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第一天,馬雲給湖畔學員的3點建議!


當前,前方抗擊疫情的行動仍在繼續,後方企業開始逐步恢復生產。馬老師特意向湖畔學員發出三點建議。

第一、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件經批准的企業要迅速恢復生產,或者逐步恢復生產;沒有條件的,也應創造條件,練好內功,準備恢復生產。

第二、要迅速開始內部總結與反思,看看有哪些問題一定要改革,有哪些機會一定要抓住,盤點一下自己到底要什麼、有什麼、放棄什麼和堅持什麼,從危機與變化中找到方向。

第三、要迅速學習數字化辦公、數字化生存。未來的企業,只分使用互聯網技術的實體經濟和不使用互聯網技術的實體經濟,使用互聯網技術的實體經濟肯定生存能力更強,生存率更高。

此外,馬老師還給大家推薦了稻盛和夫的一篇文章《把蕭條當作再發展的飛躍臺》。

以下為該文內容節選:

當蕭條的風暴席捲而來的時候,企業領導人應該怎樣來執掌經營之舵呢?下面依次講述我思考的應對蕭條的五項對策。

01

蕭條對策一:全員營銷

蕭條時期,全體員工都應成為推銷員。員工平時有不同的崗位,平時都會有好的想法、創意、點子,這些東西在蕭條時期不可放置不用,可以拿到客戶那裡,喚起他們的潛在需求,這件事全體員工都要做。

營銷、製造、開發部門不必說,間接部門也要參與,全體員工團結一致,向客戶提案,創造商機,直到拿到訂單,向客戶交貨為止。

這樣做,不僅讓客戶滿意,而且當事人本人也能掌握整個商務流程。不僅僅是陪著銷售人員跑客戶、當助手,而是將自己平時好的想法、創意、點子結合到商品中向客戶推銷。蕭條時期這件事應該讓全體員工都主動思考。

剛才講過京瓷遭遇石油危機大蕭條時就是這麼做的。

京瓷平時研究、開發、生產、銷售都分工明確,但當石油危機襲來,訂單大幅下降時,我就提出建議:“讓我們實行全員營銷吧!”

號召對營銷完全沒有經驗的現場生產人員“去賣產品”,過去向人打招呼都會臉紅的人,只會埋頭現場工作的人也要去拜訪客戶,雖然漲紅著臉一頭冷汗,但也要壯起膽子努力向客戶提出建議:“有活嗎?有什麼可以讓我們乾的嗎?我們什麼都幹!”這樣拼命爭取客戶的訂單。

這樣的做法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一般來說,生產和銷售往往是一種對立的關係,比如,訂單不多時生產會對銷售發牢騷“銷售賣得不好。”銷售反過來又怪生產“你們沒有生產出能暢銷的產品”,互相之間會爭吵起來。

但是生產人員也去賣東西,他們就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