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有話說」RCEP的全球意義:推動共建共享的多極化發展

作者:安德烈·蓋什(Ondřej Geršl),捷克24小時資訊網(ac24.cz)資深評論員

編譯:邱豔豔

由15個國家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協定》(RCEP),除了十個東盟國家還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涉及到的總人口達22億,其成員國的GDP約佔全球的三分之一。而RCEP並非僅僅是一個單一的自由貿易區,而是成為了一個與之相連的更大的經濟共同體網絡的核心, 當然,這一切的關鍵是中國。

相關談判已經進行了八年,雖然談判最初是在美國的主導下進行的,但美國退出後,整個後續的談判是基於已經在該地區運行的幾個區域組織現有的一系列協定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剛成立的RCEP正在成為圍繞RCEP運行的一系列條約以及與RCEP成員利益共享的各區域共同體的基石,RCEP與它們有著密切聯繫。

除了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外,RCEP還與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在內的上海合作組織(SCO)以及中亞經濟聯盟(CAEU)緊密相聯,與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密切相聯。

人們看到,從中國到歐洲,橫跨歐亞大陸的高鐵等運輸線路相互連接,還包括毗鄰的海港、機場等。區域內的經濟正在不斷繁榮發展。儘管美國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抹黑中國,但中國的倡議一直在吸引著更多的合作伙伴,即使是在美國盟友聚集地的歐洲也是如此。

RCEP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的區域合作的另一堅強後盾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雖然美國大力阻撓,但包括若干西歐大國在內的亞太地區主要經濟體,沒有任何一個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表示拒絕,該銀行主要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特別是用於“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區域內的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從而促使區域內各經濟體的迅速發展和繁榮。

因此,基於RCEP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交融發展,未來也許會出現一個將歐亞大陸區域合作延伸到歐洲、覆蓋中東和北非,區域合作面積達到550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經濟合作與發展網絡。

RCEP和上述文中提到的各區域組織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融合發展,削弱了美元作為世界主要貨幣的地位,給現有的美元這一單一貨幣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帶來了變化的契機。在當下美元霸權的世界金融體系下,大多數的國際金融結算都是以美元進行的,美聯儲可以在不造成本國難以承受的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發行大量美元,這些錢成為美國的銀行在全世界獲取商業利益所必需的資金,儘管信貸鏈最終以美國銀行家為名,但整個世界仍在為美國金融體系繳稅。不僅如此,因為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WIFT)等相互結算的國際支付系統大都在美國的控制之下,所以美國可以肆意將美元作為金融武器來實施各種經濟制裁和封鎖。

美國這種傲慢的金融行為是許多國家渴望避免美元交易的強烈動機,從而加劇了世界經濟的去美元化趨勢。基於亞太地區區域合作的不斷髮展,在這些經濟夥伴關係中出現了相鄰地理區域國家之間的大量跨境貿易,並且產生了可以作為SWIFT替代品的新支付系統;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湧現了大量合作項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這些區域合作提供強大資金支持;此外中國還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為這些合作提供低利率貸款。基於上述種種,當下的人民幣不僅可以作為日常金融結算的可靠手段,而且可以作為存款準備金的強大金融手段,很明顯,這一整體發展或將成為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最大動力。

美元貶值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儘管20到25年前,全球90%的金融儲備都以美元計價資產,但今天只有60%,而且這一比例還在繼續下降。RCEP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還將加劇這一趨勢。

諸如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新興大國,它們正致力於建立一個多極世界,以取代美國霸權下的單極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裡美元將僅僅扮演一種本國通用貨幣的角色,而全世界將免於因金融交易而必須向美國支付隱性稅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