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最大的價值在哪裡,為什麼2020版的新基建把它排第一位?

信息化那些事


5G在中國先後已經經歷到第四個年頭了,經歷了2017年的5G試驗,2018年的5G試點,2019年上半年預商用,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牌照,當年10月31日,在2019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舉行5G啟動儀式,5G套餐上線,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5G時代。

1、什麼是新基建?

5G冠以新基建之名,新基建新在何處,那麼什麼是新基建,新基建之所以稱之為“新”,是與“鐵公基”傳統基建相比,增加了信息通信類基礎設施建設,其新意更多的體現在對數字經濟的支撐作用上。區別於“鐵公基”,“新基建”說法的提出源自於經濟形勢的轉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4.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二。

2016—2018年,數字經濟連續3年維持20%以上的名義增速,高於同期GDP名義增速十餘個百分點;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為1.91億個,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顯著高於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增速。

我國數字經濟全面發展趨勢已成,而數字經濟需要新的數字基礎設施,新基建是國家層面自上而下的推動舉措,5G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

2、4G為何不能認定是新基建?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4G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5G將是物與物、物與人之間的通信,是萬物互聯的新時代。

5G是起點但不是終點,它是通信和計算的融合。現在,我們已經開始用計算來解決通信問題;未來,行業將迎來用通信技術解決計算問題的變革。

5G網速是4G的十到百倍,但這只是5G最基礎的能力。超低時延,多元異構(融合2.5G、3G、4G、LTE、WiFi、毫米波等多種無線技術),5G還是歷史上第一次不只為了連接人而設計的網絡,這意味著網絡全面轉型,以具備虛擬核心網、基於雲的架構以及先進的數據分析能力。

所以5G並不是移動通信技術的迭代,而是下一輪技術革命的重要轉折點。

3、為什麼2020版的新基建把它排第一位?

5G是新基建之首,5G新基建概念的提出,5G已經火熱了整個2019年,新基建將給5G產業帶來什麼變化,又潛藏著怎樣的行業機會?

4G基站覆蓋距離是5G基站的1.5倍,覆蓋面積是5G的2.1倍,5G要達到4G相同的覆蓋基站數量就要達到4G的1.5倍以上。根據工信部截至2019年底,國內4G基站總數為544萬個,綜合4G基站數量保守測算,即按5G基站是4G基站的1.2倍,則國內5G基站約為653萬個,全球基站數按國內2倍測算,則全球5G基站數量將超過1300萬個。

目前一個普通8.5噸的三角管塔,造價約為9萬元,以此測算未來5G投資規模將達萬億元。截至2020年2月底,5G手機累機出貨量超過2100萬臺,2020年中國移動計劃累計5G1億戶,中國電信預計2020年5G終端目標為1.8億部。2024年全球用戶將達到12億,中國用戶超7億。

4K超清視頻也是5G時代最為明確的方向之一,根據賽迪智庫測算,預計2022年我國超高清視頻市場規模超過2.5萬億元,加上各行業的應用,總體有望形成約4萬億元的市場規模,超高清視頻也將在智慧醫療、安防、教育等多種應用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另外車聯網被認為是物聯網在垂直行業的首要切入領域,將在5G時代蓬勃發展。5G+工業互聯網,也將在探索中走向成熟。

4、5G的價值

作為一項技術,它本身是不值得普通大眾關注的。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它所賦予的能力,它和數據打通的能力。

車輛要實現全無人駕駛,肯定是離不開5G網絡的支撐的。

高速公路肯定會被5G完整覆蓋,動態採集車輛行駛速度信息,下達行駛指令,同時,及時採集天氣信息、路況異常信息(例如動物闖入、貨物掉落、落石滾入),並傳遞給車輛,進行規避。

解決城市內擁堵的重點在於部署5G的通信能力,攝像頭視頻數據採集,數據分析AI(人工智能),5G大帶寬,海量數據連接,滿足數據傳輸的需求。

想要做得好,就離不開工業物聯網。工業物聯網,包括5G,就成了企業管理生產要素的利器,本身也成了生產要素的一部分。

除了工業物聯網之外,像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等,其實也都是這個道理。5G支撐數據,數據驅動價值。

以上就是對5G最大的價值在哪裡,為什麼2020版的新基建把它排第一位的解答,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銳眼視界觀


為回答這個一題兩問的問題,需要先對5G的價值、新基建的內涵加以分析,然後才能給出答案,請閱讀至文末。

5G的價值

5G的最大價值存在於三個維度、各有一點:

  • 產業支撐維度,提供帶寬大幅提升、網絡時延大幅降低、接入數量海量增加的無線網絡,支撐產業轉型、新業務新應用出現,如遠程醫療、自動駕駛,等等
  • 知識產權維度,掌握更大的自主權、獨立權和控制權;
  • 通信產業鏈維度,5G引發整個通信產業鏈的升級換代,會極大促進這一領域的投資、消費、進出口增長等。

