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Saying:

《创造营2019》今晚决赛,对于很多人来说,今晚究竟谁能成团,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

2018年被称为“中国偶像元年”。然而到了今年,除了节目的“糊”,网络上的种种“怪”现状更像是让人脊背一冷的闹剧。复盘这场闹剧,会发现一切因利益而起,又交织着节目的求生欲、粉丝的无理智,最终每一刻都在突破荒谬的下限。

正像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种缩影。

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尴尬的创造营

《创造营2019》的最后一个大新闻,大概是王晨艺退赛。

然而这个话题的热度也没有坚持多久就草草消散。而即将进入最后成团决赛的节目也越来越“糊”,论风头和讨论度,横向比较不及同时段友台的《乐队的夏天》,纵向比较则远逊去年的《创造101》。

回想去年夏天,即便是不关注选秀的人,对杨超越和王菊的话题度也是有目共睹。去年有媒体感慨,王菊和粉丝带起的媒体狂欢来去都太快,甚至都坚持不到总决赛。而今年,似乎没有任何一个人物和话题坚持到了总决赛之夜。

让人观感尴尬的第三场公演结束,除了仍在奋力打投的“营妹”,这场选秀似乎已经与大众无关。

纵然在导师阵容上祭出了郭富城、苏有朋这样的情怀杀,《创造营2019》从一开始就多灾多难。

节目还没播出,就被豆瓣鹅组的网友凭借放出的MV顺藤摸瓜,“猜”出了主题曲首C,接着又扒出了这位来自台湾的选手的家人在脸书上的发言,成功上纲上线扣上了立场“帽子”。

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节目组反应速度很快。主题曲MV重剪,评级舞台剪成大头,第一次舞台重录。

如果不是最后这番操作,也许我还注意不到王晨艺。第一次舞台他因为和林焕钧同组,因而重排重录。他的“惨”不止如此:因为有一位国*家*领*导*人名字与他仅有一字之差,王晨艺在微博上不能拥有全名。

但是在另一方面,节目组对他有刻意的展现。个人练习生的素人身份(暂且不论真假)、曾经舞蹈老师的经历,都让人想到了去年引发跨圈层讨论热潮的王菊。唯一的差别在于,比起王菊之于女团的“格格不入”,王晨艺的外形和业务能力在男团里是“能打”的。

然而也正是差了这一点“格格不入”,让无论是王晨艺还是其他业务能力优秀的男孩们,都离“出圈”差了那么一点。

幸运的《创造101》

回望去年,《创造101》最初的人气,仰赖的是早已成名的3unshine组合,节目播出后又出现了王菊和“全村的希望”杨超越,这两名“非常规”选手的出现和争议,将一档偶像选秀节目,上升到了全民层面。

这也是《创造101》在筹备之初就定下的目标。作为一档真人秀,《创造 101》的目标很明确:要出圈,要对观众形成情感投射。

从导师层面看,Ella和S.H.E.组合将近二十年的故事,观众是熟悉的,由她来诉说女团的心路历程,观众先天有了代入感。

从选手层面看,宇宙少女的两位成员先天带有故事,但更有话题的是“搅局者”王菊。这名前模特经纪人,以个人练习生的身份参赛。她在节目的最早期踢馆,失败后又因为3unshine组合成员的退出“侥幸”获得第二次机会,穿着最照耀的皮草和尖头鞋,她在一入营就以格格不入的外形和风格成为话题。

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在节目的中后段,社交平台爆发了病毒式传播。用当时自媒体的话说,如果你还没有成为一个“菊外人,那你已经彻底沦落为网络热门话题的局外人。

在狂欢般的网络传播之下,王菊被包括 BBC 、《纽约时报》在内的中外媒体高频讨论,被认为是具有社会价值层面意义的新偶像。上一个被抬到这一高度的,还是十几年前的李宇春。

然而真的如此吗?

前无古人后无来着的“05超女”

2005年《超级女声》的影响力和热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除了缔造了数位成功的歌手外,05“超女”让国内大众第一次目睹了超级偶像的诞生和价值,而中性风格的李宇春,直接影响了未来几年大众和娱乐圈的审美。

在节目影响力,05超女的影响是全民性的。流行在我们学校的一个段子是大学老师们开会,其中一个老师会站起来为自己喜欢的张靓颖拉票。那一年粉丝们在街头的拉票、各位观众实打实的短信投票,在后来都无法复制。在十几年的今天再看,不仅热度不可复制,这种社会气氛都几乎无法重来。

本土化选秀以芒果台的《超级女声》系列为代表,又横空出世了“有嘻哈”和其他系列。选手和制作的品质暂不论,这些节目受到的约束与日俱增。从某一时刻起,所有选秀节目的“投票”都变成了点赞、Pick;“超级”改名“快乐”,已经意味着舆论控制的收紧;到了嘻哈文化受控后,“有嘻哈”变成“新说唱”,已经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这时候,韩国Produce 101 系列被引进了。

