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疫”】武漢戰“疫”中的護士群像

郭 琴

躺在病床上,兩次要求重返一線


護理患者過程中感染新冠肺炎,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護士郭琴在隔離治療15天后,於2020年1月29日重返工作崗位。巧合的是,由她護理的重症患者胡先生,也在同日康復出院。


1月5日,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胡先生病情加重, 轉入重症監護病房。護士郭琴負責照料,經常要進行吸痰等近身操作,和該患者接觸最為密切。


【記“疫”】武漢戰“疫”中的護士群像

專心值班的郭琴(彭年 攝)


1月12日,郭琴出現了低燒、四肢關節疼痛的症狀,次日體溫上升到38℃,CT 顯示雙肺“毛玻璃樣影”,高度疑似為新冠肺炎。“此前還沒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說法,患者一律稱為不明原因肺炎。”


郭琴成了醫院第一個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她被安排在急診病房,這也是她平時工作的陣地。幸運的是,對症治療後,郭琴的病情很快好轉。


1月14日,體溫降到37.4℃,此後再未上升。她第一次向護士長田鈺提出:“如果我的病好了,我能不能加入大家?”


“護士長,病房重症患者越來越多,大家壓力都很大……您能不能請示下,要是沒有大礙,我就來上班。”1月20日,郭琴再次給護士長髮了條微信,這一次她得到了肯定答覆:只要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她就可以解除隔離回來上班了。


杜 蕾

十多個小時不吃不喝

不上廁所,節約一套防護服


“病人是2020年1月23日那天突然多起來的。”從那一天開始,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急診科護士杜蕾聞到了硝煙的味道。急診科力量不足,醫院從各個科室抽調醫護人員前來支援。回家過年的同事接到通知,也都紛紛趕回武漢。


從除夕當天開始,杜蕾早上8點穿上防護服,要一直堅持到下午六七點下班再脫,其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醫護人員早晚各一餐,中午醫院安排了盒飯,但很多人沒有吃——一方面確實忙得吃不上飯;另一方面防護服非常緊缺,一出病房就意味著多浪費一套裝備。


杜蕾8歲的兒子每天通過微信和媽媽視頻聯絡,他還不能夠完全理解這座城市正在發生的事情,杜蕾也不太願意跟兒子提起。


但當記者問道,等這場戰“疫”結束後,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杜蕾哭了:“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就足夠了。”


阮麗萍

打敗病毒後,她盼著再次回到戰隊


“明天,我就可以從隔離病房出來了 !”2020年2月2日晚上9時,記者聯繫上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護士阮麗萍時,她還有些輕微咳嗽。


【記“疫”】武漢戰“疫”中的護士群像

逐漸康復的阮麗萍與照顧她的護士合影


2月1日拿到結果,得知自己兩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時,阮麗萍輕吁了一口氣,“這意味著我在兄弟姐妹的幫助下,成功地將病毒打敗了,也預示著很快我就會回到我的戰隊,跟我的戰友們一起並肩戰鬥。”


1月17日小年夜那天,阮麗萍臨時接到護理部指令:發熱門診忙不過來,速速支援。來不及吃飯,她披了件毛衣就趕了過去。穿上防護服,戴上帽子、口罩,因為戴著近視眼鏡, 她沒有戴護目鏡。下夜班回到家,她當即讓丈夫把兒子送到了外公家,退掉了返鄉看望公公的火車票,做好了隨時上一線的準備。


1月21日,下班回家後,她覺得渾身痠痛,呼吸困難,體溫37.8℃,不祥的預感頓時湧上心頭。立刻回醫院進一步拍肺部CT、查血,全都有問題。“是的,我中招了,我住進了隔離病房。”


“我必須努力讓自己儘快好起來,儘快歸隊。”阮麗萍說,說起自己的患病經歷,除了感激戰友,也想給正在經歷病痛的病友一些信心,“請無條件地相信我們的醫護人員,他們會拼盡全力去挽救你的生命,因為這就是他們的使命和責任擔當”。


李 慧

“95後”護士請戰,

如有不幸,捐獻遺體研究攻克病毒


“今天接到爸爸的視頻電話,短短几分鐘一度哽咽……他問我為什麼瞞著他,但他想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讓我保護好自己,堅守自己的崗位,等我回家。”2020年1月31日,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腫瘤科“95後”護士李慧在朋友圈上發表了一段父女對話。


【記“疫”】武漢戰“疫”中的護士群像

李慧在病房中


這段對話源於3天前李慧發給醫院護理部的“請戰書”。3天前,李慧在醫院徵集志願者時向護理部交“請戰書”,要求到任務較重的呼吸二病區參與一線工作,並要求不要告知家人。


“請戰書”中一句“如有不幸,請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牽動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李慧爸爸這才得知女兒在抗擊疫情一線,他忍不住給李慧撥通了視頻電話,一度哽咽,但是他交代女兒“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保護好自己,堅守崗位,等你回家”,簡短的囑咐負載著如山父愛。


李慧說:“父親在無言中,堅定、執著地守望著我, 給予我前行的力量,好想對所有人說,這就是我的父親,他很平凡但很偉大 !”


樊 莉

隔離病房外,她的臉上滿是勒痕


2020年1月22日下午,26歲的樊莉已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六區的次危重病房工作了24天。出了隔離病房後,她用手使勁搓著頭上被護目鏡勒出的印跡。


【記“疫”】武漢戰“疫”中的護士群像

樊莉走出工作了24天的隔離病房,面部被護目鏡勒出深深的痕跡


她知道,這樣的印跡是搓不掉的,只有等幾個小時後自然消退,但她和工作在次危病房的同事們,往往是舊跡未退,又要穿上三級防護服、戴上厚厚的口罩進病房,但這種想抹去的動作形成了習慣。


沒有怨言,投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她們說:“作為武漢市傳染病專科醫院的一員,我不衝上去誰去?”


秦 歡

她戴上了醫療手套,卻戴不上婚戒


除夕夜,工作一天渴得沒時間喝水,嗓音嘶啞,女孩子的纖纖玉手,脫掉手套後變得腫脹發白。


【記“疫”】武漢戰“疫”中的護士群像

護士秦歡的雙手


對於27歲的秦歡來說,這個除夕很特別,是她的結婚紀念日,可脫下手套後,“結婚戒指戴不上去了 !愛美之心早已離我們遠去,只想多出點力多做點事,讓疫情早點過去 !”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武漢戰“疫”——最美一線英雄》】


【記“疫”】武漢戰“疫”中的護士群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