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以公益之名,玩"羊"毛出在"牛"身上,"豬"來買單的遊戲

2019年12月1日,互聯網籌款公司"水滴籌"在全國範圍內超過40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地推人員推銷業務,這些地推人員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發起籌款的視頻畫面被傳至互聯網,地推人員自稱是"志願者",引導求助者申請籌款,"志願者"不僅對募捐金額任性放大填寫,而且對求助者財產狀況瞭解過程進行忽略,甚至為了促成業務指導求助者瞞報財產狀況。"志願者"描述出平臺對募集捐款用途缺乏監督,求助人可以隨意使用,人民日報也喊話水滴籌,"水滴籌別讓好人寒心"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12月5日水滴籌創始人沈鵬微博上回復了一段水滴籌的故事,並加上承諾:再管不好,我願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回覆內容,始終不忘把水滴籌具有的公益性質進行著重強調,用公益來維護對募捐者信任,募捐者的信任是這場遊戲最重要的因素。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視頻中體現出的水滴籌是注重營銷,不具有公益性質

視頻中水滴籌在某醫院派駐了顧問,他們跟醫院患者交流時都自稱志願者,有專屬於自己的推銷話術以及工作流程,可以明顯看出是受過集中的培訓。

工作流程主要有:第一,"地毯式"掃樓,向住院患者或家屬逐個推薦水滴籌;第二,詢問患者病情、經濟狀況、治療費用等信息 ,以明確目標客戶;第三,協助患者及家屬撰寫感人肺腑的"求助人的故事",併發起金額籌款;最後,要求患者轉發微信朋友圈。

表面看整個工作流程看起來也比較有序,但視頻中還爆出其他內容:第一,工作人員幹勁十足,從其中志願者口中得知"掃樓"是有提成,每單最高能提成150元,每月規定基礎任務,完成不了任務的實施末位淘汰。第二,志願者都是口頭詢問患者或其家屬相關信息,對患者和家屬的經濟狀況不加以證實和了解,甚至為了完成任務,表示拆遷戶也能完成水滴籌。第三,撰寫的求助人故事一般都是有固定模板,網上可以直接買到"故事"和"病例"。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視頻看完之後,有過社會閱歷的人不難看出, 當這些所謂的"志願者"是有上級進行數量考核的,志願者團隊就是所謂的銷售團隊,以任務多少來衡量報酬的高低,可見水滴籌對潛在的患者爭奪的力度,爭奪的力度根本不像是爭做好事,而是在爭奪潛在的商業利益。

有了商業利益,水滴籌這個項目也就變得不再單純了。針對這件事, 水滴籌官方也進行了回應。主要有兩點:第一,這是部分地區的個別線下人員的違規現象;第二,自即刻起,線下服務團隊全面暫停服務。 所以,基本可以確認視頻是真實的。而有人質疑水滴籌回覆,水滴籌已經在全國40座以上的城市派駐了所謂的"志願者",在這種"末位淘汰"機制下, 是不是個別現象,還有待相關部門調查,而採用"末位淘汰"制的公司無一例外是對現金流渴望強烈的公司,因為現金流就是它們的利潤來源重要組成部分。


有"前科"

2019年5月11日, 弟子籌款被曝光後引發民眾對水滴籌的審核質疑,水滴籌創始人沈鵬當時就回應,將通過更多維度、更嚴謹進行風控,聯合其他眾籌平臺對自律公約進行迭代。企業對籌款人的審核等方面暴露的問題,許多並非一個公司所能解決,需聯合各方力量來共同解決。 就在大家期待水滴籌給出解決方案同時,卻等來了又一個大雷!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視頻曝光後,捐助者大跌眼鏡,稱這是對公益的褻瀆

公眾捐款給困厄中的患者,都是出於善意和自願,"掃樓式"籌款是對真正需要幫助的困難者的一種傷害,"志願者"按單提成,這些做法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對民眾善心和好意的褻瀆,是對捐助者信任與託付的傷害,假如信任受到褻瀆,誰還會捐款?

