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避坑小指南

1.避免销售坑


不要被销售员夸大保险责任或不专业解说而迷惑,最重要的是了解合同条款责任。


2.避免健康告知坑


做好投保时的健康告知,懂得哪些需要告知,哪些则不需要告知。隐瞒健康问题有风险,理赔时会有既往症拒赔,也有追溯过往病史拒赔的案例。


3.避免价格坑


重疾险定价很大的关系:在于该保险公司在核定价格时所计算在内的成本和目前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的盈利标准。相同的保额有的保费重则翻一倍,其实跟保险条款责任没多大关系。


4.避免返还坑


本来可以花1块钱就能买到,最后却花2-3块甚至更多的钱,然后保险公司承诺返还1快钱,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要迷信返还型重疾。性价比和保障条款有待考量。重疾保障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重疾险也没有消费型的概念,除非买的是一年期的产品,如果是定期或终身保障的重疾险都不算消费型,因为合同有现金价值,也有身故责任,都能保障到自己的利益。


5.避免附加险坑


很多保险产品一个主险搭一大堆的附加险,但其实很多附加险的保障不高,性价比低,但是保费却不低,而且只要主险赔了以后附加险很多都终止了责任,也就拿不到附加险的理赔款。如果把每一种责任分开来买,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


6.避免短期坑


一年期的重疾险首先如果出险了就再也无法买到保险,而且一年期的产品每年费率都会增加,一旦停售也无法续保。虽然看着一年期重疾很便宜,但是放在终身的时间长河里,划下来保费的费率更贵。最大的风险是:出险了就再也无法续保也无法买到别的重疾险了。


7.避免理赔次数坑


有些产品用理赔次数很多做噱头,其实理赔是根据条款责任来定的。比如定义疾病责任条件跟苛刻那就有可能理赔不到;还有疾病分组不合理,把高发常发的疾病都放在同一个组别,赔了这个就赔不到另一个;而且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再多次数基本也用不上,按很多公司理赔案例来说,赔三次的概率都很低,更别说更多次数了。


8.避免轻症中症坑


轻症中症定义非常关键的,有些产品把可以列入中症的放在轻症,重症的放在轻症或中症,这就直接导致理赔款变少了。本来可以赔20万,最后却只有6万,这就是疾病定义责任不合理了。


没有完美的产品,也没有完美的重疾险!

根据自己的需求,了解合同条款责任,把风险降到最低,还可以选择组合搭配重疾险,做到风险保障更全!


保险买对了,才是真的保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