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市值蒸發上百億港元 澳優羊奶粉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作者丨曾偉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5個月的時間裡股價下跌了近40%,市值蒸發上百億港元,澳優(1717 HK)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

儘管在此之前,剛交上一份還算不錯的成績單,但其主營的羊奶粉業務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不得不承認,這幾年澳優幾經波折後,整體發展遇上天花板,營收增速明顯放緩。

5個月市值蒸發上百億港元 澳優羊奶粉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在接下來奶粉行業加速集中化,巨頭加碼羊奶粉的激烈競爭中,澳優的日子或許更難了。

羊奶粉增速連續多年放緩

就在前段時間,澳優發佈2020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57.58億元,同比增長22.8%;毛利29.06億元,同比增長19.1%;經調整錄得歸屬於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為7.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5%。

看似可圈可點的業績背後,實際上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曾被看作澳優最核心的羊奶粉方面,前三季自有品牌配方羊奶粉錄得收入23.50億元,較2019年同期19.96億元增長17.8%,跑輸了整體營收增速,可以說成了拉後腿的。

5個月市值蒸發上百億港元 澳優羊奶粉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澳優表示,佳貝艾特第三季度在中國增速較慢,使集團整體收入增速受到拖累。不容樂觀的是,這不是澳優奶粉首次增速放緩。

近三年,澳優羊奶粉業績增速出現明顯放緩。2017年、2018年、2019年,澳優乳業羊奶粉銷售收入分別為12.8億元、20.3億元、28.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0.2%、58.9%、40.5%。

雖然還處在增長階段,但對於澳優而言,顯然不夠。在上市前,澳優主要與澳大利亞乳品企業進行OEM代工以及合作開發,因此在中國市場很長一段時間被人認為是進口品牌。澳優真正的業績爆發開始於收購海普諾凱、在中國市場推出嬰兒配方羊奶粉“佳貝艾特”,持續三年穩佔國內進口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市場第一品牌席位,2016年度銷售額佔中國進口羊奶粉總銷售額約53.5%,幾乎收割了羊奶粉行業超半壁江山的增長紅利。

如今,羊奶粉增長受挫,澳優整體業績也會被拖累。從近三年營收情況來來看,澳優營收增長情況一年不如一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澳優乳業營業收入分別為39.3億元、53.9億元、67.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3.29%、37.26%、24.99%。今年前三季公司營收57.58億元,同比增長22.8%。

競爭加劇核心競爭力被質疑

對於羊奶粉增速放緩,市場分析多認為是多方面導致的。

5個月市值蒸發上百億港元 澳優羊奶粉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一方面,羊奶曾經在“毒奶粉”事件後火速崛起,但近年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多次曝光的奶粉質量問題中,其卻成為檢測不合格的“重災區”,羊奶粉整體信任度大打折扣,對銷售情況造成明顯衝擊。澳優羊奶粉作為行業佔比最高的,自然也受到波及。

另一方面,去年澳優遭到沽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做空,後者發佈的做空報告稱,澳優存在誇大營業收入、誤導中國消費者、隱藏成本等問題。

其中,澳優羊奶粉品牌佳貝艾特羊奶粉中的乳糖其實來自牛奶,被指誤導中國消費者成為當時市場討論的焦點,對品牌造成一定影響。

此外,今年疫情衝擊下,澳優一季度庫存擠壓,為良性長遠發展,二季度澳優採取主動控貨手段持續去庫存,也導致收入增速放緩。按照澳優此前預計,三季度自家牛奶粉及羊奶粉收入增速會有所提升,但羊奶粉表現還是不及市場預期,

還有很大原因,取決於市場競爭。近五年,中國奶粉行業增速放緩,奶粉消費量和價格增速均下降。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奶粉行業已經開始步入成長期和成熟期之間的過渡階段,行業大企業開始利用自身優勢進一步拉大差距,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漸顯,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逐步趨於飽和。

5個月市值蒸發上百億港元 澳優羊奶粉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奶粉行業競爭已然成為巨頭之間的較量。在此情形下,牛奶粉市場爭奪已經白熱化,但是羊奶消費年增速卻十分驚人,而目前國內羊奶粉企業高度集中在陝西省,澳優雖然佔據一定體量優勢,但並沒有佔據絕對的市場份額,羊奶粉的市場潛力被不少國內外乳企紛紛瞄準。 

在頭部品牌中,近些年已經有不少佈局。蒙牛在賣掉君樂寶後,為了彌補奶粉行業的業務於2019年投資了貝拉米;伊利金領冠的悠滋小羊也在2019年底就已經完成註冊;國內奶粉龍頭飛鶴於2017年對外公告重啟羊奶粉的佈局,目前尚未有實際產品推出。在新生品牌中,同樣位於長沙的“藍河”綿羊奶創始人是澳優的前CEO,其生產模式與澳優基本相同,二者難以避免會被拿來比較,市場份額面臨被搶食的風險。

綜合來看,羊奶粉市場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對於奶源把控尚未成熟。澳優在該領域佈局多年,選擇在國外佈局上游奶源地,荷蘭的工廠將羊奶收集後直接提取乳清蛋白,以供澳優羊奶粉生產。這種生產、製作環節全在國外,銷售在國內的輕資產模式的模式,對於產業鏈的質量把控無疑增加了更多難度。

畢竟,上游奶源和品質保障是這些年奶粉行業洗牌能夠活下來並發展壯大的關鍵要素。目前,包括伊利、蒙牛、飛鶴都在加強產業鏈佈局,隨著龍頭乳企的目光不斷向羊奶粉市場轉移,行業整體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同時,巨頭所具有的產業鏈優勢必然會給澳優帶來不小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