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航總醫院楊文醫生遇害案的反思

2019年12月24日晚,楊文醫生被孫某殺害,手段極其殘忍。孫某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

除此之外,我們需要反思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矛盾有兩個,一個是患者家屬只要求輸液,而不進行檢查;另一個是患者家屬要求從急診轉入住院。

這背後的問題其實就是錢的問題。

從醫生的角度來講,沒有進行充分的檢查,治療是不準確的;患者病情有好轉,但是沒有脫離危險應該在急診觀察。從家屬的角度來講,如果檢查,會增加費用,在急診比住院費用高。家屬可能覺得我是消費者,你醫生應該按我的要求進行治療。醫生覺得,我這個得按醫療原則進行治療。醫療原則雖然對患者的疾病治療更有利,但是卻讓家屬花更多錢。

這個地方醫生和患者都是正確的,當然患者家屬殺害醫生的行為是錯的。

背後有問題的是我國的醫療制度。本來民航總醫院是一家非營利性醫院,但是90年代醫改之後,醫院需要自負盈虧。醫院要給患者做檢查,一臺設備就可能上百萬,但是錢最後需要患者來出。醫生也是人,也要吃飯,也要還房貸,需要掙錢,但是國家給的補貼少到可以忽略不計,這個錢也得從患者身上掙。

本案中,患者已經95歲,但是估計看病的大部分費用需要自己承擔。(可能急診費和檢查費需要自己承擔比例較高,而住院費和藥費自己承擔比例較低,所以患者家屬才要求不要做檢查,只輸液,不想在急診,想住院)。一位95歲的老人的醫療都無法得到保證,我們這個社會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當然,我們的患者家屬也應該正確對待醫療這個事情。醫療不比消費,不是你想怎麼做,就能怎麼做。醫療結果也不完美,有很多副作用,有的甚至失敗。作為一個醫生只能保證自己的行為符合醫療規定,無法保證醫療過程和醫療結果和患者要求的一樣。很多時候,醫生的行為並沒有錯,但是醫療過程和結果確實不滿意,但是這個真的沒辦法。說難聽點,患者可以選擇不接受醫療,回家忍受病痛甚至可能死亡。如果患者選擇醫療,就需要做好接受醫療過程和結果不滿意的準備。

從根本上講,需要加大醫保報銷的範圍和比例,對於年紀特別大的老人,更應該如此。逐漸轉變非營利性醫院需要營利的尷尬境地。不要讓醫生有動力去賺錢,不要讓患者覺得醫生是為了掙錢,才讓我做這些項目的。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患者為什麼要去民航總醫院。因為那裡是北京大學附屬醫院,醫療質量高,當然,患者太多,醫生人數少,工作量大,心情焦慮,服務態度可能不好,醫保報銷比例低。

長遠來講,希望國家加大對人工智能運用於醫療的投入和開放。用人工智能替代醫生的一部分工作,使得普通社區醫院和附屬醫院的醫療水平差不多。讓普通人可以在社區醫院,用低成本接受到和附屬醫院差不多的醫療水平,享受更好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