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最近“辱華”這個字眼很刺目,我印象裡這樣的事情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比如多次搞事情的CNN,好萊塢某明星對中國的敵視種種,有過幾百年殖民主義思維影響的資本主義國家,不乏培養出了一些種族主義者。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但是與此次DG事件還不太一樣。那人可是DG的品牌創始人,不得不說杜嘉班納的能力,憑藉著自己的能力不一樣的品牌理念,帶領DG進入億元俱樂部。但是幾乎等於品牌存在的品牌創始人,顯示在油管以及國內發佈辱華視頻,先是刪除了國內版本的,但是油管的仍舊存在,之後又被爆出在INS上說出:中國是屎一樣的國家。 這下可引爆了輿論,後來一在抵賴,甚至第一時間是宣佈自己被盜號,第一次道歉更是硬氣,絲毫沒有悔恨的態度,一度的火上澆油。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之前類似CNN辱華時間,是因為CNN在國內沒有發行,基本不關注國內市場,DG可不同中國是他的主要市場之一,而且還是增速最快的市場。

當晚大秀被取消,參展模特罷演,參展明星拒絕參與,甚至連國內代言人直接宣佈單方面取消。幾大電商平臺全部下架閉店。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陳坤機場直接飛回北京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個人覺得這個全民這個行為,非常痛快。 你想來賺我們的錢,那你就乖乖的給我尊重點,別帶著不知道誰給你的驕傲來。

DG這個品牌其實基本已經作死了,奢侈品不是日用品,深入日常,可能日子久了淡忘了還會依舊賣的很好,奢侈品一般是什麼人群在買,他們會不會注重自己形象?

其實近些年來,國外還是存在對於中國的認知還是很古板,認為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

辱華這個廣告片就是一個標準的印象。奇怪的妝容單眼皮,甚至很多亞裔女性的頭髮都會染一縷顏色。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從DG事件以後,我就越發的好奇,為什麼《摘金奇緣》可以在北美取得那麼高的票房,堪稱今年的黑馬之一。

如果說《黑豹》是因為,全黑人演員演出,引起廣大北美非洲裔的興趣與共鳴,那麼《摘金奇緣》為什麼能拿到這麼高的票房那?老外為什麼會喜歡一部全亞裔面孔的電影。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摘金奇緣》火爆到什麼程度?爛番茄100%新鮮度,媒體評價:亞裔版《黑豹》,是好萊塢少有的亞裔電影的里程碑

北美上線後,連續20天為北美日票房榜首,連續2個月都沒掉出前十,全球票房已經超過2.4億美金,國內雖然乏力,也拿到了8500W票房。主演那個姑娘吳恬敏登上了美國八月的《時代》雜誌。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電影本身就是一個灰姑娘的故事,吳恬敏扮演的瑞秋是一個美籍華人,出身底層,經過自己多年努力奮鬥,成為一所大學的教授,她的戀人是一個英俊的新加坡人“尼克楊”。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哦,不是這個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是這個

因為尼克楊的好朋友要結婚,所以正好帶瑞秋回家見一下家人,回到新加坡才發現,原來男朋友家裡這麼有錢,堪稱“新加坡版國民老公”。接下來的劇情就是美國長大的華裔精英與東方家族的價值觀的衝突(西方對於東方的直觀印象之一,重視家庭,團結,壓抑個性)。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婆婆團

套路電影最好的一點就是觀眾看的輕鬆,不用猜,劇情按部就班,人設不用猜一看便知,比如圍繞著男女主必定有豬隊友和吐槽鬼,劇情easy,這也是它能拿下巨量票房的基礎。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至於電影中有沒有西方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多少可能還是有一點,例如:楊紫瓊扮演的刻板古董的婆婆,還有暴發戶的紙醉金迷範等等。其實都還好,並不是對於中國的嘲諷,而是更多的沒有深入瞭解中國。

電影中除了亞裔的面孔,更多還植入了亞裔的元素,像《我要你的愛》《人生就是戲》《我要飛上青天》這種經典老歌,也有翻唱自Coldplay的《Yellow》、鄭鈞填詞的《流星》。當然也有英文歌。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劇情不多透露,有喜歡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貢獻一點票房。

題外話: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拿到很高的票房,我覺得與中國日益劇增的世界影響力有關,更多的人希望能夠了解中國,接觸中國,因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不可缺少重要一部分之一。

DG無論如何死硬,最終還是需要低頭,因為他知道他要發展離不開中國市場。

中國是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可缺少的一極。

從DG辱華到亞裔版《黑豹》,我看到了什麼!

喜歡可以評論點贊收藏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