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01

這陣子國內外的報道中流傳著一個消息——

“公元2020年4月29日,對於我們來說將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日子,因為一顆大約1.8~4.1公里大小的小行星將在當天撞擊地球,其衝擊力足以造成毀滅性的災難,引起全球氣候鉅變……”

本來地上的“疫情”就已經讓地球人疲於奔命了,除了中國之外的幾乎所有角落,都是烽煙遍地,按下葫蘆起了瓢。這天上如果也讓人不消停,那這日子真的沒法過了。

這種事情最權威的根據是科學。最近,天文學界的科學家就出來闢了謠。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科學家趙海斌在15日回應稱:“這一說法屬危言聳聽,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為零。”

這顆小行星並不是一個“生客”,也是有“組織”在冊的,代號“52768”。它自從1998年被美國航天局發現後,已經被專家們監測20多年了。

據測算,它將於北京時間2020年4月29日17時56分在628萬公里外飛掠地球,速度為8.69公里/秒。

這種“遊俠”般的天外來客對地球玩兒這種“俯衝”,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去年的9月中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出了一個預報。說有兩顆半大不小的小行星(直徑300~600米)“晃”到了地球的周邊,並將經過地球上空“巡視”一番後繼續遠去。

它們比月底這位距離還要近些,560萬公里,大約有14個月球的距離。

聽起來還算遙遠吧?不過你千萬別覺得這就不是個事兒。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它們如果一下子“溜達”迷糊了偏了軌道,就這點兒距離?從發現到撞地,不用一泡尿的工夫。因為它只有進入大氣後才有可能被發覺,而那時留給我們的也許不到一分鐘。

所以,天文學界管它們叫“近地天體”。五六百萬公里算啥呀?4800萬公里以內都叫“近地”。

最煩人的是,若干若干年後,它們不定哪天還會轉回來。

趙海濱專家就說,如果在各種引力的交叉作用下導致它發生變軌,跟地球相撞,就是完全可能的事。

下面我就展開一下,詳細的聊一聊——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或許永遠相安無事,或許一朝突然“變臉”

02


假如宇宙是一片沙漠,銀河系都不過是這片沙漠中的一粒“沙子”。

太陽系呢?地球呢?別說了,說出來都不好意思。別看我們這“村”裡千百年來鬧騰得挺歡實,這“文明”那“歷史”的,擱那“沙漠”裡就是“自娛自樂”。因為地球實在是太小太小了,小得找不到看不著。

地球是月球的“大哥”,一個地球等於45個月球。但在太陽系裡,一個土星就相當於830個地球,木星呢?1300個。太陽呢?130萬個!

地球在太陽面前,還真就是粒“沙子”。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太陽系眾“兄弟”

太陽很牛逼嗎?No。在它的“上級”銀河系的目光裡,它也是一個“螻蟻”。

銀河系裡就有個叫“盾牌座UY”的傢伙,也會發光,體積竟是太陽的210億倍!......

而這些,不過還只是銀河系的一個“點”。

不說了,說起來沒完沒了,把咱自個兒就說丟了。

上面那些還是目前天文學界可以觀測到的距離,那看不著的呢?無邊無際。

所以說了,我地球是小,但我驕傲,我自豪。

自豪的是,到現在也沒聽說過,還有哪塊地兒也能過得這麼歡實。

你再大也不過就是塊“大石頭”,有意思嗎?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生機盎然的地球

03

上面說的是宇宙的大。

按科學家的猜想,這麼大的宇宙,怎麼也還會有類似於地球、甚至更高於地球的環境及高等生物的存在。

不過以我們目前的能力,有也聯繫不上,巨遠。至於電影裡的那些長得歪瓜裂棗的外星人,就因為根本聯繫不上於是人們腦洞大開,編唄。要真的有就牽出倆溜溜,省得讓人老瞎猜。

前幾天看了一本外國人寫的書,說地球的存在是一個及其特別且幸運的現象。離太陽遠了近了都得完毬,不但周邊的各種因素,就是本身的各種條件也不知咋那麼精確,差一丁丁丁點兒都不會是現在的樣子,不會有任何生物的出現,更別提牛逼哄哄的人類。

不說別的,我們是不是都覺得整天跟著地球瞎轉的月球有個卵用啊?呸,失去了月球的引力,地球就得晃晃蕩蕩,像一個行將停止的陀螺。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目前已知唯一的山青水秀的星體

地球的歲數可老大不小了。據後來的共識,大致認為得約46億年,夠一個普通人死上N的無數無數無數次方。

它最開始是一個巨大的“石頭團”,後來變成岩漿,再後來溫度冷卻了形成了固體,再再後來成千上萬年地下雨又形成了海洋,然後整整齊齊的一塊大陸“裂”成鋸齒獠牙的好多塊大陸......

