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調整響應級別絕不意味著防控標準降低 小區出入仍需出入證

央視財經(記者王聞聰)

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4月28日,北京無新增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治癒出院病例2例,在院治療46例。北京市已經連續13天保持“雙零增長”。 北京市有15個區已連續36天以上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截至4月28日24時,北京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74例,治癒出院病例131例,在院治療43例;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419例,治癒出院病例407例,在院治療3例,累計死亡9例。

徐和建表示,首都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已從應急防控轉向常態化防控,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調整具有標誌性意義。首都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全面復工復產達產、復商復市復學環境持續穩定向好,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持續穩定向好,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在重要的時間節點上,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切不可麻痺大意。只要全球疫情不消停,首都疫情防控就一刻也不能放鬆。必須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策略,在積極有序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同時,要防鬆勁、防漏洞、防反彈,切實做到“四早”、“九嚴格”,落實四方責任,調整和優化適應降級要求的防控措施,對於一些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特殊區域防控措施仍需要堅持,不斷鞏固和拓展來之不易的成果。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在會上介紹,要嚴格社區管控。繼續實施封閉式管理,出入證實名管理,信息登記,完善建康寶綠碼支撐等措施,緊盯看住居家重點觀察人員,做好跟蹤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快速處置。圍繞社區防控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補齊短板,完善設施一抓到底。

對國內低風險地區進京出差、返京人員,不再要求居家隔離觀察14天。正在居家集中觀察的,可以解除觀察。這裡面不包括境外回來的人員,也不包括湖北含武漢地區的人員,及其他省市高中風險地區進京的人員。

五一小長假即將來臨,這是首都疫情防控常態化最直接的一次實戰考驗。必須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假日安排,既要嚴格落實適應常態化防控要求進行調整和優化的防控政策和措施,確保牢牢守住首都疫情不反彈,確保不出任何紕漏,又要加強公園、景區、商超、餐館、圖書館、博物館、運動場館等限流分流安全管理和服務,加強公共交通等城市運行安全管理和服務,強化科技支撐、健康提示和防控指引,儘可能滿足北京市民京郊遊、京城遊的需求,滿足北京市民五一生產生活消費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