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文/DL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万水千山走遍,只为安抚不安的灵魂


01 流浪的因子,在百年前早已印下


三毛是定海小沙陈氏家族第十三世后裔,原名陈懋平。其历代祖辈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在江南经商致富的祖父陈宗绪。

陈宗绪生于定海,14岁便独自离乡闯荡,一生遭遇了太多苦难与颠簸。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乱世中能拥有可以谋生的专长,于是十分重视他们的学业。

次子陈嗣庆就在父亲严格的教导下,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复旦大学法律系,以律师为业,是一个清醒正直,踏实固执的典型知识分子

随后,他娶缪进兰为妻,婚后育有两男两女,三毛是其二女儿。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少女时期的三毛

由于时局的动荡,幼年的三毛不得不跟随父母,先是辗转南京,1948年又举家迁往台湾。

这种颠沛流离的旅程,从祖辈开始到他们这一代,似乎已深深印刻在了三毛的骨子里。

这也就预示着,自出生之日起,三毛便已然踏上了流浪的旅途。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青年时的三毛


02 生来倔强,父女开始了长达半生的角力

做三毛的父亲,从来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点自三毛降生不久陈嗣庆便感受到了。

从擅自做主改“陈懋平”为“陈平”,到后来又以“三毛”自称,陈嗣庆觉得:他这个二女儿似乎生来就有些“小倔强”。

不过三毛的“倔”还远不止如此,此时的陈嗣庆还远未料及。

但也是从此刻起,那场被三毛称为“一生的战役”,渐次拉开了序幕。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在那个年代,陈嗣庆是为数不多的思想开明的父亲,他对子女的教育一直都比较自由开放,乐于去发现他们的兴趣和天赋,并倾注心力去培养。

在最初察觉到三毛有艺术天分时,他也曾满怀希望地送她去学钢琴练绘画,希冀把她培养成一位艺术家。

但很快三毛便让其失望了。每每接碰到钢琴时,她便一副生不如死的样子;对于绘画她虽能坚持,却也始终没有太大的兴趣。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小时候的三毛

与此同时,学校“集训营”般的压力也在逼迫着她。在其他同学看来,课业繁重、老师体罚这些属于常态的事情,在三毛这里却怎么都忍受不了。

那篇关于写梦想的文章、那件被老师一口咬定成作弊的事情、那些言语上的批评和行动上的惩罚,在三毛眼中一度成为无法承受的羞耻和屈辱。

在那之后,她就开始逃学,一个人逃往阴森的墓地,逃往安静的图书室,逃往各地去拾荒。

不久,她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与之伴随而来的,便是长达7年的休学时光。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眼看着心爱的女儿患上了自闭症,陈嗣庆因心中焦急,不免会哀叹几声。但这些叹气在心思敏感的三毛听来,无疑是另一把把锋利的刀子,直往她心窝上戳。

陈嗣庆当时或许没有留意,但这正如三毛后来在书中所记录的:

“父亲一生没有打过我,但是他的忍耐,就仿佛在告诉我——你是一个让父亲伤心透顶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在生活中,两人做不到互相理解;在文学上,两人对于文字的鉴赏和追求也不尽相同。

在荷西去世、三毛重回台湾的那三年里,她每每写完一篇文章给陈嗣庆看时,得到的要么是淡淡的回应,要么就是偏颇的理解,这些都让三毛觉得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拉锯战在愈演愈烈。

她也曾就这番心情在书中坦露无疑:

“这一生,丈夫欣赏我,朋友欣赏我,手足欣赏我,都解不开我心里那个死结,因为我的父亲……对我没有信心……爸爸,对我来说,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其实陈嗣庆是很爱她的,但越深爱则越严苛,从幼时的期许再到文学上的挑剔,三毛穷尽一生都在寻求着父亲的认可和赞语。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陈嗣庆和三毛

说到底,父女两人的性格是何其的相像。陈嗣庆性格清醒正直,而又敏感多愁;三毛勇敢热烈,却也细腻脆弱。

父女之间相似的性格,或许才是造成这一生相近又不能相处的矛盾的根源所在。

“这场和父亲一生一世的仗不肯妥协,不肯认输,艰苦地打了又打。”

但再长的战役也会出现转机。

1983年4月8日,陈嗣庆留给三毛一张纸条,对她在《联合报》上发表的文章《朝阳为谁升起》大加赞誉,这让三毛百感交集、十分欢喜。

多年来请求父亲认同的心结终于完成,这场长达半生的拉锯战也圆满地落幕了。

得到父亲肯定的三毛,写了一篇《一生的战役》予以纪念。在文中她为这场“仗”写下了结语:爹爹,我不只是你的女儿,我要做我自己。

此后,她便不再有所顾忌,随心随意地做她的三毛去了。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自由的灵魂”三毛


03 既未能完全理解你,便只有全力支持你

世间真正懂得三毛的浪漫与神秘的,或许只有挚爱的荷西一人吧。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今生挚爱荷西

陈嗣庆虽不懂三毛,但他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理解她、支持她。

面对三毛的拾荒乐趣、爱去墓地读书的习性以及种种不太合群的行为,陈嗣庆都选择接受和包容。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他女儿的性子,谁也改变不了

看到三毛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都将自己封闭在房间里时,他和妻子虽心中焦灼,却也未曾想过要强行把三毛的性子给“掰正”,而是按照她的想法来做事。

她喜欢看书,陈嗣庆便买一大堆的书籍给她看;她不想上桌听姐弟们在那聊学校的事情,他就把饭菜端到她房间给她吃。

虽然三毛一直对家人紧闭着心门,但夫妇俩都没有表现出任何责怪、愤怒和打骂,而是试图以爱和宽容去化解她内心巨大的压力和深重的苦楚。

他们一直在鼓励自己要耐心、要加油,要相信在医生和他们的努力下,女儿终会度过难关的。

然而,

就在这般祈祷声中,三毛于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割腕自杀了。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三毛一生中多次自杀未遂

虽然抢救及时,但这次意外也让陈嗣庆夫妇俩心有余悸。他们苦苦哀求女儿不要再做傻事,并声泪俱下地撂下狠话:

“你要是自杀,就是伤害我最爱的人,我将永远视你为敌人!”