現在可以想象一下,你說那麼漫長又漫長的歲月,過得可都是什麼鳥日子?

這些,都不是本文的重點。

這篇文章要說的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在無垠星河中不但很孤單,而且,很危險......

這個潛在的危險就是,那些“遊俠”一樣的小行星。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它們的“宿命”就是——永遠在“走”

04

小行星其實並不是“星”。

它的學名叫“類星體”,說句白話,就是星河中的“孤魂野鬼”,一群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大石頭。

小行星的資格也是很老的,它們同樣產生於太陽系形成時期。

當時幸運兒如地球這樣的,聚成了一堆兒後來“鳳凰涅槃”了;次一點的好歹也獨立成個,戳在那兒有名有姓的是個“人物”。

倒黴催的就是這幫“散兵遊勇”,一直也沒找到“組織”,幾十億年來單打獨鬥地遊蕩至今。

小行星多大個兒的都有。大的直徑有上千公里,小的從百公里到幾百米甚至幾米,最微型的也就相當於一塊鵝卵石。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其貌不揚”的小行星

第1顆小行星是一個叫朱塞普.皮亞奇的意大利人在1801年發現的。

當時把發現到的第1顆和接著發現的第2顆分別命名為“穀神星”和“智神星”。在19世紀的天文學界,把找這種東西曾經當做一個很時髦的事兒,都搶著去幹,一連串發現了1000多顆。

到了20世紀,這活兒大家覺得沒什麼意思,於是再沒有天文學家願意花費精力去研究這些沒有意義的石頭。

1991年,一顆小行星在離地球17萬公里之外和我們擦肩而過。

用天文學家的話說:“按照宇宙的標準,這相當於一顆子彈穿過我們的袖子而又沒有擦破胳膊”。

兩年之後,又有一顆小行星以更近的距離(14.5萬公里)險些到地球“造訪”。

令人後怕的是,都是它們走過之後地球人才知道。

後來一名記者在《紐約客》雜誌中寫道:“這樣的擦肩而過,每星期很可能要發生兩三次而我們卻全然不知。”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說來就來的“天外孤魂”

05

這些過於“熱情”的石頭,再次吸引了天文學界的目光。

1980年,美國的一對父子地質科學家宣佈,他們通過研究發現,曾經統治這個星球的恐龍在6500萬年前突然消失,絕不是生物自然發展的結果,而是當時的地球受到了小行星或彗星的撞擊。

然後星球原有的環境亂套了,恐龍都死了。

一石激起千重浪。在當時的古生物學界這無異於歪理邪說,等於和“生物進化論”挑戰。

界內的大佬們登時急了,紛紛表示要把這兩個外行拉出去暴打。

但這無疑是一個帶有革命性的論斷。

不過這爺倆的推論有一個“軟肋”,就是找不到地球被撞擊的現場。你說撞就撞了?撞哪兒了?有那麼厲害嗎?......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恐龍就是這麼死的嗎?

誰知得來全不費工夫。

1990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一位叫埃倫.希爾德布蘭的研究生,他的一位記者朋友給提供了一個線索,說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有個來歷不明的大坑,是一個石油公司在1952年發現的,當時認為是火山爆發的產物。

1991年初,希爾德布蘭仔細考察了這個寬193公里、深48公里的無比巨大的“坑”。最後確定,這就是一個隕石撞擊的現場。

後來科學家們推測,造成這個“慘案”的罪魁禍首,應該是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後完全蒸發。由它而引發的後續效應,徹底把地球換了個樣兒。

科學家們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測定這個大隕石坑的年紀大約為6505.18萬年。好像和恐龍的忌日真差不多。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尤卡坦半島隕石坑一角

