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年危機”,淺談給孩子的社會教育。

01

布拉德在一覺睡醒後覺得一切都不對了。

他唯一的一名僱員也離他而去,想著他說的話,看著身邊酣睡的妻子,他輾轉反側,可以說是痛苦的反省了自己的半生。

他不知道這一切是怎麼了?

前20年,可以說是:前一天布拉德都不這麼想。他以自己為傲,以自己的選擇為傲,覺得只以財富來對比生活,愚蠢至極。

可就在這天,生活突然就撕開了溫情的面紗。

出力之迅猛,簡直要把他擊垮。

《你好,布拉德》|從“中年危機”,淺談給孩子的社會教育。

02


布拉德人至中年,在一家慈善組織工作,生活也還不算太壞。

可經不起比較啊…

這天夜裡,他想起了自己的大學同學。

  • 賣掉科技公司的比利,歸隱小島,偕兩個玻利維亞美女過快樂逍遙的生活;
  • 經常登上媒體,在白宮工作的暢銷書作家克雷格,正在高檔餐廳與家人用餐;
  • 擁有對沖基金的傑森,富得流油,在私人飛機上與家人共飲香檳;

在這之前,布拉德對這一切都視而不見。

儘管朋友們從不停止在社交媒體上的展示自己的生活。

但布拉德呢,樂得做一名看客。

在偶爾受邀參加同學聚會時,他也是說的少,吃的多。

這樣的陪襯,之前只是偶感不適。他並不懷疑自己的生活,也並不懷疑自己做事的意義。

只有在今晚,貌似是經由職員的離去,他開始第一次思考,生活是從哪裡開始拉開差距的?

《你好,布拉德》|從“中年危機”,淺談給孩子的社會教育。

03

他想起自己的大學時期,當時他成績優異,是這個小組的靈魂與核心人物。

但畢業後一切都不同了。

他家境不錯,父親做學術出身。

妻子,是他想到的第一個理由。

他認為正是妻子的理想主義,阻礙了自己事業的發展。

看看大學時的同學就知道了,傑森娶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女兒,憑著妻子孃家的勢力,事業越做越大。

克雷格更是如此,妻子是女中豪傑,二人珠聯璧合,彼此促進對方的成功。

而自己的妻子呢,她太容易滿足了,他認為正是妻子的易於滿足,削弱了自己進取的野心。

但,這麼想無情太過。

他又只好安慰自己,朋友們也未必像自己以為的那般幸福,他想象著他們可能面臨的人生難題,讓自己獲得一點心理的平衡。

《你好,布拉德》|從“中年危機”,淺談給孩子的社會教育。

04

而且好在生活的轉機很快就到來了。

兒子告訴自己,有可能考上哈弗,布拉德的人生又重新煥發生機。

他覺得自己這17年來並非碌碌無為,他奮鬥的最大目標,就是培養出瞭如此卓越的兒子。

布拉德開始想象兒子考上哈弗後的生活,激動的又一個徹夜難眠。

緊接著他與兒子有了一次旅行,然而在機場,他又被生活不懷好意的給了一拳。

因為沒有對應的會員卡,無法走綠色通道,他想補償孩子升商務艙,但因為買的是打折機票,慘遭拒絕。

聽著經濟艙裡嬰兒的啼哭聲,嘈雜聲,擁擠的人的氣味,想著他的那些擁有私家飛機的朋友,世界對他們而言是個遊樂場。

而對他,卻是個戰場。

《你好,布拉德》|從“中年危機”,淺談給孩子的社會教育。

05

然而打敗他的事還不只是這一件。

兒子的哈佛夢成了他的精神支撐,這個夢還沒做太久,就因兒子記錯了面試日期,即刻要化為泡影。

為給兒子爭取再次面試的資格,他硬著頭皮撥通了克雷格的電話,他們已經許久沒有聯繫了,他也早已被隔離在那個圈子之外了。

朋友結婚沒人通知他,他最敬愛的導師去世也沒人通知他,他不得不強迫自己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他不但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在別人眼裡他也混的很差。

但最終還是經由克雷格的引薦,讓兒子成功參加了面試。

但這對於布拉德無疑又是一個潛在的刺激。

《你好,布拉德》|從“中年危機”,淺談給孩子的社會教育。

06

但兒子面試的成功,也讓布拉德對生活又重拾了希望。

他們還結交了一個朋友,是兒子同為哈弗樂隊的校友,這個女孩兒告訴布拉德,克雷格曾為她們講過課,但她討厭他的狂妄。

相反,她非常欣賞布拉德在做的事,覺得他才是在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和價值。還表示要向他多多請教和學習。