个体的殚精竭虑和时代的无心插柳

腾讯的101系列引进的是韩国Produce 101系列的版权,制作团队是芒果台“快男超女”的底子。按理说,101系列赛制模式成熟且有稳定的受众,国内团队懂得营销,中国市场广大,前景一片大好。

然而没想到,疲态在第二年就显现。,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练习生们要一起吃喝训练,一起呈现四个舞台,12期节目如球赛般将他们三个月时间浓缩。本来以为可以融入“中国特色”的制作团队,想出的节目方案只是女孩们一起逛宜家,男孩们一起长途跋涉,并用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硬形式主义桥段展现出年轻人的团队意识。

而在人物塑造上,又有太多韩国101系列的影子。《创造101》里不敢唱歌的李子璇沿袭了韩版101里磪有情的戏码,《创造营2019》里的“Wink担当”何洛洛,怎么看都有韩国第二季Wink Boy朴志训的影子。

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同样的争C让C,同样的哭泣和拥抱……同样的剧本演多了自然会乏味。《创造101》幸运的是,遇到了杨超越和王菊。

王菊上节目是有所准备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菊一直不太喜欢自己的中文名,觉得不“够高级”,行走在职场,她习惯性用英文名”Naomi“自称。然而,从决定参加《创造 101》开始,她就打定了主意用本名——因为本名很好记。后来被视为王菊标志的“Slay”也是她的精心选择 —— 她想过用“Swag”,但后来发现“Slay”更合适。

但是更多是意外。

王菊具有带动性的、偏离大众潮流的人生选择,吸引了小众人群的视线,也激起了大群体对于主流审美的审视。玩得起、敢自嘲的性格特点,迎合了时代对于女性意识的宣扬。而公共议题讨论空间的缩窄,更让这一原本属于娱乐领域的话题,在其他圈层折射出了更多元的价值。

在去年,我写过一篇关于王菊的文章,标题就叫“个体的殚精竭虑和时代的无心插柳”。王菊引发的热潮,远非她自己能想象和控制的,也早在节目的预期之外。

《纽约时报》说王菊在挑战中国“白瘦美”审美。一年多后再看,靠一个王菊能带动多元审美吗?显然是不能的。

不幸运的时代和我们

但是现在想来,有点替王菊庆幸的是,去年的网友除了说她胖、说她黑、说她丑之外,并没有太多”出格“的举动,虽然她的热潮并没有坚持到决赛,但她被网友看到、且被大部分网友善待。

《创造营2019》里的王晨艺没有那么幸运。

因为“素人”的人设、不断出现的镜头,王晨艺在豆瓣的几个小组被喷得最狠。几家组团投票之后,王晨艺和其他几名选手的站子骗票,更是被大家挂了一阵。其余的粉丝觉得不公平,每天都有人发牢骚抱怨。

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直到有一个营妹挖出了他的微博小号和点赞内容。网友们有一种抓到了一点“真东西”的喜悦。帖子一个个出来,先是要求节目组让他退赛,如果做不到,大家就要@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指责腾讯包庇“污点艺人”。讨论楼建到了1000层以上。

这种疯魔的气氛被作家梅骁写到了微信文章里。微信文章很快被删了。创造营发布声明,宣布王晨艺退赛。

复盘这场闹剧,会发现一切因利益而起,又交织着节目的求生欲、粉丝的无理智,最终每一刻都在突破荒谬的下限。

第一期节目里,“发起人”迪丽热巴表示:(这次节目)可能是这个行业十年人生浓缩后的高度提纯。

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这句话显然是夸大其词了,这次选送练习生参赛的公司,很多成立于2018年下半年。有的是行业的强强联合,有的是仓促上马,不管怎样,都是为了赶上这趟开往“偶像盛世”的火车。

这些公司有打造一个优质偶像的能力吗?很难说。

对于节目来说,一切都是求生欲。从“初C”被退赛到王晨艺退赛,节目组选择了安全播出,而掌控的那双手选择去营造“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景象。然而真的什么都没有发生吗?

年轻的粉丝们只会用“可盐可甜”、“入库不亏”这样简单粗暴的的形容。在“我的pick一定要出道”的激昂下,冷静和理性被抛在了一边。大家都坚定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他们的要求也很简单粗暴,作为没有常识和历史记忆的一代人,我相信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和《萨勒姆女巫》里的众人一样,正在行使着多数者暴力。

不成熟的行业、束手束脚的制作方、不理智的粉丝……再加上不断缩窄的公共议题讨论空间,显然也不足以迎接真正具有艺术生命力、带来更大社会影响力的偶像。

一切都是恶性循环。

王晨艺退赛后,有网友问,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

现在看来,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微博:@水母

豆瓣:@jellyfish

转载及工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请勿私自转载

当然,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微信ID:jellyfishdiary

素人不配拥有梦想吗?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不配有梦想啊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