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全球首款室外使用鋼索機器人,這家佛企出口火了

雖然拒絕了房企巨頭碧桂園的收購邀約,但李偉民並不擔心自己公司的發展前景。

能爬行百米高樓作業,無人駕駛搬運上百公斤的重物,擦窗、打磨、噴塗、轉孔、抹灰、焊接、檢測,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在佛山市禪城區歐洲工業園的辦公室,他正在忙於調試即將出貨的機器人。

2015年,李偉民和核心骨幹從香港來到佛山禪城創辦了奧馬迪機器人有限公司,如今已經開發出10多款產品,並已銷往歐美的多個國家。

“如果不是疫情,我們將忙得不得了。”李偉民說,除了獲得碧桂園青睞外,公司目前還與香港新世界集團合作,開發一款新型機器人,以替代人力開展高層建築外立面清潔,而這將是一個數百億元的市場藍海。

鋼索機器人5分鐘攀上百米高樓作業

四條鋼絲收放配合,機器人上下騰挪,這彷如電影裡的“蜘蛛俠”,卻做起噴漆、拋光、抹灰、鑽孔、洩漏檢測等建築工人的工作。“只要客戶有需求,我們都可以讓機器人做出相應的工藝。”談起自主創新的機器人,李偉民如數家珍。

李偉民有著有20多年自動化領域的從業經驗,5年前和核心骨幹團隊從香港來到佛山創立公司,一直專注於工業機器人、建築機器人等智能科技產品的研發。

目前公司已有鋼索機器人、運輸機器人、焊接機器人、打磨機器人等10多款成熟的產品,已經申請了50多項核心技術的發明專利,擁有已授權專利19項,填補了多項國內、國際的空白,產品已銷往歐美的多個國家。

推出全球首款室外使用鋼索機器人,這家佛企出口火了

在佛山市禪城區歐洲工業園的辦公室,李偉民正在忙於調試即將出貨的機器人。

尤其在建築機器人領域,近年來吸引了碧桂園等民企龍頭及央企大舉押注佈局,但李偉民認為,與其他公司不同,奧馬迪機器人十分看重產品在工地等場景的測試,所以在實際應用上的優勢頗為突出。

以上述的鋼索機器人為例,李偉民告訴記者,鋼索機器人並非新鮮事物,多年前已有研究機構做出樣機,但主要在實驗室使用,只能行1-2米的距離。而由他研發出來的鋼索機器人的工作範圍可達1-150米,爬40層樓綽綽有餘,作業速度達每分鐘30米,負重量最大可達5噸。

“我們是全球第一個在室外使用的鋼索機器人的”李偉民說,為了讓鋼索機器人走向實際場景去應用。2017年他花了3個多月在香港測試第一臺鋼索機器人,從夏季到冬季,經歷了刮颱風、下大雨等極端天氣,為的就是採集各種場景的數據做測試,而此前全世界沒有類似數據作參考。

除此之外,奧馬迪機器人開發的一款無人駕駛的運輸機器人同樣備受國外市場青睞。

針對香港和國外,建築業不好招搬運工的痛點,這款機器人採用工業無線遙控的方式,負載最高可達100公斤,速度最快可達5公里/小時,可以在不同路況的建築工地攜帶建築物料或工具遊走及上落樓梯,在此幫助下建築工人不用再搬運沉重的建築材料和工具。

“這樣的產品在香港一臺零售價15萬港元,一臺機器人可以頂三個人工作,半年左右便可回本。”李偉民說。

推出全球首款室外使用鋼索機器人,這家佛企出口火了

奧馬迪的運輸機器人可以在不同路況的建築工地攜帶建築物料或工具遊走及上落樓梯。

攜手港企巨頭開拓數百億市場藍海

作為科技型公司,儘管規模不大,但憑藉創新的技術和產品,奧馬迪機器人也贏得了不少行業巨頭的青睞。

來自佛山本土的房企龍頭碧桂園就對奧馬迪機器人頗為關注。近年來,碧桂園大舉進軍機器人產業,並投資800億元在總部附近建設博智林機器人谷,主攻方向之一正是建築機器人。

“碧桂園來過幾次,他們想和我們合作,問我們要不要錢,想收購我們,但我們就想以項目合作的方式,最後雙方談了幾次,難以達成一致。”李偉民說。

雖然婉拒了碧桂園伸出的“繡球”,但李偉民並不排斥與外界的開放合作。最近,他和香港房企巨頭新世界集團合作,歷經3年研發的一款新產品——外牆清潔機器人即將上市。

推出全球首款室外使用鋼索機器人,這家佛企出口火了

歷經3年研發的一款新產品——外牆清潔機器人即將上市。

這一產品主要瞄準目前高層建築物的外立面清潔難所存在痛點。“中國每年外牆清潔費支出300多億元,預計5年裡單國內市場空間會達到700億元。而我們的產品在同行中研發進度是最快的。”

為了搶佔這一市場藍海,奧馬迪機器人與新世界集團合作共同投資一家新公司。由奧馬迪負責技術和產品,新世界集團作為業主提供應用場景,在其香港的物業中率先使用。同時,新世界還計劃把同行的外牆清潔業務也包攬下來。

“這應該是今年我們最大的業務,現在馬上要投入市場,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我們都忙得不得了。”李偉民說,目前手裡已經掌握了3000多萬元的出口訂單。

儘管身為香港人,香港政府也邀請其回港創業發展。但李偉民還是堅持把最核心的的機器人本體和應用的開發基地放在佛山。“因為香港土地太少,而且產業鏈配套不足,而佛山的營商環境和行政服務也比較高效。”

【採寫/攝影/視頻製作】南方日報記者 羅湛賢

【作者】 羅湛賢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