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西夏賠款的宋仁宗憑什麼被拍成《清平樂》讚揚?你要明白這4點

宋朝是一個重文抑武的朝代,軍事力量薄弱,周邊的國家都與宋朝過不去,除趙匡胤建立北宋後17年的統一戰爭外,幾乎沒打過勝仗。更可氣的是,西夏只是宋朝的一個軍事區,居然硬生生讓其獨立了,之後還反過來打宋朝,此時正是宋仁宗執政時期。如果打仗輸給遼國還說的過去,但西夏這麼一個彈丸之地,竟也打得宋朝找不著北,最後只好給錢了事,這在歷史上可以說是極大的恥辱。

但就是這樣的宋仁宗,各方對他的評價卻非常高,如今還被拍成《清平樂》,也是讚揚之意。而且導演改編原著小說《孤城閉》,將宋仁宗由配角升至男主角。憑什麼宋仁宗能被如此尊敬?今天我就結合宋仁宗時期與當今的現實意義,揣測一下《清平樂》導演的想法。


給西夏賠款的宋仁宗憑什麼被拍成《清平樂》讚揚?你要明白這4點

宋仁宗的歷史評價極高,是讚揚他的基礎條件

  • 百姓對宋仁宗的評價

評價高低,是相對於其他帝王的,瞭解歷史的人就會知道,宋朝君主多無能、庸碌之輩,比如宋太宗,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弟弟,從哥哥手中接過皇位,幾乎把哥哥留下開國精銳輸了個底朝天,戰敗後逃跑,把驢車騎的比馬還快。還有在宋仁宗之後4屆的宋徽宗,相比宋仁宗兒女早夭的情況,宋徽宗有38個兒子,42個女兒,這方面的能力在宋朝真的是一騎絕塵。還挖地道和名妓李師師私會,要我發言也只能說一句:理解,理解,人之常情。但宋仁宗是個例外,例外到什麼程度呢?

京師(開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宋史》

宋仁宗駕崩後,京城商鋪不開張,多日悼念,連乞丐和小孩子都痛哭。這體現了百姓對仁宗的感情之深,也側面反映了百姓對宋仁宗評價之高。

  • 《宋史》中的評價

仁宗天性仁孝寬裕,喜慍不形於色,雅量寬宏。帝始親政,裁抑僥倖,拔擢賢俊,中外大悅。愛惜民力,憂勞將卒,恆以保境安民為志,不欲啟釁四鄰。——《宋史》

摘取了《宋史》中對宋仁宗的一些評語,可以看出,無論是是記載的事蹟還是《宋史》的作者,都對宋仁宗讚不絕口,話語從來不缺讚美之詞。


給西夏賠款的宋仁宗憑什麼被拍成《清平樂》讚揚?你要明白這4點

  • 後世大臣的評價

明朝萬曆年間首輔大臣朱國楨表示:“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評價那是相當的高啊。

  • 乾隆皇帝的認可

乾隆皇帝是一代明君,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眼。但他卻承認,有三個帝王他很佩服,一是他的爺爺康熙,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便是宋仁宗趙禎。

由此可見,當朝百姓、後世文人、大臣、皇帝都對宋仁宗充滿敬意。如今導演通過《清平樂》以示讚揚之意,也是順理成章,宋仁宗本就值得被讚揚。

宋仁宗時期,經濟達到頂峰,有著現實意義

任何一部優秀的作品都有其現實意義,《清平樂》也是如此。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從經濟角度,宋仁宗時期與當今社會,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

  • 經濟繁榮

中國被譽為是世界工廠,人口數量世界第一,製造業世界第一,第一大貿易出口國,糧食總產量世界第一等等。再看下宋朝當時的經濟情況。

11 世紀和 12 世紀的宋代,中國無疑是世界上經濟最先進的地區。自11世紀和12世紀的宋代以來,中國的經濟在工業化、商業化、貨幣化和城市化方面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世界著名經濟史學家貢德弗蘭克

宋仁宗時期全國人口達到1246萬戶,成年男子就2642萬人,世界第一。墾田面積達到了7.2億畝,水稻種植面積更是比唐朝擴大了整整一倍,糧食總產量世界第一。手工業、制瓷業達到頂峰,遠銷海外,和中東、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貿易出口世界第一。然而,宋朝當時的經濟在一些方面的世界地位還要超過當前。比如當時的財政稅收世界第一,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等,這些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也必將會實現。


給西夏賠款的宋仁宗憑什麼被拍成《清平樂》讚揚?你要明白這4點

經濟繁榮是果,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鼓勵商業發展。

  • 大力鼓勵發展商業

宋仁宗執政初期就延續了宋朝建立之初制定的“不抑制土地兼併”政策,首先解決了農民生存基礎的土地農業稅不再成為主要稅收,百姓不僅吃的不用愁了,交的也很少,這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之後更是大力鼓勵發展商業,同意坊市合一、又解除了宵禁制度,逐漸形成了夜市和曉市。還將商業發展、土地開墾程度作為考核地方官員的重要KPI。