不可否認, 有許多需要救助走投無路的患者,在水滴籌平臺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但頻繁出現的問題, 事件的背後, 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水滴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它的存在能不能解決部分公益問題?能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是不是隻要做一個平臺,招一群志願者,再進行推廣就能形成下一個"水滴籌"?這樣的"水滴籌"只能讓捐助者寒心,招致社會冷漠!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這場資本遊戲裡誰是牛?患者!

為什麼說遊戲裡的牛是患者呢,患者在這期間一直是受益者,怎麼會是牛呢?患者需要費用治病,但籌集不到,就形成了醫療費的需求方。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先看下面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一個銀行家的兒子,好奇地問他爸爸,他是怎麼賺到這麼多錢的?銀行家放下手上的事情,微笑地讓他的兒子,把冰箱的肉拿過來。兒子拿過來了,銀行家讓他再放回冰箱。兒子把肉放回冰箱後,莫名其妙在站在那裡,不知所以。在等待了很久後,兒子終於鼓起勇氣,問他爸爸搬豬肉和這個問題有什麼關係?銀行家盯著兒子看了一會兒,終於笑咪咪地說道:" 豬肉原來在冰箱,現在還在冰箱,但是你的手上是不是多了什麼東西?"兒子看著手上的豬油....豬肉原來在哪兒,現在還在哪兒,還是那塊豬肉,但是兒子的手上卻多了很多豬油。

豬肉沒有少,兒子經手後,手多了不少豬油!


誰來買單?"豬"!

2019年是我們的豬年,豬有兩個象徵。第一,象徵著富足;第二,象徵著老實。豬非常形象的契合了我們富有善心的募捐人。好了,豬說我想做些公益,買單就買單吧,於是就產生了做公益的供給方。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既然有了需求方牛和供給方豬,那羊自然就出來!

在市場中,醫療費需求方患者和醫療費供給方往往因為信息不能及時有效相互傳達,造成了想做公益的募捐人和求助人不能有效的進行匹配,於是一個平臺就誕生了,就是所謂的羊,這隻羊因為自身不能造血盈利,獲得的油水如果太少就支撐不了這個平臺的運營和盈利。如果現在的"油水"只夠目前的運營支撐的話,那麼平臺這些ABC輪融資將得不到估值的抬升,勢必影響遊戲的效果。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為了遊戲的效果"羊"要全力找"牛"抓"豬"

平臺方為了擴大自己的收入和利潤,需要大量的現金流和募捐者及需要救助的患者。這需要突破兩個瓶頸才能做到:第一,需要大量的求助患者;第二,需要大量的募捐人。我們試想一下患者怎麼最好找,當然是醫院最好找了,於是一個40多城市的志願者地推團隊成立,為了追求求助患者的增長人數,符合標準的以及不符合標準的都一起算是求助患者,與此同時要求求助患者發朋友圈和轉發群作為尋找募捐人的途徑,可謂是一箭雙鵰。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平臺利潤來源

作者觀察到,這些籌款平臺都有一個籌款期限,大約在一個月左右,這一個月內會陸續有資金流進入平臺,平臺用穩健的理財產品是獲得收入來源之一。另一個來源是平臺往往具有銷售保險的金融牌照,針對這些患者家屬進行一些營銷或引導,保險銷售的費用也是一塊。其餘的還有一些廣告費用的收入。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路在何方?

互聯網眾籌這類雖是新生事物,但是披著公益外衣的資本性質不變,結局就也是一樣,上了市就萬事大吉,之後再由二級市場的股民買單,延續這種遊戲走法不僅會讓一些想盡點心的募捐人心寒,更會因募捐人對公益的信任度降低,造成貧困患者得幫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別再以公益之名,玩


殷鑑不遠,給善良留一點極樂淨土,給真正需求救助的人留點希望,別讓好心人心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