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這幾句話已經流傳了千百年。

人養玉很好理解,就是在長期的佩戴、盤磨和保養中,人體分泌的油脂和熱量會進入到玉石的毛孔和空隙中,玉石會因此變得更加通透潤澤,時間長了,彷彿被賦予了生命一般。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而玉養人則至今眾說紛紜。

持贊同觀點的人認為,玉石內含有人體所需的硒、鋅、鎳、鈷、錳、鎂、鈣等30多種微量元素,長期作用於人體,可以增強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甚至找到《本草綱目》,說其記載,玉石可以“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

更有人認為,玉石是有靈性的,可以保平安,消災禍。

而持否定的人則認為,玉石並沒有那麼神,起碼至今並沒有科學根據可以證明這一點。

客觀來說,說玉石有靈性的確尚無科學依據,那些說佩戴玉石可以百病全消、健康長壽更是商家常用的騙人把戲。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但常年把玩、盤磨、佩戴,可以刺激穴位、舒筋活血,鍛鍊手部肌肉和大腦靈活性卻是可以理解的。

何況,尋玉、玩玉、藏玉、愛玉,我們所求又豈在一石?玩玉之人看重玉養人,但這個養,卻不僅僅是對身體的“養”,更重要的是它對我們的內在所產生的變化。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玉養儀

翩翩公子,溫潤如玉。

器物最能陶冶人的性情,有人講,喜歡什麼東西,最能暴露性情。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玉本身高雅、聖潔,慢慢就內生出了一種優雅、精緻的人文內涵。

玩玉之人,長久與玉“耳鬢廝磨”,耳濡目染,慢慢也會受到玉的薰陶。

看到玉,內心就會不自覺地注意自己的儀態,不由自主地約束自己的不雅行為,這就對自己的舉止儀態和禮儀習慣起到了很好的塑造作用。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玉養性

賞玉,並非一種簡單的玩物行為,它需要平和的心態,以及拋卻心中雜念和羈絆的泰然和淡泊。

所以,炎炎夏日,世界盃可以讓人瘋狂,但玉石卻有安定人心、修身養性的力量。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黃帝內經》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玉石溫潤,於手盤磨,最能克服外在的浮躁和焦慮,讓時間慢下來,讓身心靜下來,在不經意的消遣中,涵養性情。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玉養德

愛玉為物,敬玉為德。

玉,石之美者也。這種美,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核。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自古代起,玉就和“德”聯繫在一起,擁有被人格化的高貴品德,比如仁、義、智、勇、潔,等等。

因此,玩玉之人,最講玉品,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用玉的品德來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的修養。

否則,別的先不說,首先就對不起自己手中的那塊玉。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玉養情

玉,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美好。常和美好的事物在一起,人的內心也會變得豐盈、柔軟。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玩玉之人,面對溫潤細膩的玉石以及琳琅多彩的玉雕,有人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人看到了故事;有人會感念自然造物的萬般神奇,有人會更加理解生命和生活最初的不易。

玉會讓他們探知生活的觸角更敏銳,也會讓他們看世界的方式更立體。

內心豐盈之人,總會對這世界多一度的熱愛。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玉養智

藏物不如藏知。

外人看來,玩玉,不過是在玩一塊石頭,燒錢、浪費時間不說,玩狠了還會被人說成是玩物喪志。

但其實,玩玉卻是一次對人的全方位提升。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對玉石專業知識的掌握、對市場行情的瞭解、對未來經濟趨勢的預判,文化、歷史、哲學、藝術、美學、書法、詩詞歌賦……這些都是玩玉基本功。

時間長了,玉石還是那塊玉石,但玩玉的人,大腦中已經完成了一次知識的升級換代。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玩玉,是對人方方面面的錘鍊。我們玩玉、愛玉,不僅僅是因為玉石外在的美麗,更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更多向善、向美、向好的改變,讓我們一次次得以遇見更好的自己。

那麼,對“玉養人”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