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自己和碎

活在当下,与自己和解

■ 陈鲁民

人年轻时总喜欢与自己较劲,跟自已过不去,逼着自己干这个,干哪个,想想看,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年轻就有无限的可能,精力充沛,生机勃勃,不知天高地厚,还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

逼自己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的潜能;与自己较劲,就可能使自己提升;跟自己过不去,就是在逼自己更优秀。

举凡那些事业成功的杰出人物,大都是自己把自己通出来的。

杜工部逼着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逼出个千古诗圣;李清照逼着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逼出个婉约派女魁首;齐白石遮着自己每日作画, “不教一日闲过”,逼出了个国画大师;周恩来逼着自己“为中华能起而读书",逼出一个大政治家……

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到了一定年龄后,就要学会一件事:与自已和解,不要再逼自己,再与自己较劲,再和自己过不去。

因为,历经岁月洗礼、饱经论桑的你,阅人无数,经事万千,该试的你都试过了,该折腾的都折腾过了,对自己有多大能耐、能吃儿碗干饭已了然于胸,早已不应再做存秋大梦。

学会与自己和碎


事实证明,不论怎样努力奋斗,或限于才华,或面于性格,或受制于能力,有些事情你就是干不来,有些工作你就是不在行,有些职位你就是不胜任。

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再勉强自己,逼着自己拿血肉之躯去撞墙,去“跳起来摘果子";更不要再盼望会出现奇迹, “天上掉馅饼”。

你应该知道王宝钏的绣球不会砸向你,周公瑾的机遇不会轮到你,要准备接受“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结局。

当然,这个“一定年龄”,也是因人而异。

对多数人来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多已心力交瘁, “见惯秋月春风”,更无非分之想,那就要及早与自己和解,放下名缰利锁,看淡身外之物,忘却鸡虫得失,给自己松绑解套,老实本分地干好自己能干、该干的活儿,不再逼自己去做勉为其难的事。

学会与自己和碎


若再洒脱一点,还可学学陶渊明,不逼自己为五斗米折腰,宁可丢了官印,卸了官袍,通迹山林,耕读自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快哉悠哉。

也有人不知老之将至,一辈子都不肯与自己和解,终生都在逼自己“壮怀激烈”,永远保持“更上层楼”的态势。

从曹孟德的“老骥伏杨,志在千里”,到辛弃疾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从陆放翁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到顾炎武“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们依旧慷慨激昂,气冲斗牛,其实早已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激励。自然,那也是一种人生选择、一种别样活法,人各有志,自得其乐就好。

与自己和解,有时可能会不无痛苦。

似乎放弃了一辈子的追求,降低了自己的人生标准,争强好胜了大半生,突然变怂了,不求上进了,混然众人了。其实不然,你只不过丢掉了不可能的虚幻,接受了活生生的现实;放弃了玫瑰色的梦想,脚踩在坚实的黄土地;认可了真实的自己,同时也换回了早就该享受的轻松与愉悦。

与自己和解,并非自甘平庸,而是自知之明的表现。

达观而论,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即便是奋斗终生,用尽洪荒之力,当将军也成不了霍去病,做学问干不过钱钟书,盖房子争不过王健林,学游泳超不过博同慧、那就别难为自己,逼着自己去干不可能完成的事。

反之,勇于与自己解。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原谅自己才具平平,理解自己天赋有限,因而爱惜自己的宝贵身体,珍视生命的每一分钟,做一个平平常常又期路实地的人,或许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快乐。

学会与自己和碎


作者简介

学会与自己和碎


学会与自己和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