後來,在地球上的其它地方,也相繼發現了同時代的大小不同的撞擊坑,說明這還真不是一個偶然事件。

無獨有偶。在美國愛荷華州的曼森鎮,也發現它所在的地方曾經是一個近5公里深、30多公里寬的大坑,後來被年代較近的土壤覆蓋成了平原。也是在90年代初通過鑽探,搞清楚了它的地下結構,判定為隕石撞擊。不過時間,比上面那個大坑早了900萬年。

據科學家們推斷,大概是在7400萬年前的某個時刻,一塊大約2.5公里寬、100 億噸重,也許是200倍聲速飛行的岩石,穿過大氣“砰”地砸進地球,由此形成了這樣的“景觀”。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美國亞利桑那隕石坑

這地球,還真是多災多難呀!

就算這樣,人們還是懷疑。

“一個直徑只有10公里的物體,怎麼會對一個直徑1.3萬公里的行星造成這麼大的破壞?”可能嗎?......

說來也巧,很快就有了驗證的機會。1994年7月16日,一條彗星撞向了木星。

撞擊的結果令所有的人都瞠目結舌,威力之大出乎意料。

而且這個彗星還不是一個緊密的球體,只是21顆碎石。其中有個名叫“核G”的碎塊,撞擊威力竟高達6萬億噸級,相當於地球所有核武器總威力的75倍!

這個“核G”只有大約一座小山大小,但它在木星表面竟砸出了一個跟地球那麼大的“傷口” !

這回全傻了,無話可說。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1994年7月彗星撞擊木星

06

與地球有關的小行星到底有多少?我們知道了多少?我們能不能事先防備?它們又有沒有規律可循呢?......

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比爾.布萊森在他的《萬物簡史》

一書中,對小行星和地球的關係有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

“假設地球的軌道是一條馬路,上面只有我們一輛汽車在行駛,但這條馬路經常有行人穿過,他們踏上馬路之前又不知道先看一眼。至少有90%的行人我們不認識,不知道他們住在哪裡、不知道他們的作息時間、不知道他們穿過這條馬路的次數,我們只知道他們在某個地點,在不確定的時間慢行、漫步,走過這條馬路,而我們正沿著這條馬路,以每小時10萬公里的速度行駛。”

如果我們的運氣足夠旺,會恰到好處地避過這些“行人”。可它們的數量,實在太多了——

“假如你可以打開一盞燈,照亮所有越過地球的大於10米左右的小行星,你會看到天空中有1億個這類物體。”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太空中不計其數的小行星

科學家們對剛開始發現的小行星還有興趣起名字,到後來越來越多名字不夠用了,就都變成了代號。到2018年底,被發現的小行星已經有127萬顆,具有潛在威脅的有2000顆。

由於人類能力所限,沒被發現的,好像還多得是。

假如,一旦真有耍“迷糊”了的小行星,不好好走路向我們奔來怎麼辦?

世界上有科研能力的大國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峻,科學家們也提出了好多設想。

當然首先是加強監測能力,儘可能地盯著它們。如果真的來了,什麼提前撞擊啊、引力牽引啊、用激光器使其偏離啊、核彈毀滅啊......“招數”好像還真的不少,甚至有許多辦法特別的“奇葩”,聽起來讓人對它半信半疑。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設想中的“防禦計劃”

不過在布萊森的書裡,對上面的這些方法似乎並不報樂觀。

因為這些傢伙一是太多,二是速度實在太快,你根本很難用天文望遠鏡一個個盯住,等你發現,它可能已經到了你的眼前。即使能成功的將其擊碎,也不過是變成一堆繼續飛行的岩石,就像前面說過的那個彗星。

還有重要的第三點,這幫貨一點準頭都沒有,發不發瘋?什麼時候發瘋?我們無從可知。


“撞地球”的小行星月底就來?“一語”會不會真”成讖”?

霍金曾預言2032年小行星撞擊地球

布萊森曾問過研究美國曼森“大坑”的兩位學者,這種隕石撞擊的情況有沒有一個週期。

學者回答:大約100萬年一次。

好吧,既然來了也躲不掉,那不知誰能告訴我們,上一個100萬年發生在什麼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