布拉德在短暫的內心滿足後,並不以為然。

第二次見面,他痛陳自己職業選擇的失敗。

他表示: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會不惜出賣靈魂,也要像克雷格他們一樣的奮鬥。

在兒子面試過後,他也表達了同樣的觀念。

布拉德讓兒子談談面試的感受,兒子覺得面試的老師不夠酷,老在跟他談錢。

又是一個年輕人的理想主義。

布拉德簡直有點抓狂。

他說:“不要輕易評判在真實世界裡輾轉的人,一個17歲的人認為的酷,和這個世界認為的酷,不一樣,等到30年後,你再來告訴我誰酷,誰不酷!”

《你好,布拉德》|從“中年危機”,淺談給孩子的社會教育。

07

在對克雷格的答謝宴中,也充滿了諷刺,他請克雷格吃飯,在一家餐廳,想要換個好一點的位置,但被拒絕了,然而克雷格就可以輕易辦到。

在這個昔日好友的口中,他還得到了更多的殘酷真相,他受邀參加老師的追悼會上,並被當作傑出代表發言講話;說自己盛名之下的壓力;妻子的新劇本馬上就要全國放映…

他還能說的更多,因為這就是他的生活。

這麼多年,布拉德心如明鏡,但又假裝視而不見,他說服自己人各有志,然而內心卻並不接受做個普通人。

克雷格每一句話都像在提醒他的失敗。

但真正刺痛他的應該是那句:“我可從沒有把你當做過競爭對手…”

布拉德簡直坐不住,在不時被克雷格粉絲打擾、被迫中斷的談話中,憤然離席。

《你好,布拉德》|從“中年危機”,淺談給孩子的社會教育。


08

影片的最後,布拉德前去尋找聽演奏會的兒子,他在音樂中忍不住流下熱淚,覺得自己依然熱愛生活。

但他真的與生活和解了嗎?

他的人生疑問:到底從何時開始拉開差距的?解決了嗎?

我們可以做簡單的分析:

1、布拉德家境不錯,父親搞學術,也許受父親的薰陶,年輕時只想純粹追求理想,對金錢並沒有過多的慾望,所以他的職業選擇了慈善組織,並沒有向政治和金融圈靠近。

2、直到他47歲驗收成果時,發現與大學同學相比,收穫甚微。公務員太太,聰明的兒子,寬敞的房子,這些他認為不過是人生的標配,卻並不足以收穫意外之喜,比如在這個社會上享受到“特權”。

3、布拉德被“我本可以…”的心魔攫住了,因為他曾與那個白宮同學、基金同學、島主同學就讀於同一所大學,甚至自己還要更出色。但也只能說在某個時間點上大家有過一些交集,或者布拉德書讀的還不錯。個別階級跨越是可以通過教育來實現,但通過教育完成資本的整合,卻並非人人都可以做到。

4、或許乾脆就說布拉德職業規劃失敗了。

《你好,布拉德》|從“中年危機”,淺談給孩子的社會教育。


09

但布拉德的“中年危機”是矯情嗎?

也未必。

當那個哈佛女兒質問他:“你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吃不飽飯嗎?與他們相比,你不覺得你已經擁有的夠多了嗎?”布拉德說:“可我並沒有在同他們做競爭…”

白宮同學也說:“我可從來沒有把你當做過競爭對手…”

那人生的參照物應該是誰?人生如此無解…

要麼,我們就不要想競爭,調整好心態,自給自足。

要麼,就趁年輕好好的認識自己。

對自己認知的透徹度,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發展。

職業的選擇能否滿足生存的需要,理想的追求能否獲得社會的肯定,這些都需要考慮。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有哪些參考呢?

一方面,我們自己開拓進取,盡所能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另一方面,也要把社會的廣角照入到孩子的生活,引導孩子審視自己,並用剖析的眼光觀察社會,理解社會的運行規則。

最後,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47歲的模樣吧...

越早開啟的危機意識,就能越早提高自己抗風險的能力。@Lisa讀書


作者:Lisa讀書,重度閱讀愛好者,一年閱讀200本+,堅持原創,堅持高頻度輸出,瞭解更多,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