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錢幣中,開元通寶的版別怎麼分類?

唐山大錢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開元通寶是唐朝第一貨幣,並非年號錢,發行量很大,流通時間289年,按鑄造時期可分為初唐開元、中唐開元、晚唐開元。

開元通寶錢文篆隸,隸書八分開,由文學家歐陽詢書寫,早期開元輪廓清晰,文字精美;中期開元錢背多鑄有星、月各種紋飾;晚期開元由於銅料冶煉不精,鑄幣粗糙,錢背多有紀地文字,名曰會昌開元。

開元通寶版別細分如下:


初唐時期的開元通寶:稱"武德開元",始鑄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淵為整治混亂幣制,廢除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開元通寶摒棄了原來錢幣上的銳利篆書體,採用了莊重的隸書,即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

武德開元版別:光背、容弱大字、踢球元等。

↑圖片描述:左起依次為篆書光背版、容弱大字版、踢球元版。


中唐時期的開元通寶:稱"星月紋開元",現代泉界認為自中唐(公元766年-835年)始開元通寶大部分都有面星紋,背月紋。

史載:鄭虔《會稡》雲:"詢初進蠟樣,自文德皇后掏一甲跡,故錢上有掏文,十八日,置錢監於洛、並、幽益等諸州,秦王齊王賜三爐鑄錢,裴寂賜一爐,敢有盜鑄者,身死,家口籍沒",表明鑄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年-649年),現代泉界認為,開元通寶星月紋系各個爐記標示,並非史載中的甲跡。

中唐開元版別:背星月紋有背星月、背一月、背二月、背四月、背十月環列等。

↑圖片描述:背四月版。

↑圖片描述:背十月版。


晚唐時期的開元通寶:稱"會昌開元",始鑄於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朝廷下令各地州郡仿淮南節度使李紳的做法(首枚背"昌"開元錢),鑄造背面有紀地文字的開元通寶錢。

會昌開元版別:背28紀局(桂平潤藍梓,永興襄兗越,梁洪益廣昌,潭丹並洛西,京晉福鄂荊,宣秦蜀)。

↑圖片描述:背上晉。


土疙瘩LR


大哥,建議你買一本開元泉譜!開元的版很多!這裡給你打字說不清楚,


滋水收藏


對古幣比較瞭解的讀者朋友們以及對中國古代歷史比較瞭解的讀者朋友們想必一定不會對開元通寶陌生吧,畢竟作為一大盛世的見證物,無論是古玩界或是歷史界對它都是比較關注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開元通寶版別介紹,大唐作為一個盛世,經歷幾百年的歷史,大唐發行的開元通寶的版本還是有很多的,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了開元通寶版別,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開元通寶版別大全吧。

開元通寶開創了貨幣新紀元,在錢幣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成為唐以後歷朝的鑄幣標準,沿襲近1300年。

一、初唐武德開元 行用錢為歐陽詢所書、經錢監嚴密督造的一種優質開元錢,主要特徵是:面、背肉好,廓整,錢文深竣清晰,銅質純淨,鑄造精良。錢徑24—25毫米,穿徑7毫米,廓寬2毫米,重約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隸體,筆劃端莊沉穩,“開”字間架勻稱,疏密有致;“元”字首劃為一短橫,次劃長橫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筆各不相連,呈三撇狀,“甬”部上筆開口較大;“寶”字著筆莊重,其“貝”部內為兩短橫,不與左右兩豎筆連接。

二、中唐月痕開元 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極多,月痕開元錢文上,一改歐陽詢書寫的開元錢文端莊沉穩,演變成筆劃疏朗,纖細清秀的筆體,“元”字首橫加長,次劃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筆呈似連非連的頓折狀,進而又演變為連續的拐折狀。“甬”部上筆開口較扁,整個字體顯得比前期瘦長。“寶”字之“貝”部內中間兩橫加長,與左右兩豎筆相銜接。“宀”下的“爾”呈三豎道。

三、晚唐開元 會昌六年(公元846年)鑄行會昌開元,大小徑寸如開元通寶,背鑄一州名,如京師鑄“京”字、揚州鑄“昌”字。各地鑄錢工藝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多數週廓偏斜,鑄文模糊。時過一年,會昌開元停鑄。同是會昌開元,質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可能存在著官鑄與私鑄的差別。錢幣學界一般將會昌開元視為晚唐開元的典型標本。另外,小型月痕、對月月痕、多月痕開元或合背開元,銅質發黑,含鐵量高,字跡模糊,錢文筆劃纖細,“通”字的“辶”前三筆呈連續頓折狀或似連非連狀,多數輪廓不整,應為中晚唐私鑄品。

四、花穿開元 專家考證其鑄行於中唐,主要流通於晚唐。花穿錢“開”字向寬體發展,“元”字首橫加長,“通”字字體瘦長,“辶”前三筆連續拐折,“寶”字筆劃纖細,“貝”內雙橫拉長,與左右兩豎筆連接,錢徑23毫米至24毫米,銅質不純,鑄工草率,應屬私鑄之列。 五、小徑開元 小徑開元,指錢徑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間的開元錢,這種小開元可能都是各個時期的民間私鑄錢幣。專家根據發掘出土的小開元標本,按其流行階段,大體分出三型:一型,錢文筆跡極力摹仿武德開元,惟錢徑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錢文尚清晰,穿廓尚規整,銅質並不很差;二型,中唐小開元,字體模糊,鑄造工藝粗陋,銅質內摻雜鐵鉛,鏽蝕嚴重;三型,晚唐小開元,周廓寬窄不一,銅質發黑,摻雜鐵鉛,肉薄量輕,鑄範模糊,錢徑為22毫米至23毫米,重量1.7克至3克,多數是私鑄。 六、南唐開元 南唐所鑄開元通寶,篆、隸成對,與唐開元有明顯的差別。南唐首創中國實行對錢的開端,其盛行於宋代。關於南唐開元的鑄造年代,經考證應是立國初期鑄造的。 南唐開元的特徵,《言錢別錄》中指出:“南唐開元,文字必小,輪廓特闊”。篆書開元的“寶”字很有特點,“宀”下左“王”右“缶”,四字纖細齊整,方中見圓。隸書“開元”出自誰手尚無定論。 南唐開元,篆、隸兩體錢都有。青銅篆書大型開元,直徑26.6毫米,重4.4克,小型者24.6毫米,重3.7克;白銅隸書目前只發現大型一種,直徑25.3毫米,重3.9克;青銅隸書大型者,直徑25.7毫米,重3.7克,小型者直徑23.3毫米,重2.5克。 另有折二、折三等大型南唐開元錢幣,極少見。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比較昌盛的一個小國,它所鑄造的錢幣,雖與唐朝開元同名,但不是同一個系列。

說了這麼多的開元通寶的版本介紹,想必各位讀者朋友們在心底也有個大致的別列圖了吧。小編為大家列出了開元通寶的六個版別分別為:初唐武德開元、中唐月痕開元、晚唐開元、花穿開元、小徑開元、南唐開元。小編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列舉的開元通寶版別是非常詳細的,也算是囊括了所有的開元通寶的版別可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