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01

上月,

吳京帶娃在網上火了。

究竟是怎麼帶娃的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因為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吳京扮演起了大象逗孩子開心。他裹上被子把自己當做一個大象,在地上爬行,並時而升升鼻子,逗得吳所謂兩兄弟哈哈大笑。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這還沒完。大兒子吳所謂未盡興,嚷著看恐龍,這個《戰狼》裡手撕特種兵的硬漢,又搖身一變成了蠢萌的恐龍。


你可能覺得也太不敬業了,腳踝都漏出來了,但從小兒子怯弱的表情來看,吳京這個恐龍起碼對兩個兒子來說,還是挺成功的。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於是,吳京帶娃就這麼火了。


僅吳京cosplay的微博說說被網友推上了頭條,微博點被贊量高達26萬,評論也直逼1萬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而網友專門為此開的話題#吳京裹被子cos大象#更引起網友一陣圍觀和討論。帖子話題閱讀量高達2.8個億,討論量達到3.5萬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還有網友親身示範,錄製專門視頻教程,給全網父母教學——父母如何簡單變成一個大象。一折一翻,大象立成,還挺簡便。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想想吳京以前被人詬病的帶娃,不是將孩子當機關槍,就是跟孩子玩刀槍棍棒。讓一眾粉絲們為其操碎了心。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不得不說,吳京帶娃進步太大了。

這次不僅把以前不靠譜爹的形象扳回來了一層,也幫全網那些被人不忍直視的帶娃老父親形象挽回了三分薄面。


雖然父親帶娃有時“虎”了點,“傻”了點,但操作起來,也真的是不惜赴湯蹈火,但求博得“孩兒”一笑。


看看國外這位老父親。為了孩子一笑,他不僅僅是敢對自己的臉動手,更是敢拿自己身體開刀。


看看這畫風,是不是有點辣眼睛。老哥,就算扮美人魚,你也把胸毛刮乾淨,鬍子剃掉吧?還好,小女孩很可愛,笑得很開心。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老父親扮演護士,抱著嬰兒,做出誇張的表情。承認你的努力,不過老哥,你這是在給護士抹黑嗎?以後再也不相信護士誘惑了。


老父親扮演年事已高老太婆,孩子在地上拿著線團,老父親戴著老花鏡,打毛衣。假髮還挺逼真。還有這神態,如果忽略掉腿毛和鬍子,扮相還挺成功。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中國青少年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說過一句話:


“父親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難以估量,父愛關係著孩子個性的形成,缺少父愛如同孩子缺鈣,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焦躁孤獨。”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女孩缺少父愛的,大多數學功課一般;
男孩缺少父愛的,容易出現情感障礙。
從1000個調查案例中發現,女孩數學成績差的90%常年與母親生活;有情感障礙的男孩子,86%的很少和父親交流。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父親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父愛缺失,對孩子是毀滅性的災難。


這是BBC的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通過它可以對父愛重新定義。


首先在懷孕期,父親的影響就有了。


他們做了一個實驗,讓父親在妻子懷孕後堅持跟孩子說話,結果發現胎兒對父親的聲音有反應且強於母親,母親跟胎兒說話時胎兒心率是

138,而換成父親時,心率竟然變成了144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然後在分娩期時,丈夫作用巨大。


研究發現:有丈夫陪伴的妻子,分娩時

分娩期會短一些,痛苦也會少一些。因為在肌膚接觸,撫摸的等等時,會幫助妻子產生愛情荷爾蒙激素,而它恰好是一種催產素。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所以千萬別說工作忙,陪不了妻子。

也不要說我又不是醫生,幫不了什麼忙。


通過視頻,你還可以發現很多有意思的訊息,視頻有點長,足足59分鐘,有興趣的爸媽可以直接點開,看一看。這裡就不贅述了


小時候我們常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無媽的孩子像根草。

這句話,也適用於父親。


02

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像根草,可能你覺得這話過了,但事實上,我們還小看了。缺少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的傷害將蔓延一生。


歌星張靚穎在綜藝《大牌生日會》時,曾訴說了童年的坎坷經歷。她說從未真正感受到父愛,至於寵溺也是沒有的。


在父母未離婚前,父親基本缺席,總是在

跑長途,每個月有近20多天不在家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在父母離婚後,也就是在她小學一年級後,父親更少出現在她眼前,父親這個人物,基本上從她生命里正式缺席 。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這對她影響有多大呢?


