經濟等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從銀行機構角度看,目前商業銀行普遍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是資本補充的問題。為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今年上半年,六部委聯合印發了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政策為解決這一問題創造了條件,但商業銀行還要通過改革和完善體制機制來解決這一問題。

銀行金融機構內部發展也很不平衡。從規模上看,以城商行為例,有的城商行規模接近萬億,有的城商行規模僅僅幾百億。從質量和效益上看,銀行業內部的盈利水平也參差不齊。對於每個銀行來說,都要考慮和解決一個問題:當前的盈利水平能否養活自己,能否不成為社會的負擔?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支持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那麼,如何健康發展?目前部分中小銀行已經上市,但是它的服務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和國有大行仍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不少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很高。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公司治理、機制體制等方面要改革的地方更多。比如,中小銀行的經營範圍受地域限制,未來中小銀行要在本地下沉,向本地的客戶提供服務。

規劃建議還提出,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如何優化?在我看來,關鍵在於對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模式做好區分。比如,界定好哪些項目用政策性金融去支撐,哪些可以用商業模式去經營?這個必須做好區別對待。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銀行的激勵機制也要進一步改革。比如說,以前商業銀行基層的員工面臨拉存款等壓力,這種現象還存在不存在?如果還存在的話,這種激勵機制是不是要改變?科技創新的核心和關鍵還在於人才的優化,要通過激勵機制把人的潛力挖掘出來,這也是下一步改革要考慮的事情。

銀行要服務社會、支持國民經濟發展,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金融的角度,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衝擊了傳統的金融機構的服務方式,為什麼它會衝擊,到底衝擊在哪些地方?這些問題反映出傳統金融服務方式在服務小微和個人消費方面還不充分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體系,都是下一步金融改革要做的工作。

還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到,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防範金融風險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這就要解決金融、房地產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問題。

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金融機構要應責盡責

新京報:在您看來,如何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蔡鄂生:要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平衡發展,首先金融機構要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意識,意識是第一位的、是最基本的。其中,比較關鍵的一個問題是,對於符合社會發展、暫時困難的企業,銀行能不能想辦法把它扶持起來?解決資金錯配是改革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金融機構要應責盡責。金融和實體經濟要實現平衡發展,我們要在十四五期間或者說2025年之前逐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銀行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差異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系統性問題,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發展方式、新的發展格局來解決 從而實現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新京報:十四五期間,有哪些金融風險值得關注或者警惕?

蔡鄂生:首先,一些傳統的風險依然要注意,有些低級錯誤不能重犯。比如,按照教科書上講的,利率風險、合規風險、不良貸款上升等一些風險要繼續保持關注。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到,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不能做的事情一定不要去做。

第二,還要關注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科技賦能可以提高金融效率,增加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所謂普惠金融的問題。但是一些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服務於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不到的長尾人群,這類群體的非理性行為易使長尾風險迅速擴散,極易形成潛在的金融風險。

最後,要關注輸入性的風險。當前全球經濟處於深度衰退之中,而中國正在加大開放的步伐,在這個開放的年代,我們不可能把所有外部的風險完全隔離住。我們要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防範一些外部風險。

總之,無論是利率風險、科技風險,還是匯率風險,我們都要關注,依然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要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針對性

新京報: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間的金融監管的方向和重點?

蔡鄂生:首先,從方向看,金融監管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髮展的過程。比如,巴塞爾協議是從巴塞爾協議1、巴塞爾協議2,發展到現在的巴塞爾協議3,逐漸形成了當前的共識性的監管標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前的巴塞爾協議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問題,要進行修改完善,未來也可以有巴塞爾協議4、巴塞爾協議5。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與巴塞爾協議的監管是相輔相成的。

第二,關於金融監管的重點,十四五規劃建議已經講得很清楚了,要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從透明度上看,我們一直要求市場的公開、透明、公正,實際上我們的監管在透明度上存在很多要改善的地方。我們的監管要真正做到透明、把規矩立清楚,讓大家瞭解你,而不是很多規章制度要讓市場去猜。在法治化上,真正做到依法監管。

第三,要和實際結合起來,提高金融監管的針對性,不能簡單採取一些行政手段。比如,金融機構是要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意識和水平,但是不能靠簡單的行政性號召。還比如,當下中國金融在不斷髮展中,在一些基本的監管標準確定之後,只要不是違法違規的現象,可以在密切關注中再考慮如何監管,逐漸完善和提升監管水平。

新京報:最近大家在討論如何對互聯網金融公司進行監管,你有什麼建議?

蔡鄂生: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是要界定這類公司的性質——互聯網金融公司到底是金融機構還是科技公司?你要是金融公司,就要遵守監管的規則。要是科技公司,就要專司科技平臺的功能,做金融業務就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規律。總之,科技公司與金融公司一定要界定清楚,遵循相應的法律法規。

新京報首席記者 侯潤芳 編輯 陳莉 校對 賈寧 危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