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發現的"深海綠洲"地球上最慷慨的死亡,究竟怎麼回事?

前言:我國首次發現的"深海綠洲",地球上最慷慨的死亡,究竟怎麼回事?

綠洲這個詞,一般是指在大面積荒漠背景基質上的小範圍的,具有相當規模的,相對穩定持續的生物群落所構成的,具有明顯小氣候效應的異質生態景觀。直白的解釋,就是沙漠中有水,有草,有生命的地方。

而廣袤的海洋似乎跟這個詞沒什麼關係,大家都知道海洋生物資源豐富多彩,似乎不需要綠洲這種小範圍的生態系統。但實際上,在大海的深處,因為陽光無法透入,溫度低,壓力大,鹽度高等惡劣的物理條件導致食物匱乏,深海生物維持生命著實不易,除了大自然所造就的熱液冷泉生態系統,在大海深處還有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那就是"鯨落"。

我國首次發現的

近日,中科院"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搭乘"探索一號"船在我國南海首次發現了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

鯨落的英文為whale fall,指的是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後,它的屍體緩慢沉入大海,並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

據專家說明,目前。所以說鯨落對於海洋生態的研究是具有非常大的觀測價值。

我國首次發現的

在營養成分很稀少的深海,鯨魚的肉會供給盲鰻,睡鯊等四十多種深海食腐性動物提供食物,在這些生物將鯨魚吃的只剩骨架後,大量的微生物會侵入鯨骨內(鯨的骨骼含豐富的脂質物質),靠分解鯨魚骨骼的營養物質實現生物遷移並孕育出完整的生物群,一頭死去的大型鯨魚可以用死亡創造出一套完整的可維持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生存長達十幾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態系統,為海底生物群提供可寶貴的資源。

鯨落雖然比能夠長存的熱液冷泉,持續時間要短上許久,但裡面的生物代謝模式卻十分齊全,是當之無愧的"深海綠洲"。

我國首次發現的

全世界的鯨目物種有八十多種,但鯨落的數量稀少,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只有達到30噸級別的大型鯨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鯨落系統,這一下就只剩下不到十種,這當中又有一半是瀕危的。而在過去的百年裡,人為捕鯨更是將大型鯨推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導致如今鯨落的數量更加稀少。

日本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科學實驗,把死去的抹香鯨丟到日本南部的海底,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丟下去幾個月後,發現鯨魚的屍體大部分都骨骼化了,1年後,鯨魚屍體周圍出現了數量相當密集的各種生物,貽貝數量最多,覆蓋了大部分裸露的骨骼表面,並且在軟組織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多毛類生物。3年後,鯨魚屍體中的物種豐富度達到最高,約有85個類群。

這一研究再次印證了鯨落對於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我國首次發現的

有人說,一鯨落 萬物生,鯨魚的屍體可以供養著整套生命系統,這是大海賦予它們的儀式,也是它們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

"生於海 歸於海 長於海 隱於海。"

所以生物學家賦予這個悲壯的過程一個優美的名字叫做鯨落,鯨落中的"落" 應該不是掉下來的那個意思,是部落的落,是鯨魚死後形成的生命團體。

網上有人總結形容這一過程說的十分貼切,叫做"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這也算是另一種"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了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