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互根太極拳,歸根覆命合天人

宇宙間有極為微妙之事,乃動與靜之兩極性,一切生命力,大至宇宙,小至螻蟻,無不藉動與靜兩種極性之協和合作,得以保持其生存。這是天地的自然法則,一點都不能勉強的。

動靜互根太極拳,歸根覆命合天人

蓋“靜”就是萬事萬物之原體,宇宙間一切現象就在這原體中產生。比如田中的稻穀,其稻粒本是稻穀生長的原體,如果不把這籽粒埋藏於土中,不使有枝葉之生髮,那它的糧粒便永遠是靜的,稻穀的無限生機便微妙地永遠潛藏於靜體中。

但是,經過千變萬化的生長現象以後,結果又歸復與原來的籽粒一樣。所以老子說:“歸根曰靜。”

人為萬物中之最靈敏者,由幼而壯,而老,而死,無一息不在動。且為七情六慾所迷惑,常至神馳心鶩,氣耗精搖,動而又動,真性盡失,哪能觀物御人,延年益壽?

老子為了救世渡人,便發明了“以靜制動”的方法,教人“致虛極,守靜篤"。心中不滯一物,自性一動不動,去我本無,還我固有。不管他經歷了多少千變萬化,其本質永無增減,既有動的發展現象,亦有靜的覆命本能。

比如我們打太極拳或對敵,便要有“靜如山嶽,動如江河",“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的氣概。一舉一動,隱含八法五步,九宮六政,變動不居,周流寰宇,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是適。

動靜互根太極拳,歸根覆命合天人

所以太極拳的本體是無法(式)的,唯變即是法(式),但是,這變不是亂變的,古語說:“雖有智慧,不為乘勢,雖有磁基,不為待時。”必待敵人之微動而先動,此非靜到純篤之境,是無法窺知敵人之微動的。

老子說:“無慾以靜,天下將自正。”真能做到無慾以靜,天下都可以正,何況我們自己呢?不過,這種純一靜篤之工夫,不是一學便會,一蹴可幾之。必須日日練之,久久習之,默識揣摩,才能漸到從心所欲。

昔日老師授徒,總是說“練、練、練,不停地練”,不能說他沒有道理。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靜即不是一時容易做到之事,所以老子告訴我們說:"致虛極,守靜篤”,“濁以靜之徐清”。必須徐徐地“致”,慢慢地“守”,迨做到為孟子之不動心,做到泰山崩於前而目不瞬,做到核子爆於頂而,然不動,這才能“感而迷動”,這才能“以靜制動”。

因此,可知太極拳之所謂“靜”,與老子之所謂“靜”,都是“動中的靜”,而同時也是“靜中有動”的,都是“靜在動中",而同時也是“動在靜中”的,都是“動靜互根",“動靜合一”的。打太極拳之所以要敬、靜、定、慢、勻、柔、圓、松、整,其道理就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