對父親這個詞語她是陌生的,沒有愛,也沒有恨,就像一個過客,父親生也好,死也罷,對於她,都掀不起太大的悲喜。


父親葬禮時,她沒有太難過,只覺場面尷尬。成年後,接受訪談,提到父親,她說了一個詞:“無感。”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後來一個大他14歲的男人馮柯,她瞬間就淪陷了。她把對父親的嚮往,投影到了馮柯身上。


馮柯說什麼,她就做什麼,她順從,她不像伴侶,更像個女兒,即使後來張靚穎的母親強烈反對,也阻攔不了這場,源於童年父愛缺失的飛蛾撲火。


還有張雨綺。


張雨綺家暴現在已經是網上再尋常不過的新聞了。有很多人為張雨綺打CALL,英姿颯爽,也有人為之,疼惜,為何選男人的眼光總是不行。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這和父親很難脫得了關係。


她和張靚穎太像了。


都是父母離異,自己跟著母親,缺少父親陪伴。


都是家境窘迫,不得不提早堅強。


張靚穎曾經在酒吧當駐唱歌手掙錢,張雨綺上學,母親掏不出學費,把首飾一一賣了,才勉強湊齊。


同樣也是,找一個比自己大1輪,甚至接近2輪的男人。


2011年4月14號,張雨綺與王全安公佈戀情,

王安全比她大22歲。


有傳言稱,在拍攝《白鹿原》時,她曾說,可以不要片酬,不要分紅,但要王全安。


吳京,論帶娃,你贏了!


2016年10月,張雨綺再次閃婚約袁巴元,

袁巴元比她大14歲。


《窮爸爸,富爸爸》裡有句話說得好: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獨父母角色無可替代。世間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就是親子關係。”


有資料顯示,父親對孩子的影響,至少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1)性別認同


有研究表明男孩子在4歲以前,父親角色缺失會使他缺乏男性力量,易於女性化;女孩在5歲以前缺乏父愛,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時會焦慮、羞怯或無所適從。


2)智力水平


美國秘魯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3)孩子的問題行為


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水平越低,孩子的問題行為越多。恰好,父親可以幫孩子建立遊戲規則,培養規則意識,培養自我控制能力。


4)體格、情感、品德等


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其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要落後,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缺乏,表現抑鬱、孤獨、任性、多動、有依賴感。


甚至引起“父愛缺乏綜合徵”:煩躁不安、害羞膽怯、自暴自棄、沉默寡言、缺乏自信、感情冷漠、遊離集體、食慾減退、抑鬱易怒等,從而造成認知、個性、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缺陷。


父親的陪伴,孩子真的很需要。

愛他們,就給他們陪伴。這可以能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更能幫到他們一生。


03

可問題是,很多父親迫於生計、事業、理想,不是時常出差,就是早出晚歸。


有句話說得好,母親是陪伴是滴水穿石,父親則是點石成金。父親陪伴,在精不在多。


父親陪伴掌握這幾條建議,可能對你非常有幫助。


1)每天至少15分鐘高質量陪伴


所謂高質量就是全身心投入。告別手機,告別瑣事,有互動,有交互。完完全全陪孩子15分鐘。


這15分鐘,你可以和孩子下盤棋,可以給孩子讀幾頁書,可以和孩子做個拼圖遊戲,可以跑跑步,打打羽毛球,甚至是講一個故事等等。


2)給一個可以回憶的成長型遊戲


所謂成長型遊戲,就是可以持續,形成一個長久的記憶鏈,比方說拼圖遊戲。每年拼成一副,一直拼到孩子成人。比如

每月送孩子一個紀念品,送到孩子成人。


3)好好陪孩子吃飯


早餐和晚餐時間,是很好的培養家庭情感的時間。這段時間如果利用好,對於構建幸福家庭非常重要。


奧巴馬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每天清晨4點鐘,母親唐娜姆都會準時叫他起床,陪著他吃早飯,隨後教他3個小時英語,母子兩人分別上班上學。


4)和孩子一起做家務


和孩子一起家務絕對是個親子關係的討巧方法。比如一起去收拾房間,一起倒垃圾,一起摘菜

。既可以促進親子關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


5)給家庭一個家庭時刻


很多幸福的家庭都有個共同點,善於給家庭製造一個家庭時間。比如一起去看一場電影,為每個家庭成員慶祝生日,比如一起去郊外度假等等。


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父親是家庭的重要角色,無論你現在多忙,抽點時間,多陪陪孩子,好好陪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