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最近很多話題都在講,因為疫情原因,大中小公司,紛紛降薪裁員,以準備充足的糧食度過“寒冬”。

於是自己中招後,紛紛安慰自己,這是大勢所趨,每個人都這樣,我也不是最慘,還有傾家蕩產的呢。

就這樣反覆暗示,時間久了,就真的以為眼前的境遇,是受大環境影響的結果。

有句話前段時間很流行,時代如果拋棄你,連聲見都不會說。事實上,正如毛不易歌詞所說,“誰還沒有辜負幾段昂貴的時光”,時代一直再給你機會,可是你都揮霍了。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老百姓的三座大山我們都知道,醫療、房產、教育。

那作為職場人,我們最關心的是什麼?同事和諧,領導優秀,公司實力雄厚?

都不是,我們首先要關心的是如何成為某一家公司的員工,然後如何在這家員工立足並升職加薪,最終走的時候是自己為了發展跳槽走還是被公司灰溜溜的趕走,這就是職場人的三座大山,

即入職、升職和離職(辭退)。

每一位職場人都被這王屋太行折磨的痛不欲生,面試的準備,升職的鋪墊,裁員的忐忑,就好似輪迴一般,週而復始。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朋友阿杰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畢業到現在,少說換過十來份工作,每一份最長也就一年,最短半個月,平均時間以試用期為參考點。

用他的話講,找個安安穩穩的工作怎麼這麼難?

確實啊,我們小時候,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工作的時候,就知道了一個詞,“鐵飯碗”。

可能這就是傳說中的從娃娃抓起,以致於大學畢業後,好不容易走出家鄉的學子四年後又回到了家鄉:參加公務員考試。

甚至有的一考就是幾年,父母又跟伺候你高考一樣,端茶倒水,不敢打擾。

接受了高等教育,鑽研了專業領域,最後又要學習、備考那宛如考驗人智商的試卷,不說別人怎麼看,白薯是覺得很不值。

而有的人如阿杰這樣,不去考,或者說考不上企事業單位,但是對待民企和市場化公司時,又想要享受到企事業單位的福利。

呵,幾個菜啊,喝成這樣?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用阿杰的話來講就是,找工作就是海投,有面試機會就過去吹牛,吹動了就去上班,吹不動就找機會接著吹。上班時工作完成就好,不考慮質量也不看領導是否滿意,到點走不加班。

乍一看,似乎很美好,只要不裁員,阿杰也算能養老。但是哪個企業不裁員,以致於,阿杰呆過的公司,只要裁員,名單必有他。

昨天阿杰跟我說他們公司準備裁員,領導讓他去看看別的機會,省得到時候太突然。

我也勸過阿杰,這樣混下去,遲早人會廢掉。但阿杰的意思就是人生苦短,何必為難自己,也挺享受這個過程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也尊重阿杰的想法,但還是希望將來他不會後悔自己的決定。

這個社會生來就是不平等,如果再不去拼命爭取一些東西,等到泯然眾人時,也請不要嗆聲這個世界的無情。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有人不想成功,沒有人不想幸福。

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包括所謂的幸福

職場上那些懶散、自暴自棄、混日子的人我不信他們真的胸無大志,就包括看似豁達的阿杰,面對裁員時依然會慌張,會去主動找一些事情來試圖挽救。

而這,正是這群人最後的遮羞布。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有的人在家很懶,但是工作積極認真。有的人工作很慢,但是遇到興趣愛好比誰都積極。

他們不能用簡單的惰性來概括,對於這種特殊情境的懶惰,多半是因為他們的職場惰性。

職場惰性是指有些人喜歡凡事拖延,直到上級所交託的工作到了最後期限前,才開始挑燈夜戰去完成,結果遲遲未行動及導致時間大大超愈過預期。因此除了不能在時限前完成任務,也造成個人信譽受損,亦令上級對你的能力產生懷疑,直接影響個人的職場發展。

年輕員工在進入職場以後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情況嚴重的會表現出各種不適應的症狀。在工作時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工作效率低下,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等這些被認為是惰性表現的狀況,就常常在年輕員工身上發生。

然而,並不是說老員工就不存在惰性,老員工的惰性不會像年輕員工那麼明顯。老員工在公司時間長,套路深,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摸魚,什麼事情必須要做。他們可以達到一個領導滿意且能夠交差的點,然後就再無突破。但無論是哪種惰性,在裁員的鍘刀面前,都是那麼無力且脆弱。

