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我國共有水庫9.8萬多座,將投資近千億除險加固

11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針對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情況,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在會上透露,目前我國共有水庫9.8萬多座,在“十四五”期間將加快推進水庫除險加固工作。預計5年共需投資近1000億元完成上述目標。

病險水庫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除險加固

據葉建春介紹,目前我國共有水庫9.8萬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庫4700座,小型水庫9.4萬多座。

據介紹,為切實保障水庫安全,更好發揮水庫的防洪、供水、灌溉等綜合效益,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共安排資金1553億元,已對2800多座大中型和6.9萬多座小型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到目前,仍有部分水庫陸續進入到病險行列。為此,李克強總理明確要求,對現有病險水庫,2025年底前要全面完成除險加固。

那麼,到2025年,我國水庫建設將實現哪些突破?葉建春就此在會上介紹稱,在“十四五”期間,將加快推進水庫除險加固、消除存量隱患工作。預計到2022年底前,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遺留問題處理;完成已到安全鑑定期限的水庫安全鑑定任務等。此外,到2025年底前,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每年安全鑑定後新增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確保水庫安全運行;完善雨水情測報、安全監測設施,健全水庫運行管護長效機制。

“為實現‘十四五’期間水庫除險加固的目標任務,預計5年共需投資近1000億元。”葉建春在會上指出,這部分資金將由中央財政予以一定補助,地方財政建立健全穩定的資金渠道,並將以這次大面積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為契機,健全完善市場化機制,帶動地方資金和民間投資,擴大有效投資。

水利部:我國共有水庫9.8萬多座,將投資近千億除險加固

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

“十四五”期間,我國水庫建設的具體任務有哪些?葉建春在會上表示,主要有兩大任務:一是消除存在病險的水庫;二是日常管護的常態化建設。

具體來看,在消除存在病險的水庫工作上,葉建春強調,要督促各地解決存量問題,一是有病險的及時實施除險加固,二是沒有鑑定的,抓緊安全鑑定。而在日常管護常態化建設上,要確保不再積累問題,健全完善水庫安全管理的責任制,全面落實責任人,要實行相應的責任追究。同時,葉建春指出,為完成“十四五”這兩大任務,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還需要特別落實好兩個方面的責任。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責任,對小型水庫,地方政府的責任要落實。葉建春指出,最近將就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地方責任如何落實出專門通知。

另一方面,是各相關部門的監督指導責任。如國家發改委、財政、水利部,要督促指導地方加強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應組織考核,安排中央資金補助,同時要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管,保證資金能夠規範使用、安全有效。對落實不力、有責任的單位要進行追責問責。

全年大中型水庫供水2700多億立方米

按照上述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各類水庫9.8萬多座,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顯著。那麼,水庫在人民生產生活中,是否也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葉建春解釋,水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這五個作用分別是防洪、供水、農業灌溉、民生和改善生態環境。

其中,在防洪工作上,水庫是防洪的一張“王牌”,如果沒有水庫攔蓄,在江河上的洪水就會忽高忽低、忽多忽少。因此,在七十多年內建的水庫,目前總庫容有9300多億立方米,其中1800多億立方米可以在汛期用於調節洪水。

在供水方面,葉建春表示,我國現在全年大中型水庫供水2700多億立方米,約佔總供水量的40%。一方面是水庫作為很多城市的水源。另一方面,很多水庫是重大調水工程的源頭水庫,比如說丹江口水庫就是南水北調的源頭。

在農業灌溉方面,我國10億多畝的耕地,並非均具備灌溉能力。而小型水庫,就成了農村重要水源,為抗旱減災、農村人口飲用水安全、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在改善民生方面,因絕大多數的水庫都在農村,特別是小型水庫主要在農村,農民依靠這些水庫發揮很多作用。如養殖業、旅遊業等等的發展,可增加農業的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對鄉村振興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生態效益方面,水庫對周邊的環境也有一定的降溫、增溼、淨化空氣的作用。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實習記者 楊雨奇 北京報道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水利部:我國共有水庫9.8萬多座,將投資近千億除險加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