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聞馬拉松:從終點線起跑的一場公益

搜狐新聞馬拉松:從終點線起跑的一場公益

作者丨陸離

監製丨闌夕

位於北京京郊東部的溫榆河畔,向來是春夏季節的遊人們進行戶外遊玩休閒的好地方。

這裡不僅有平坦的河堤路可駕車通行,林蔭小道兩邊還有高聳入雲的槐樹楊樹,綠蔭如蓋,車輛稀少。

今天上午,搜狐新聞馬拉松第十二季的北京地區活動在這裡拉開了帷幕,一眾明星藝人陸續現身起跑點。領跑者之一的明星杜淳坦言,“其實我昨天晚上一晚沒睡,不過今天這五公里的馬拉松對我來說沒有任何難度。”

和他一起賣力奔跑的,還有奧運會冠軍王麗萍、藝人彭楚粵、趙天宇、周韋彤、姜超等一眾大家熟悉的公眾人物。儘管今天北京的氣溫並不低,王麗萍還貼心地給了選手一些高溫下跑步的建議,這些跑者們的熱情卻比天氣更紅火三分。

而在上海地區的上海世紀公園,鄭爽帶著父母一起參加了本次馬拉松,同樣在上海參加活動的藝人袁成傑全程在搜狐視頻APP上直播,就連接受採訪時他也不切斷信號:“我要全程為粉絲直播。”

搜狐新聞馬拉松:從終點線起跑的一場公益

作為地地道道的武漢人,唐一菲帶著孩子出現在了武漢現場,她表示,和寶寶一起來參加馬拉松,就是為了向大家傳播健康生活方式,積極重啟生活。

其實,歷經數月全民抗疫之戰,國內自5月開始終於迎來了緊張有序的全面復工復產大潮。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5月底,全國中小企業的復工率已經達到91%,工業產業的復工率已經接近100%。

工作、生活重回正軌之餘,普羅大眾的心理重建也進入了新階段。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陽光下的笑臉”為主題的搜狐新聞馬拉松第十二季正式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漢四地聯動開跑。

率先開跑,搜狐要傳達什麼理念?

作為國內復工以來最早舉辦的線下馬拉松活動,本季搜狐新聞馬拉松不僅如歷屆一樣,由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領銜開跑,還有包括鄭爽、杜淳、唐一菲等眾多形象陽光健康的明星藝人和知名企業家王石領跑助陣。

這其中,在上海活動現場,搜狐邀請了張文宏教授參與領跑,而在武漢,還邀請到了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武漢協和醫院黨委副書記孫暉,武漢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姜明處長等戰“疫”英雄們參與,向廣大在戰“疫”一線工作過的醫護們致敬。

搜狐新聞馬拉松:從終點線起跑的一場公益

另一方面,在此前幾個月的全民共抗疫情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全社會在物質需求層面保障民生的積極發力。

例如針對各大企業紛紛對疫情嚴重地區捐款捐物,再比如電商平臺、物流公司聯合有關部分為民生物資運輸開通綠色通道,以及互聯網企業通過技術和渠道賦能幫助實體產業緩解停工停產壓力等等。

但其實,在重大事件前,對人們心理心態層面的精神援助也很重要。為響應抗擊疫情需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大多數國人都處於居家隔離狀態,出門不便,空虛感、孤獨感高發,不少人都會產生焦慮負面情緒。

這種精神壓力需要得到釋放,人們的心理狀態也要調節。

搜狐新聞馬拉松:從終點線起跑的一場公益

在這方面,運動健身無疑是個最佳選項,作為產生多巴胺——令人感到興奮快樂的重要激素——的最有效方式,跑步不只能夠強身健體,提高人體免疫力,還可以幫助人們緩解焦慮、振奮精神,充分發揮心理疏導療愈作用。

正如本季馬拉松的主題“陽關下的笑臉”,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表示,“大家經過疫情的肆虐,現在終於可以走出來鍛鍊身體了。面對陽光,露出笑臉,是對抗疫英雄的禮讚,也祝賀大家走過漫長的歲月。”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應該從人的角度來認識企業,人的因素應重於利潤的因素,當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方可帶來更為穩固和持久的經濟效益,這是一種對“可持續發展價值”的追求。

步入互聯網時代以來,一眾科技企業們無疑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對於良知和擔當的上下求索往往都在聚光燈下。

而從倡導健康生活,到傳播樂觀向上的心態,同時希望向戰“疫”英雄致敬,在本季搜狐新聞馬拉松希望傳達的這些理念背後,正是搜狐基於自身媒體和品牌影響力,積極投身公益活動,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面。

技術+內容,如何追求更長遠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曾應用在此前的2020狐友國民校草大賽、2020年搜狐科技5G峰會等活動上的視頻分屏直播技術也將在本次馬拉松上大展拳腳,實現四地同步直播。

這一技術得益於搜狐此前通過千帆直播、搜狐視頻直播在直播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突破,對直播帶寬和技術沒有過高要求,已經實現了直播視頻無延時,像素清晰,無卡頓,異地嘉賓之間進行無障礙交流。

搜狐新聞馬拉松:從終點線起跑的一場公益

在我看來,視頻分屏直播技術不僅幫助線上線下活動相結合進行,更是擴大活動規模的有力支撐。

道理很簡單,一個活動的參與人數越多、規模越大,其影響力也就越大。以本次馬拉松為例,四城聯合舉辦,雖然分隔四地,但是同步且實時互動的直播畫面不僅消弭了這種分割感,還會帶來更強的參與感和沉浸感。

從本質上說,馬拉松與視頻分屏直播技術的結合是搜狐通過技術+內容賦能公益的體現。

更重要的是,這種視頻直播技術的積累和突破也為搜狐在新聞資訊、娛樂社交、直播帶貨等更多業務領域的積極探索提供了可能。

以直播帶貨為例,隨著更高速更低延時更大帶寬的5G網絡加速普及,直播電商已經不再侷限於小小的直播間裡了,它可以在田間地頭、工廠流水線、後廚客廳等任何與商品及商品體驗相關的地方進行。

通過分屏直播技術,可以讓更瞭解熟悉產品原料、工藝、賣點差異、應用場景的工廠廠長、檔口小妹、產品配方師等一線生產者與更能帶動觀眾消費熱情的主播們同屏直播,在實時互動中為直播帶貨帶來更高成效。

另一方面,上述這些領域也都直接或間接的與公益有所聯繫。

例如在此前共抗疫情中,搜狐視頻直播邀請了大量醫生進行直播,為觀眾群體分享醫學知識,以百萬人次的在線觀看及互動量,幫助人們減輕焦慮,增進信心乃至更好的保護自己。

正如張朝陽所說,“我們所能做的,從媒體到視頻都去傳播善良、公正的價值觀推動社會進步,這是除了捐錢之外所能做的最大公益。”

結語

有過長跑經驗的人都會有這種感受,當你跑到10-20分鐘左右時,通常會開始感到難受了,這被稱為“第一極限狀態”。這個時候只需要放慢跑速度調節呼吸,2、3分鐘就可恢復正常。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是馬拉松和公益的一個相通之處——堅持,公益從來都不是一個只需要捐錢就能做好的事業,更需要的是保有堅持的信念。

同樣的,馬拉松與公益也都是一眾積極向上的態度。“陽光下的笑臉”就是一種態度,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全國人民積極開展復學復工復產,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無論之前有多麼艱難,我們終將勇敢向前,面對美好的明天和未來。

當然,再長的距離、再快的速度,馬拉松終究會有一個極限,公益卻永無極限。

與其說搜狐新聞馬拉松是一場公益活動,不如說這場公益在抵達終點線時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