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禁政策嚴重阻礙國家發展,明朝為何還要實行?

明朝海禁政策的實施主要是為了防範倭寇。元末明初時期,中原大地一片戰亂,同期的日本又恰逢戰國時代,諸侯割據互相征伐。那些失敗的諸侯王就會組織武士、商人、倭寇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搶掠,因此產生了倭寇問題。而明朝實施海禁主要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進行考慮。

政治原因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張士誠和方國珍等殘部逃到了東南沿海地區,常常侵擾浙江、淮陽等地,更可惡的是還聯合日本倭寇勢力擾亂邊境,無惡不作。雖然朱元璋派兵前往清剿了,可無法徹底剷除他們,不多久又有殘餘勢力與倭寇勾結出沒於海上,這嚴重威脅了東南沿海地區百姓的生活。朱元璋也是非常霸氣,為了防沿海軍閥餘黨與海盜滋擾,直接下令實施海禁政策。早期的海禁對象主要是商業,也就是禁止百姓赴海外經商,並且限制也外國商人來華進行貿易,當然進貢除外。

海禁政策嚴重阻礙國家發展,明朝為何還要實行?

到了明成祖朱棣當朝時期,雖然允許鄭和下西洋,但這屬於朝貢貿易,民間百姓依舊是不能出海的。之後倭寇之患日益嚴重,海禁政策也愈加嚴格,雖然取得了保護自己的作用,但也大大阻礙了中外交流,組織了中國的發展。永樂十七年(1419年)朝鮮世宗李祹得知190餘艘倭寇的船要進犯朝鮮,與此同時倭寇還入侵了我國遼東地區。為了徹底清剿倭寇,朝鮮世宗趁倭寇沒有準備好先下手為強,明軍也在望海堝(今位於遼寧大連市)與倭寇作戰,最終戰役取得極大成功,在此之後百餘年倭寇都不敢再侵犯遼東了。至此到正德年間,雖然還有少量倭寇活動,卻再也沒有大批倭寇入侵沿海地區了,明朝也在隆慶年間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

海禁政策嚴重阻礙國家發展,明朝為何還要實行?

經濟原因

從元朝末年開始天下就再次大亂,各地大大小小的起義不斷,軍閥割據,社會生產力斷崖式下降,但是很少有愛民如子的軍閥,很多都斂財傷民,以至於百姓紛紛逃亡,良田荒廢。城市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社會環境不穩定,城市的生產也不如往昔,城鄉之間一片蕭條。到了明朝建立,雖然天下趨於穩定了,但各地還是處於一片廢墟的狀態,商品經濟極不發達,導致航海貿易衰落,而同時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已經開始海外探索了。

海禁政策嚴重阻礙國家發展,明朝為何還要實行?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又是出身貧農,他的執政理念有小農思想的侷限性,這也使得明朝成為最重視重農抑商的王朝。朱元璋為了振興農業,恢復農業生產,他遷徙富民、抑制豪強、移民屯田、獎勵開墾、減免賦役、解放奴隸、興修水利、鼓勵種植經濟作物。在實行這些政策的同時他也不忘壓制商業的發展,先是千方百計阻止農民經商以防商人隊伍擴大,接著又規定商人低下的社會地位,然後像鹽、茶等有著極高利益的商品也禁止私人販運,收由國家專營,而嚴禁私自出海貿易也成為了壓制商業發展的舉措。朱元璋認為國家的根本在於農業,農業產值足夠養過整個國家了。可惜的是明朝的朝貢貿易經常賠本,以至於"庫藏為虛",這讓明朝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經濟嚴重受阻。

海禁政策嚴重阻礙國家發展,明朝為何還要實行?

總的來說,明朝實行海禁政策的初衷是好的,為了保護沿海百姓的安全和穩定,可這種政策違背了自然發展的規律,雖然國家還在經營著貿易往來,好過清朝的閉關鎖國,但這也嚴重阻礙了中國商品經濟發展,讓西方先一步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