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老將處於“過河拆橋”境地?龍隊不退役宣言,引連鎖反應?

#馬龍奧運後不退役#

6月9日晚WTT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論壇,以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國乒男女隊長馬龍、丁寧受邀參加。其中幾個重點:1、國際乒聯賽事改革後,不取消原有的世乒賽。2、向網球看齊的大滿貫,2021年舉辦兩站,到2022年完成全年四大滿貫賽事。


國乒老將處於“過河拆橋”境地?龍隊不退役宣言,引連鎖反應?

馬龍表示東京奧運會後,不會退役,接受挑戰

除了對於乒乓球的發展與改革外,在對話中,丹頓問馬龍會不會在東京奧運會後就退役?龍隊表示:不會,大滿貫賽事這麼好的比賽,要爭取打一打的。這番奧運後不退役的宣言,也引起了球迷的關注。有人表示“太好了,可以繼續看龍隊打球了,加油”,有人則表示“奧運會後,還是強制退役的好,要不嚴重阻礙年輕隊員發展”。

老將為何會面對兩極化的評價,處於“過河拆橋”的尷尬境地?

一直以來,關於東京奧運會國乒的人選問題,是大家討論的焦點。男隊的三人名單異議不大,主要是看P卡的選擇,而女隊的情況始終不是很明朗,主力三人大概可以確定劉詩雯和陳夢兩人,在第三人和P卡的人選上,球迷眾說紛紜,支持誰的都有,劉國樑主席和教練組比較傾向有大賽經驗的丁寧。由於寧隊的狀態下滑,小棗的傷病等因素,網上也一直都有不希望兩人參加東京奧運會的聲音。

國乒老將處於“過河拆橋”境地?龍隊不退役宣言,引連鎖反應?

國乒女隊現役大滿貫,司職隊長。2019年狀態有所下滑

先不管龍隊的言論是不是在為明年的"大滿貫"打廣告,老將為何面臨“過河拆橋”的境地?

  • 國乒善傳統,倚重老將

國乒之所以能取得輝煌戰績和稱霸乒壇,從過往的經歷來看,以老帶新陣容功不可沒,倚重老將的經歷和經驗,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拿大滿貫其中的奧運會和世乒賽來舉例。

奧運會——從乒乓球項目1988年首次進入奧運會,到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把有老將的陣容同沒有老將的成績進行一個對比。因為第一屆奧運會沒有比較,把它刨除在外,共七屆奧運會28塊金牌,國乒拿下26塊。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無老將陣容),

共4金奪3金,75%奪金率。

1996-2016年期間奧運會(以老帶新陣容),共24金奪23金,95.8%奪金率。

世乒賽團體賽——2010年莫斯科女團,啟用小將陣容,最終1-3負新加坡隊,結束國乒女團八連冠。

兩種陣容比較,一目瞭然,以老帶新陣容完勝。無數的榮譽,本無需質疑老將的作用,但奧運“棄老將”的聲音並不見少,為何?

  • 內憂外困,偏國乒人才濟濟,在它國眼中,用咱老百姓的話形容“別人眼中的孩子”

外因:國際乒聯防國乒一支獨大,不斷更改規則,國乒的優勢不在明顯。雖然對每個人都平等,但對國乒的衝擊更大,畢竟都是別人提出的。不管是器材、賽制、人數等規則的更改,對於國乒自有的體系有衝擊。比如:

日乒這個奧運週期提出的“世界排名規則、增混雙、團體賽雙打第一場”等。

外因的存在,代表著挑戰,讓結果充滿未知。

內因:老將年歲漸大,體力下降,傷病增多,狀態下滑等。而國乒偏偏人才眾多,小將在與老將的爭奪中並不落下風。比如:2019年的丁寧單打無冠,孫穎莎單打的五冠;對國乒勁敵伊藤的勝率方面,小將也有優勢。

國乒老將處於“過河拆橋”境地?龍隊不退役宣言,引連鎖反應?

國乒新生代代表人物,2019年一路從資格賽打起,最後全年奪5個單打冠軍

內因的存在,代表著激烈的競爭,也是國乒幸福的煩惱。

綜上所述,支持老將的,有充分的理由;不支持老將的說法,也說的過去。誰也說服不了誰,讓老將始終處於風口浪尖的尷尬境地。但有句話“專業事情,交給專業人去做。”劉國樑主席和教練組雖然重老將,卻並沒有關閉小將的大門,要不也不會在世界盃團體賽的關鍵之戰,啟用孫穎莎VS伊藤美誠,一切全憑她們自己的實力。

馬龍不退役言論,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以及思考

本來球迷再怎麼發表自己的看法,終究沒有決定權,如身體、競技狀態允許,奧運會老將終將擁有一席之地。而龍隊的不退役言論,讓一些球迷很不滿了。奧運會不可逆,沒辦法,難道小將在奧運會後,仍然沒有出頭之日?

其實,不怪球迷有這樣的反應。因為看似龍隊的發言是代表自己,但不可否認他也代表了一個群體。

國乒老將處於“過河拆橋”境地?龍隊不退役宣言,引連鎖反應?

劉詩雯深陷傷病困擾,多次因傷缺席比賽


國乒老將處於“過河拆橋”境地?龍隊不退役宣言,引連鎖反應?

“奶爸”許昕,是不是也不會退役,繼續賺奶粉錢?


馬龍、丁寧國乒現役大滿貫,劉詩雯明年衝擊大滿貫,再加上“奶爸”許昕。幾人的共同特點——明年東京奧運會後,都30幾的高齡,都將面臨是否退役的選擇。如果寧隊、大蟒、小棗和龍隊一樣的選擇,那質疑的聲音一定會更大。因為國乒畢竟是實行的舉國體制,涉及到資源分配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進一步壓縮小將的“生存”空間。

其實,如今的老將相比以前的功勳名將,也該到了退役的年齡。比如:鄧亞萍(24)、王楠(32)、張怡寧(28)、劉國樑(26)等。

國字號隊伍,首重國家榮譽,然後是個人榮譽,名和利屬於附帶價值 。乒乓球作為中國的國球更是如此。

雖然他們的退役理由不盡相同,但他們都完成了他們所肩負的使命,該獲得的榮譽也都獲得了。就退役時的實力而言,都在乒壇都有一席之地。如果他們也遇到國際乒聯改革的挑戰,其中也許也會有人做出不退役的選擇。

國際乒聯的改革更接近市場化與職業化,肯定會與中國的舉國體制有所不同,當然國乒以後的老將也都會面臨同樣的選擇。至於引起的一系列問題與思考,需要國乒高層去考慮了。比如:國乒要想持續輝煌,小將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老將不退役後,是佔用國家隊名額,還是以個人名義去參賽?老將不退役狀態不會突然下滑,在乒壇仍會佔有一些地位,以及影響力,對於廣告等利益問題如何解決?如以個人名義參賽,沒有了國家資源,需要有自己的團隊,又是否划算?等等……

對此,您如何看?歡迎發表評論,共同探討。

祝福國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