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國為何會敗的如此之慘

長平之戰,趙國為何會敗的如此之慘,我認為有如下幾個理由。


第一、趙孝成王沒有意識到長平之戰是趙國和秦國決戰


長平之戰廉頗初戰失敗後,趙孝成王就找來樓昌和虞卿一起商量,趙孝成王想親自率領部隊與秦軍決戰。而樓昌認為趙孝成王這樣做也無濟於事,還向趙孝成王諫議派一個在趙國地位高的人去秦國議和。

而虞卿則認為秦國是要借上黨之由,想要滅了趙國。況且長平之戰的主動權在秦國手裡,現在,我們主動提議和恐怕議和很難成功。

我認為應該派使者帶著趙國的重寶去楚國和魏國活動,使秦國畏懼各國聯合,再去跟秦國議和就能成功。

但是,趙孝成王卻採納樓昌的諫議,派鄭朱直接去了秦國。

虞卿一再勸諫趙孝成王道:“我們直接派人去秦國議和秦國丞相范雎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造成我們趙國和秦國已經議和的假象,到時候楚國和魏國知道趙國和秦國已經和解必定不會出兵救趙,秦國知道楚國和魏國不會出兵救趙後,那議和一定不會成功,那趙國必敗無疑。”

可是,趙孝成王還是派鄭朱直接去了秦國。鄭朱到了秦國以後果然像虞卿說的那樣,受到了秦丞相范雎的隆重接待。

趙孝成王始終沒意識到長平之戰秦國和趙國的決戰,在澠池之會之後到長平之戰之前,秦國和趙國地位是相當的,但是這種局面不可能長久下去,兩國必有一場生死之戰。

現在秦國抓住了這個機會,會輕易就同意議和嗎?答案是肯定的。唯有用虞卿的方法才要可能議和成功。

長平之戰,趙國為何會敗的如此之慘

第二、趙國缺糧

小時候,我在讀紙上談兵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就有個疑問為什麼秦國一施反間計趙孝成王就中計換了趙括為將。

最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趙孝成王之所以換將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缺糧,趙國在長平之戰打了三年後,趙國竟然沒有軍糧了,趙國向齊國借糧但是齊國不借。

其實,秦國並不缺糧只是秦國的補給線比較長而已,不過秦國也有些支持不住了,要不然秦國不會用反間計。

這時的趙孝成王想快點結束這場戰爭,所以他信了秦國的反間計換趙括為將。

第三、秦趙換將

在趙孝成王要換趙括為將時,有兩個人極力的反對趙孝成王換趙括為將,一個就是藺相如,另一個就是趙括的母親。

藺相如當時已經重病但當他知道趙孝成王要換趙括為將時,就上書給趙孝成王說:“趙括,只會讀兵書而不會臨陣變通。”

趙括母親去見了趙孝成王,勸諫他不要用自己的兒子為將,還告訴了趙孝成王,趙奢生前的告誡:“括兒,不帶兵倒是我們趙國之福,要是他當了趙國將軍那麼毀掉趙國一定是趙括。”原因是趙括拿戰爭當兒戲,要知道戰爭是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是最不容兒戲的。

但是,趙孝成王還是不聽勸諫,把趙括派去代替廉頗為將了。可惜,昏庸的趙孝成王做不到趙惠文王的忠言納諫,從諫如流。


長平之戰,趙國為何會敗的如此之慘

秦昭襄王知道趙國已經換將後,他也把主將給換了把原來的主將王齕換成了號稱人屠的白起。並且嚴令全軍不得走漏消息,違者殺。

趙國的主將是紙上談兵的趙括而秦國主將是早已成名並無一敗績白起,結果是趙國全軍覆沒40萬將士被白起坑殺。

長平之戰後,趙國的有生力量被消滅殆盡。從此趙國再也無力單獨與秦國全方位對抗了。

其實,如果趙國不換掉廉頗。而想盡一切辦法去籌集糧食供給軍隊,或許不能打敗秦國,但是秦國也不會這麼好過。


長平之戰,趙國為何會敗的如此之慘


番外

為什麼趙國缺糧而秦國不缺糧呢?那是因為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使趙國的軍事力量強大了,而沒有改革農業,而秦國的商鞅變法非常注重農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