听着父母那深沉的爱的呼唤,三毛“哇——”地一声哭了出来,终是重新燃起了生的意志,在他们小心翼翼的引导下慢慢走出阴影。

自此以后,陈嗣庆对三毛再没有什么要求,只盼她能够平安喜乐地活下去。

然而,这份简单的愿想还是落了空。

三毛的这场滚滚红尘之旅,似乎注定就是要如此的多姿多彩而又坎坷多难。

她先后经历了德裔未婚夫在结婚前夕心脏病突发去世,还有丈夫荷西的意外溺水身亡这两件令人心力交瘁的事情,撕心裂肺的痛苦在丈夫逝去的那一刻更是深入骨髓,让三毛喘息不得。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三毛与荷西

在命运的捉弄下,同样痛心不已的还有陈嗣庆夫妇。听着女儿那肝肠寸断的哭声,老两口也为之心碎。

他们耗尽了所有心力,不断为三毛注入着生的勇气

1979年秋,老两口拼了命地把她带回台湾,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她,为让三毛活下来想尽一切办法,直至女儿亲口承诺说“绝不自杀”,才终于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

一年多后,三毛再度离乡流浪,陈嗣庆没有阻止,由任她去。

对他而言,三毛虽未能实现“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诺言,但只要她能好好活着,能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这便是最好的慰藉了。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三毛和父母家庭照

1986年,三毛又重回台湾,在这期间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不再做家务、言行举止也变得很客气、深夜会一个人坐在黑漆漆的客厅里,还为父亲带回了祖父坟前的一抔土和陈家在老宅井中打出的一瓶水。

面对这一切让人捉摸不透的举动,陈嗣庆虽看在眼里却未能读懂其背后的含义。

直到最后收到三毛再次出走的长信时,他才真正知晓了,以三毛的性子,终是躲不开出走这一劫。

在这三年里,三毛和手足之间并没有太多共同语言;在那些不时显现的疏离感背后,其实满满的都是她的无法割舍和不想伤害。

也正因此,陈嗣庆才终于明白了:如果三毛不再流浪,那将不再是真正的三毛。

这就是她的宿命。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三毛在成都街头流浪

世上有两种人活得最辛苦,一种是对生死看不开的人,一种是对生死看得太开的人。

看不开的人,在俗世存活的日子只会过得浑浑噩噩;而看得太开的人,在懂得世间一切来去皆空的道理后,已然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留恋,所以与其选择痛不欲生地活,倒不如自在地在天地间流浪。

而三毛就属于后者。

他知道三毛此次踏入的境界是再没有回头路可言了。所以,留或不留,他都选择尊重三毛的决定,目送女儿任其自在驰骋。

“平儿,对于你的未来,我没办法给你什么建议,为父的我,无非望你健康快乐。”

父亲对三毛的态度,一直以来不激烈也不会漠视,不声张也绝不黯淡,饱含温情又给足自由,这样的父爱才真正地叫人钦佩与动容。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最后一次合影


04 此生做你父亲,是半点也未曾后悔过

陈嗣庆是个通透的父亲。他思想开明,气质儒雅,与三毛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但两人却始终走不到对方心里去。

其间原因就如他多次公开所说的:自己并不懂女儿。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三毛和父母留影

是的,作为父亲,他始终不懂真正的三毛。

但是,从写给三毛的若干封家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拳拳父爱;他的努力去读懂和即使不懂也努力包容,也终究最大限度地给予三毛生存下去的力量。

即便到最后,三毛还是悄悄地走了。这在老两口的心上无疑又是沉重的一击,但陈嗣庆还是选择了包容到底——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在《鲁豫有约》采访中,姐姐陈田心曾提及,她这一辈子都没见过父母为三毛的事吵过架或说过一句重话,他们对三毛的独特与叛逆从没有予以责怪,反而耐心地接受下这一切。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大姐陈田心和小弟陈杰

姐姐还透露说:其实当年三毛休学,他们家中姐弟三人并不知情,是过了很久才知晓的。可见父母当时把三毛保护得很好。

三毛就如一块美玉,干净纯粹,但是脆弱,若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扶持,必然是要粉身碎骨。

好在,她有着一对宽容良善的父母。在面对女儿的与众不同时,他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但能做的且做得最多的便是予以最大的支持和陪伴。

试想,若没有父母的深沉影响和鼓励,三毛也许只会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而不会成为日后那个被世人传颂的历遍浪漫与沧桑的三毛。

天性自由而潇洒的三毛啊,能诞生在这样一个开明和善的家庭里,能遇见足以包容她这份卓殊性格的家人,不得不令人感叹是幸而有之。

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死亡,三毛父亲痛心无奈:爱她却无法懂她!

三毛和陈家人

不过,这一切也只得后来人去感慨了。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