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果滞销趋于常态化,背后原因到底有多少

我国水果滞销趋于常态化,背后原因到底有多少

无水果不滞销

不知从何时起,我国水果滞销成为了一种常态。每年春天一过,水果就像赶趟一样滞销起来了,陕西礼泉的甜桃;广东徐闻的菠萝;山西临猗的苹果;陕西大荔黑布林……似乎你要是没滞销过都不能算作水果。

但据《农村经济学》统计,从2015年5月到2019年5月,中国内地的水果滞销事件达345起。


算下来,平均不到5天就发生一起,这个数字让人有些吃惊,但也说明我国水果滞销确实呈现出常态化。

我国水果滞销趋于常态化,背后原因到底有多少

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

在我国水果滞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产品区域性强,品种不多,周期性也不长,滞销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只是偶尔发生,也易于解决

第二阶段,农产品从区域走向全国,品种增多,周期性也增强,这个阶段的问题主要是产能过剩,频发、常发是这个时期的特点,而目前我国水果行业便正处于产能过剩这一阶段。

很多果农都是盲目跟种,看到哪种水果正在火爆,就抓紧时间重新刨地、砍树种哪种。对于它的种植规模、产出、销售、未来市场等多方面却并无考虑,广西柑橘便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我国水果滞销趋于常态化,背后原因到底有多少

从2012年起,砂糖桔、沃柑等柑橘接连创造致富神话。眼看柑橘形势一片大好,无数果农一窝蜂地涌了进来,开启全民种柑橘的时代。

如今,广西砂糖橘种植面积已经超过400万亩,沃柑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而近两年前期的果树开始大量投产,市场又如何了?统统都跌下神坛!

据南宁晚报报道,2018年,广西柑橘产业规模全国第一,产量突破700万吨


700万吨,也就是140亿斤,如果按全国14亿人算,每人每年要吃10斤,才能把当年所有来自广西的柑橘全部消化完!况且还没算上其他省份的柑橘。

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也不仅仅是柑橘,苹果等同样如此。

我国水果滞销趋于常态化,背后原因到底有多少

销售渠道不通畅,消费者望而却步

除了产能过剩以及信息不对称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便是:销售渠道不通畅,这也是为何产能过大,但消费者依然买不起的主要矛盾。

传统的水果销售方式,水果从果园到达消费者的手上,往往要经历4-5个关卡,每层都要面临存储以及自然损耗,再加上人工、租金等,成本蹭蹭往上涨,到消费者眼前时,自然已成为望而却步的价格。

有研究者算过,如果果农用1块钱一斤把芒果卖出去,每个中间环节的成本以30%的叠加,那么,这些芒果到了北京消费者的手上时,俨然就成了贵价水果:一斤至少卖13块钱


水果价格高昂,消费者可以选择不买;市场走货慢,果商可以选择不收,但果农地里的果,却覆水难收!

电商助农,却让滞销成为产业

随着电商平台的慢慢崛起,有效的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帮助滞销水果销售,这本是一件好事,而如今助农电商却成了滞销专业户

悲惨的图片配上煽情的文字,成为了如今电商助农的标配,卖水果也不再是比谁家的水果好吃,而是比谁的故事更悲惨、谁的故事更可怜!农业界最强IP“滞销大爷”也由此诞生!

多年来,“滞销大爷”频繁地出现在电商宣传页里。一会儿种苹果,一会儿种菠萝、橘子、西瓜……到最后甚至开始卖起了文房四宝。

我国水果滞销趋于常态化,背后原因到底有多少

滞销大爷:干啥啥不行,滞销第一名 /@爱爆料的小仙女

果贱伤农是真的,但将爱心和销售捆绑在一起,一旦品质跟不上的时候,这就是透支信誉的“一锤子买卖”,对于一个产区品牌来说也许是毁灭性。


悲情营销,透支信誉 /新周刊评论截图

去年,山西临猗县的苹果也出现了被商家大肆悲情营销的情况,政府后来发表声明,表示商家利用“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并且很多电商,竞争不过,就拼命压价,最终的办法是以次充好。那些9.9元几斤包邮的果子,到底是什么品质,很多人心里都一清二楚。一人骗一次,骗一次换一个水果品种,他们消耗的是消费者的信任,毁掉的是产区的品牌形象

创建一个品牌,很难;而毁灭一个品牌,太容易!

乱象严重,品质下滑严重

如今很多的果商开始剑走偏锋,为了利润最大化,早采抢市等乱象严重,有的甚至为了抢早使用药剂来改善果实外观,而早采导致的后果如何,今年的猕猴桃和西林砂糖桔就是最好的教训。

加速了市场价格的下滑,消费者复购率低,走货更慢,果商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低,没有一个人从中赢了。只是那些认真做技术、认真做标准的果农,成为了早采闹剧中的炮灰。

我国水果滞销趋于常态化,背后原因到底有多少

早采的砂糖橘,配不上它消费者的期待


在早采抢早的利益面前,果农和果商似乎都站在了同一占线,但如果由谁来承担早采对市场、品牌负面影响后果时,却各自有理。

果农:“你不收我怎么会采。”

果商:“你不采我怎么会收。”

……

再来说水果品质,很多人也都发现了有些品种水果口感明显不如前两年,出现明显下滑,一些爱心助农的品质就更不用说了,爱心被消费殆尽。有的甚至连果农自己都不愿买账,消费者又怎会买账,更别提出口了。

我国水果滞销趋于常态化,背后原因到底有多少

早采果粗劣的品质,给产区严重抹黑 /广西三农在线

最后

果贱伤农,滞销可怕,但比滞销更可怕的是生产者的盲目跟种,是渠道上的价格战,是政府的盲目引导,是虚假营销的伤害,是消费者对水果质量的不信任……

致富神话已不复存在,理性直面滞销背后的问题,并且想要健康持续发展下去,需要政府、果商、果农……产业链上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 l 农说吕不白、新周刊等

我国水果滞销趋于常态化,背后原因到底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