這裡需要重點提一下知識產權這個事情。很多人質疑中國造不出這個、造不出那個,其中有一個大眾往往忽略的原因是:我們能造但不敢造,因為造了拿出去賣就違背了人家的專利。5G、新能源車這些升級換代的技術給了我們一個契機: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知識產權方面大家平等競爭,所以這個約束就會大大降低。

我們用一句話總結吧:5G給各行各業提供了一個更為強有力的工具、並且這個工具是咱家自己的、造這個工具會帶動經濟發展。

新基建的內涵

國家提出“新基建”戰略後,對於新基建構成的定義非常多,比如題主列出的就是從技術構成維度的定義。4月20日國資委終於給出了一個構成的官方定義:新基建由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構成。篇幅所限我不抄定義了,簡單講是這樣的:

  •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建網絡、建大數據中心,從而能夠提供充足的網絡資源、計算資源;依賴這些資源,構築人工智能技術及平臺、雲計算平臺、區塊鏈平臺。而這裡網絡部分的建設,包括5G、衛星通信、工業互聯網等,也就是說,5G是提供網絡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
  • 通過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軟硬件、技術條件都具備了,於是可以在各行業中運用這些條件進行產生升級、新業務新應用創新。其中,傳統基礎設肯定也會受益,對於傳統基礎設施的升級、創新叫做“融合基礎設施”建設
  • 最後,要做這麼多事情,需要科研、技術開發、產品研製。國家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公益性質的基礎設施—比如園區—進行扶持,這部分基礎設施的建設叫做: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總結:問題答案

問題的第一問,已在第一部分予以解答。

對於第二問,基於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於新基建,5G並不是第一重要的,5G只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之一,僅此而已。當然客觀講,5G對於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是助力的,但一定不是決定性的。實際上,就這四者而言,人工智能難度更大、工業互聯網及物聯網產業推進的阻礙因素更多。

所以,若果非要探究原因,筆者認為原因是:排名不分先後、無特殊原因



老張聊IT和教育


國家為什麼把5G放在新基建的首位,這當然是因為5G網絡是其他新基建的基礎啊!無論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乃至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所有這些都需要基於5g網絡才能發展起來。

大熱門的自動駕駛技術也只是車聯網裡面的一個分支功能,但有多少巨頭和獨角獸在發力自動駕駛,鼎鼎大名的bat裡面的百度,近年來不斷衰落,但是深耕自動駕駛,就想靠著這個翻身吶!目前的現狀是輔助駕駛功能越做越強大,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車道偏離預警、自動泊車等功能非常強大,但最多是l2或者l3級的自動駕駛,離完全的自動駕駛還遠著呢!在目前的4G網絡下,要繼續提升自動駕駛能力是挺難的,記得看過資料,4G網絡的延時是應該100毫秒,5g網絡是5毫秒,碰到緊急事故的時候,只有5毫秒的5G網絡才反應的過來!

另外,新基建的目標物聯網是萬物互聯,可想而知將來會有多少設備需要接入網絡,是現在網絡數量的10倍百倍之多,而目前的4G網絡現在隨著普及率的提高,至少就我個人體驗而言,我的手機的上傳下載速度已經是明顯的變慢了,以前能夠達到七八兆每秒,現在一般只有一兩兆每秒,說明4G網絡現在變得很擁擠,而5g網絡的容量是4G網絡的10倍百倍,才能適應未來的萬物互聯的世界,也才能在這基礎上更好的發展AI人工智能之類技術!

最後, 2g時代中國完全使用西方的標準;3g時代蹣跚學步,奮起直追,勉強佔有了一席之地;4g時代追趕潮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華為和中興笑傲群雄。也正是有了國產的、世界一流的基站,才能使得我國的4G網絡迅速大規模鋪開,不受其他因素制約;也正是有了4G網絡的大規模鋪開普及,才使得抖音快手短視頻直播之類的一大批小巨頭的崛起,滴滴美團之類的軟件,如果沒有這麼完善的4G網絡當然也能用,但想實時更新司機和騎手地址,那也估計挺難的,不會有現在這麼好的體驗!

而5G時代,如果中國領先全球部署完善5g網絡,不出意外的,肯定會有很多新的業態,新的功能新的商機湧現,譬如說我從有篇文章看到的5g時代可以開發雲算力,我們普通老百姓的手機提供計算能力構建雲數據中心替代傳統的規模龐大的普通數據中心,很有可能這個業務成為國民級應用。5g網絡的建設從小裡說有利於個人企業發家致富,從大說國家民族的振興在此一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