從心理學上講惰性是指一種不願意改變現狀的心理傾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惰性雖然在一定範圍內能夠幫助我們適應日常生活,因為,它使我們只用熟悉的習慣方式與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越來越依賴惰性,缺乏生活的熱情和創造力。

所以,無論是惰性,還是其所產生的的舒適圈,隨其發展下去,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和繁複多變的職場中,將會影響我們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幸福。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心理學的研究上有個現象叫做“破窗效應”,就是說,一個房子如果窗戶完好,那麼沒有人會想去打碎它。但一旦某一塊玻璃破了,且沒有人及時修補,過不了多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會佈滿了亂七八糟的塗鴉;一個很乾淨的遊樂園,人們都會自覺地去扔掉垃圾,但是一旦這個遊樂園垃圾沒人清理,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還會覺得理所應當。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破窗效應放在人的身上也一樣適用。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某些東西開了先河,那麼等待著的只有下一次和下下次。

有人不喜歡玩遊戲,但是大家應該都接觸過。遊戲付費中有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如果你為某個遊戲充了錢,即便只有1塊錢,那麼直到你最終離開這個遊戲,你的花費將遠遠大於這1塊錢。

所以,當我們出現某些我們明知道的陋習時,如果放任自流,最終結果只會讓它越來越強壯,最後你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價來消滅它。

同理,鯰魚效應也可以從某個人的微觀角度來看。

先來說鯰魚效應,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而活魚又比死魚貴了很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想辦法帶活魚回港,但大多以失敗告終。後來,有人在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以魚為食的鯰魚。沙丁魚見了鯰魚四處躲避,這樣一來缺氧的問題得到解決,沙丁魚的存貨量得多顯著提升。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很多企業都喜歡用“鯰魚效應”來激勵員工,包括末位淘汰制、狼性文化,都是鯰魚效應的一種。

對於個人來說,破窗效應如果是放飛自我後的自甘墮落,那鯰魚效應就是不甘平凡後的自我救贖。

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有的人說,我就是難以改變,我也想升職加薪,但最終都是裁員名單上的一員。

白薯以為,改變之所以難,是因為內心推動力不夠。看清自己某一點然後下定決心去改變,這跟你準備高考、複習四六級、備戰研究生一樣,只有你想通了,真的想了,你才有足夠的動力。如果你悟不透,到頭來只會增加煩惱,甚至功虧一簣。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經過了洗禮,男孩才能成長為男人。

可什麼是洗禮?是一場刻骨銘心最後失敗的愛情?是親朋好友出事又無能為力的悲情?

都不是,白薯認為,洗禮是終點,不是過程,你的苦難不是洗禮,而是通往被洗禮的路,這條路你可以選擇自己主動走,也可以被他人或事推著前進,等到真的領悟了,感悟了,那才是真正的洗禮。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不要等到失去後才後悔莫及,不主動就會讓被動所吞噬。

所以,當你在應對某項工作時,請認真的思考一下:

如果我完不成,或者隨便糊弄,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如果我完不成,或者隨便糊弄,最好的結果是什麼?

如果我完成的很優秀,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如果我完成的很優秀,最好的結果是什麼?

假如放棄奮鬥,不去嘗試,我會不會後悔?

假如努力奮鬥,百折不撓,我會不會後悔?

假如放棄奮鬥,不去嘗試,我會獲得什麼?

假如努力奮鬥,百折不撓,我會獲得什麼?

如果我成功了,能給別人帶來什麼益處?

即使失敗,我是否已經更有價值?


努力了,即使失敗也是積累;逃避了,即使僥倖亦是空中樓臺。

佛曰:世間萬物,因果輪迴。

一隻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的一場龍捲風。

而你的每一個積累的舉動,也將影響著你今後的道路。

希望飽受困擾的朋友,都能認真的思考這幾個問題,並給出最終於內心的回答。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白薯寫這篇文章,不是來給大家唱搖籃曲的,因為沒有用。這一次你裁員可以躲過去,下一次呢?

你可能說我被裁員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得罪領導也好,公司結構調整也罷,但如果你真的是優秀的,不可替代的,你面對裁員又慌什麼呢?

裁就裁了,反正我不愁工作,這才是自信的表現。

反而自怨自艾,通過社會現象來麻痺、安慰自己,這樣只會讓你越來越看不清楚自己的樣子。

最後,借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的臺詞來結束這篇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如今也到了人生的岔路口

我總是清楚該走哪條路

無一例外,我都清楚

但我從沒走過

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太他媽難了”

裁員降薪:公司針對你,真的是因為疫情影響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