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傳承千年的中國文化

榫卯——傳承千年的中國文化

榫卯結構

榫卯(sun mao),在中國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其結構神奇精妙,變化多樣,由簡單的幾個榫卯可以衍生變化出各種複雜的榫和卯。榫卯的製作是中式傢俱最重要的方面,也是中式傢俱木工的必修課。

榫卯——傳承千年的中國文化

魯班鎖

說道榫卯,就不得不提“魯班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相傳,工匠魯班為了測試兒子是否聰慧,用木條製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兒子拆開。兒子折騰了一天一夜,終於拆開。這種玩具後人就稱作“魯班鎖”。其實魯班鎖的奧秘,便是它採用了中國古代建築中的“榫卯”結構。

榫卯——傳承千年的中國文化

榫卯結構

神奇的榫卯結構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也是傳統中式傢俱的靈魂所在,其成就了古典中式傢俱幾百年的文化和藝術。中式傢俱常用榫卯種類多達幾十種,如格角榫、抱肩榫、燕尾榫、楔釘榫等。

榫卯——傳承千年的中國文化

榫卯結構的中式傢俱

榫卯結構是木件之間少於多、低於高、短與長之間的精妙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的扭動。最基本的榫卯結構是兩個構件組成,由一個的榫頭嵌入另一個的卯眼中,使兩個構件連接並固定。榫頭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稱為榫舌,剩餘部分則稱作榫肩。那麼榫和卯是怎樣將傢俱的各部件連接起來的?榫卯結構的特點是公母結合,契合有致,將傢俱部件連接的榫卯結構的組合方式有五種:

1、板與邊框的結合,例如桌子的面板和邊框,凳子的面板和邊框。

2、板與板之間的結合,中式傢俱所用材料一般大料比較少,在面板部分通常採用三拼和四拼,有的可能是五拼,就是用多塊面板通過榫卯結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比較大的面板,這種結構就是板與板的榫卯結構。

3、邊框與邊框之間的結合,常見的有面板上面的四個大邊,通常都是用榫卯結構連接起來的。

4、橫條與立柱之間的結合

5、立柱與邊框的結合

榫卯結構廣泛用於建築和傢俱上,在房屋建築上,雖然每個構件都比較單薄,但是它整體上卻能承受巨大的壓力。這種結構不在於個體的強大,而是互相結合,互相支撐,這種結構成了後代建築和中式傢俱的基本模式。

榫卯——傳承千年的中國文化

紫禁城

紫禁城,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的山崩地裂,把河北唐山夷為平地。距離震中150多公里的北京,也搖撼不已。但紫禁城卻在短暫的波動之後,毫髮無傷、復歸平靜。為了解開其中的秘密,有故宮專家帶著外國木匠理查德一起做了個實驗。按照1:5的比例,以中國古建築榫卯和斗拱的結構,複製出一座迷你紫禁城模型,並對它進行地震模擬測試。結果,當模擬震級直至10.1級的時候,模型看起來已是岌岌可危,然而在持續而又劇烈的晃動過後,模型卻仍穩穩地立在原地,只是發生了輕微位移。紫禁城模型的支架,由拱形和方鬥形木塊,層層交錯疊加而成,不用一顆釘子、一滴粘合劑,只靠著羅列本身,就能牢固地組裝在一起。不僅異常堅固,能承受很大重力,甚至支撐起巨大的屋頂;還因其結構本身的特點,極富靈活性。

榫卯——傳承千年的中國文化

這就是榫卯的魅力—世博會【中國館】

榫卯工藝是堪稱媲美京劇的中國國粹,它可以說充滿了中國古人的大智慧,一陰一陽,一盈一虧,互補共生,缺一不可。“榫卯”的無窮魅力,體現的正是中國古老文化和傳統智慧,這種美正是感動中國,感動世界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