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帶孩子,隔代親子關係,中國式家庭關係錯位對孩子影響大

小麗一歲半就會指認家庭成員了,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但每次問小麗媽媽是哪個的時候,她都指著奶奶叫媽媽,聽的小麗媽媽滿心的失落和心痛。小麗媽媽在產假結束後就去上班了,孩子一直由爺爺奶奶帶著,因為小麗媽媽上班很忙,經常加班,又怕她帶孩子夜晚睡不好,白天沒精神,所以晚上也是爺爺奶奶帶著睡覺。正是因為媽媽對小麗的陪伴太少,關愛太少,所以導致小麗誤以為奶奶就是媽媽。

爺爺奶奶帶孩子,隔代親子關係,中國式家庭關係錯位對孩子影響大

其實像這樣錯位的親子關係還有很多,很多家庭的現實就是爺爺奶奶把孫兒當孩子養,爸爸媽媽做甩手掌櫃。這種錯位的家庭關係導致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參與太多,而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參與和陪伴太少,逐漸形成隔代親子關係。孩子對爺爺奶奶的依賴增加,加深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寵溺,而孩子與父母的疏遠和隔離既不利於父母權威的樹立,又不利於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甚至還會造成家庭破裂。

爺爺奶奶帶孩子,隔代親子關係,中國式家庭關係錯位對孩子影響大

在家庭關係中,父母權威的樹立是至關重要的,這既有利於和諧的家庭氛圍,又利於培養孩子健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習慣。但父母的權威不是與生俱來的,它並不是隨著孩子的出生就被冠名的,而是需要在父母與孩子的長期相處和充分相處中逐漸形成的。只有和諧的親子關係才能促成父母權威的建立,沒有孩子參與的父母權威只是一個空殼。

爸爸媽媽需要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用愛心和陪伴感染孩子,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這樣才能形成和諧的親子關係。如果在孩子年幼時父母的參與太少,那父母就會成為架空的角色,無論多少金錢和精力都無法彌補的,這也是為什麼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即使長大後也跟爸媽不親近,而是跟爺爺奶奶親近。

爺爺奶奶帶孩子,隔代親子關係,中國式家庭關係錯位對孩子影響大

雖然現在社會壓力促使父母無法全職陪伴,但這並不能成為父母與孩子親子關係差的理由。孩子並不需要父母無時無刻的陪伴,在下班和週末時用心陪伴孩子即可。很多父母下班就拿著手機看電視玩遊戲,然後讓孩子也跟著他一起看,這樣的陪伴就是無效陪伴,不能增進親子關係。那什麼是有效陪伴呢?父母下班之後可以陪伴孩子在小區遛彎兒,可以在家裡玩積木,可以一起講故事或是玩角色扮演遊戲,週末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或是野炊。這樣的陪伴才是有效陪伴,才有意義。

爺爺奶奶帶孩子,隔代親子關係,中國式家庭關係錯位對孩子影響大

另外,雖然夜晚帶娃兒睡覺會造成睡眠不足和睡眠質量差,但這是父母應做的,而且陪伴孩子入睡可以增進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增加信任感和依賴感。因此JoJo媽強烈建議有條件的父母晚上自己帶孩子睡覺。

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而且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愛心,這是孩子成長的基礎環境。父母要堅守本心,無論生活多麼艱難,都應該維護好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不要讓生活的瑣碎弄丟做父母的初心,讓親子關係錯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情千萬不要做。不知道你家是誰帶娃兒呢?歡迎各位父母聊聊帶娃過程中遇到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