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書法碑學與帖學的重要性

書法,是一門承載歷史文化的藝術,它有著記載我國悠久歷史的傳承。從最開始的符號記載,再慢慢地形成了漢字。再到後來蒙恬發明了毛筆,把文字書寫在竹木或絹帛上,就有了書法。書法作品按歷史傳承分為碑學和帖學,什麼是碑學?如皇帝記載功績立碑,派人在石頭上刻寫文字,其文字很精美。這碑一直流傳至今,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書法價值,這就是碑,後人學習上面的書法,就是碑學。什麼是帖學?就是把書法作品,寫到絹帛上或紙上,形成了美妙的書法作品,後人用來臨摹學習,這就是帖學。

從八千年前,人們就開始了符號的交流,那時就是漢字的開始。再到六千年前的一些陶罐圖案的記載,使人們對文字理解又更近了一步。再到我們所瞭解的殷墟甲骨文,這是已經形成了完整獨立的字,這是文字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些文字被稱為是史前的書法。

從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國戰時期有多個國家,所以他們的對漢字書寫符號也是不一樣的,再到秦朝,這段時間發展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等等一系列文字,為漢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到秦朝統一,統一天下,頒佈法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命丞相李斯統一中國文字,後形成了秦篆。在我們的書法中常見的《嶧山刻石》《泰山刻石》《會稽刻石》等等,就是那時留下的精美產物,我們所見到一些拓本,就是那時的文字記載。其用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淺談書法碑學與帖學的重要性


後沿至西漢和東漢,主要簡化文字,後就有了漢隸,像我們所見《西狹頌》《乙瑛碑》就是那時候的優秀碑刻作品,同時也是書法理論發展的時期。但在那時候,還有一個就是簡帛,得以興盛。再到我們所談東漢末年分三國,有宣示表、薦季直表等等一些楷書作品的出現。這些很多都是屬於碑的範圍。也是我們現今學習的好臨摹範本。再到晉朝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出現,也是行草書盛行的時期。目前我們很多書法愛好者非常喜歡的一些行書手札範本。再到南北朝,以魏碑最為盛行。也是碑學的一個制高點。但這是一個混亂的時期,出現了五胡十六國,戰亂非常多。

隨著隋朝統一中國,一直到唐朝,這是一個盛世,不論在經濟還是文化,都是封建文化的高峰,輝煌燦爛,出現了非常多的書法家,像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等等,留下了很多碑刻的書法作品和墨跡的書法作品。讓我們去學習。

再到宋朝的宋四家“蘇黃米蔡”,多以二王行書為主,既唐朝之後在書風上的一大變化,一直到元明清等等,留下許多的經典書法帖子,整個過程帖學非常多,也方便讓我們學習。但在清朝,隨著碑的作品出土漸多,一時眾多書家對碑的熱情劇增, 從而發展成主流。同時和帖學的書家,具有一定的辯駁。也各有所議,各學所長。

淺談書法碑學與帖學的重要性


一直在現階段,隨著書法方面越來越多的碑以及一些墨跡的出現,帶給了我們更加方便對書法的學習範本,我們只需要在網上點擊搜索就能找到非常高清的圖片,或者在書店去買字帖。個人作為一個對書法的愛好者,通過在專業的網址上,下載了幾千張碑和墨跡的書法作品圖片,打印了將近三千張字帖,方便平常的臨摹。

對於碑學和帖學的重要性,我個人的觀點是,根據歷史時期不同,有呈現碑較多時期,一直到近代,也有很多帖學東西,但是我們要精於一種書體,然後去博覽眾長,碑學的東西我們也要學,帖學的東西更加細緻,也更貼近我們的創作。但在各朝代因表現工具的確實,更多記錄在碑刻上,簡帛有些不易保存,傳下來的相對少些,所以,在漢朝以前對碑的認識會比較深,在唐之後對帖的認識也不斷的完善。其次碑的立體表現力比較強,易風化腐蝕,帖的表現細節較為清晰,讓人更好的讀懂書法的一些技法。目前在我們國展中,有很多碑學的作品,也有很多帖學的作品。所以它們共同都很重要,在我國的書法愛好者中都有很大的一部分去探索。而我也是淺談下書法的表現形式,讓更多的人去認識我們的傳統書法文化。讓我們的文化變得更好更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