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是不是吸血鬼?

美團是不是吸血鬼?


無論你站在哪邊,這場風暴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參與者。

這是我對近日美團壟斷和高佣金風波這一事件的基礎立場。

事件回顧

先梳理一下事件。4月10號,上週五,廣東省餐服務行業飲協會發了一封聯名交涉函,指出美團在該地區市佔率已經達到壟斷標準,並針對部分商家面對的高佣金(最高26%)強勢要求美團對地區商家降擁5%或以上。

13號美團發公告回應,表示“2019Q4每單隻賺了不到2毛錢”,以及2019年超80%以上商家傭金在10%-20%。

今天,協會再向美團發出質疑,指出美團公佈的數據存在問題,首先是佣金比例,協會以海豐縣餐飲協會提供的數據為例,發現約120家商家的佣金,無一低於20%;其次是支付騎手的比例,其實不到八成,只有74%左右。

目前美團還未給出回應,但是預計本週會有進一步回應。

數據解剖

首先,美團和協會的數據都沒有錯,都是真實的,但是為什麼會不一樣。很簡單,大家的計算維度,或者說方法有區別。

首先是佣金,美團提到的是2019年超八成商戶佣金比例在10%-20%,換言之,2019年有兩成以下的商戶佣金區間在0-10%(不包含10%)和20%以上(不包含20%)。協會說海豐縣100多家商戶高於20%,與美團的說法不衝突。

其次是騎手成本佔比。美團的八成,是用“騎手成本/佣金收入”,協會的七成,是用“騎手成本/外賣收入”。兩者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或者說分母是不同的,協會的“外賣收入”是包含“佣金收入”的。除了佣金收入,外賣收入還包括在線營銷等收入。根據財報,2019年,美團餐飲外賣收入為548億,佣金收入為496億。

誰的錯?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得先明白一件事:商家難做,不完全是由美團造成的,或者說,美團並不是讓商家活不下去的罪魁禍首。

消費不振導致收入急劇下滑,才是外賣商家活不下去的最大原因。商家為什麼會活不下去,是因為沒有現金流,或者現金流太緊了。協會在交涉函和回應中特別提到,美團的返傭無法提現,商家現金流得不到補充。

這的確是美團的一個槽點,顯得不夠有誠意,而且美團的現金流應該不至於到吃緊的程度。根據財報,截止2019年底,美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4億元,以及短期投資494億元。

反過來思考,既然美團佣金高導致商家活不下去,那就不做外賣好了,沒有美團的高佣金,不是會活的更好?不過在我看來,以現在這種經濟形勢,不做外賣的商家,絕大部分可能會死的更快,而不是活的更好。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相信市場經濟會給這些商家指明最終的方向。


注:歸一短評系列今後將會選擇每日或每週熱點事件進行短評,歡迎看客們發表看法,共同“嘴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