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創節聚合全國非遺資源,丹寨非遺扶貧迎來新機遇

提到丹寨縣,很多人都知道那句“雲上丹寨·康養福地”的美稱,其實,丹寨作為苗、侗等少數民族聚集區,還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又有“中國非遺之鄉”之稱,全縣範圍內納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多達145項,其中國家級非遺7項、貴州省級非遺21項。

非遺文創節聚合全國非遺資源,丹寨非遺扶貧迎來新機遇

近年來,丹寨依託當地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打造出一種全新的扶貧模式——“非遺扶貧”,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商務結合,以非遺項目生產性經營助推脫貧攻堅,近期在丹寨萬達小鎮舉辦的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非遺文創評選等系列活動則成為“非遺扶貧”的助推劑,希望通過“非遺+文創+扶貧”模式,推動社會扶貧創新。

非遺文創節聚合全國非遺資源,丹寨非遺扶貧迎來新機遇

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是由16家文創公益機構聯合發起,包含多個有影響力的活動,其中最受矚目的則是“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非遺文創專題評選”。該評選是中國公益領域第一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大型全國性評選表彰活動,旨在挖掘、梳理和扶持中國優秀的非遺公益項目和文創產品,為日後的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打基礎。

8月24日,“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非遺文創專題評選”的大獎在貴州丹寨首屆中國非遺文創節上揭曉,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王乃坤、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甄硯、貴州省慈善總會會長陳敏、萬達集團高級副總裁肖廣瑞等主辦和承辦單位負責人出席頒獎典禮併為

獲獎者頒獎。“媽媽製造”、《多彩貴州風》——《錦秀丹寨》產業就業扶貧項目等10個作品獲得金獎;本次活動還設有錦雞獎和特別獎,分別被苗鄉的“瑙壁哩魶”花鳥魚蟲絲巾和百年老字號榮寶齋的“木版水印”奪得。

非遺文創節聚合全國非遺資源,丹寨非遺扶貧迎來新機遇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非遺文創專題評選”的流程科學又嚴格,採取“公眾投票+專業評審”的方式,先從一開始報名的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385個優秀非遺公益項目和文創產品中,選出80個非遺公益項目、169件非遺文創產品進入複賽,最後再由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清華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權威機構的20位專家評審團共同評定出大獎作品。

非遺文創節聚合全國非遺資源,丹寨非遺扶貧迎來新機遇

評獎不是目的,主辦方希望通過資助和培育一批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非遺慈善公益項目和非遺文創產品,傳播先進的項目運營模式和理念,進而能吸引社會上更多的跨界力量參與進來,一起保護和推動非遺事業的發展。“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非遺文創專題評選”主辦方還將會為獲獎項目提供除公益資金之外的更多扶持,包括一對一的專業指導和社會資源對接,以及知名文創項目、公益機構參訪和線上線下專業培訓等,切切實實為非遺事業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