在榷估制度中加大通商成分鼓勵商業發展,榷估制度即官府專賣,通商即允許私人經營。當時如社會必須得鹽、茶、酒、礬、乳香等商品,雖然還是採用榷估制度,但仁宗期間通商成分已越來越多,甚至一度廢除茶葉專賣制度。


給西夏賠款的宋仁宗憑什麼被拍成《清平樂》讚揚?你要明白這4點

從結果來看,這些政策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宋太宗時宋朝一年的商稅收入約四百萬貫,真宗景德年間,為四百五十萬貫,而仁宗慶曆時,商稅是兩千二百多萬貫。可見仁宗統治期間商業的巨大發展與繁榮程度。正是在仁宗以後,宋朝已經擺脫農業社會進入商業社會。

這些政策正如現在大力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樣,陸續出臺了大學生創業專項補貼,小微企業專項補貼,更是針對創業者提供免費的創業培訓、創業貸款、稅費減免、創業場地等等政策,在手續辦理上也變的極為方便。本次疫情期間的社保減免優惠政策更是解了燃眉之急。

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愜意。這樣的宋仁宗,當然值得被讚揚。

再多的讚美之詞,也比不過一個“仁”字,“仁”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品質

對於帝王,“仁”是最高級別的評價,沒有之一。古時,皇帝處於權力的頂端,因小事、個人情緒隨意殺人的帝王再正常不過。但宋仁宗不同,他從不隨意殺人,對待臣子、百姓仁慈寬厚。從人性角度來講,擁有隻手遮天的權力,卻能做到這一點,從心底敬佩。

最讓我佩服的一件事,當劉太后去世,八大王告訴了他的身世,那個自己叫了24年“母后”的人不僅不是他的母親,反而是他的殺母仇人,宋仁宗崩潰痛哭,很快,他得知了那個一直被他稱為“舅舅”的所謂的劉太后的“哥哥”,其實是劉太后嫁給宋真宗前的前夫,多年來,一直以“國舅”的身份潛伏宮中,居心叵測。宋仁宗徹底怒了,準備殺掉他。但當宋仁宗親自為母親開棺驗屍後,卻打消了這個念頭,命人依舊按“國舅”身份對待其一家老小。原因便是,他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李氏是以皇家最高標準入葬,便消除了對劉太后及其“哥哥”的怒氣,恢復理智,這,普通人都很難做到,何況是擁有無上權力的皇帝。他的仁愛之心可見一斑。

這是對他個人的敬佩,我想,《清平樂》的導演和我一樣,對這位君王有著深深的敬意。

被人詬病的軍事軟弱,卻也有著高於開疆擴土之上的“和平善意”

宋仁宗期間的主要戰爭對象是西夏,正如開頭所說,西夏本是宋朝的一個軍事區,雖然西夏獨立這個鍋不應該宋仁宗背,但確確實實是在其執政期間獨立的,想完全甩開也不容易啊。西夏獨立三次戰爭,雖均以西夏勝利告終,但西夏方也沒討著便宜。先頂不住的反而是西夏,西夏人少,錢少,戰爭對這些的消耗太大了,1042年,西夏主動提出議和。按正常來說,雖然宋朝損失也很嚴重,但明明對手已經沒藍了,應該追擊滅掉它才對。但宋仁宗是真的不想打仗,如果之前的戰爭是面對西夏的咄咄逼人不得不打,那麼現在繼續打仗,確實有違他的仁愛之道,畢竟打仗,犧牲的是自己的臣子,消耗的是百姓的錢財與糧食。


給西夏賠款的宋仁宗憑什麼被拍成《清平樂》讚揚?你要明白這4點

打不過是真的,不想打,想和平也是真的。

從這一點,宋仁宗有著高於帝王開疆擴土雄心之上的和平善意。

軍事軟弱是真的,但把責任都推給宋仁宗,也是不講道理的。整個宋朝的軍事力量都比較弱,這是從宋太祖時就遺留下來的病根,“重文抑武”的社會局面在宋太祖時就已形成,後宋太宗、宋真宗更是延續了這個政策。就像藝術世家的孩子藝術細胞濃厚,所以宋仁宗也是一位文治型皇帝,軍事才能實屬一般。他重用范仲淹,破格任用狄青等名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其並非不重視軍事力量。


給西夏賠款的宋仁宗憑什麼被拍成《清平樂》讚揚?你要明白這4點

綜上所述,宋仁宗被拍成《清平樂》電視劇以示讚揚之意以及導演大幅改編原著小說《孤城閉》,將宋仁宗由配角提升至主角完全有資格,也值得。

結束語:

“仁”,是當今的社會,最重要的品質,對員工要仁,對商業夥伴仁,對社會底層,對清潔工、對農民工要仁,我想,這也是《清平樂》想要傳達給觀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