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元朝末年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張定邊人生結局,歸隱何處?

荒原漫步者


張定邊是漢王陳友諒麾下第一猛將,也是陳友諒的拜把兄弟,長得帥,講義氣,武藝高又通曉兵法,彷彿《三國演義》中的趙雲附身一樣,是一個極其完美的人。

張定邊畫像

張定邊跟隨陳友諒南征北戰,使陳友諒的地盤不斷擴大,最終和朱元璋爭雄天下,張定邊武勇當世第一,甚至朱元璋都差點死在張定邊手上。

可惜陳友諒專橫獨斷,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張定邊的的建議總是聽不進去,最終鄱陽湖水戰兵敗身死,張定邊拼死力戰,被萬箭射成了刺蝟,最終奪回了陳友諒的屍體,保護陳友諒的子陳理,逃至武昌,奉為皇帝。

陳友諒畫像

不過沒多久陳理就投降了。張定邊率軍冒死突圍,看到士兵們無心再戰,士氣消沉,感到大廈已傾,無力迴天,最終心灰意冷解散了部隊。為了忠於自己的主子,為了無愧已亡結拜兄弟之義,張定邊拒絕投降朱元璋。

對於張定邊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侄兒陳理,好在陳理投降後朱元璋對他還不錯,封為歸德侯,最終和明玉珍的兒子明升遷居朝鮮,被朝鮮李氏王朝厚待。張定邊無牽無掛,從此削髮為僧,隱居在泉南靈源山,法號沐講禪師。

這樣的結局對於張定邊無疑是最好的了,即成全了忠義之美名,又得到了善終,如果真的投降朱元璋,恐怕會落得和藍玉、馮勝一般的下場。


小豚歷史課


導語:

張定邊者,元朝末年反元農民軍天完紅巾軍第一武將。是反元首領之一陳友涼首席武將。是湖北沔陽州湖人氏。為人急公好義,武藝精湛, 善醫術。行軍佈陣有智謀,是陳友諒拜把子兄弟。與陳友諒,張必先相識於湖北沔陽黃蓬鎮,以是三人結拜共謀反元。輔佐陳友諒橫掃湖廣,浙江,江西,定都武昌。

一,明珠暗投,英雄無用武之地,大廈將傾,無力迴天。

張定邊在軍事上確實是一名合格的統帥。可惜軍事服從於政治。張定邊跟隨獨斷專橫,不納忠言的陳友諒,是他人生中的失誤和悲劇。最終英雄無用武之地。在和朱元璋大戰時,江東橋戰役朱元璋部將康茂才詐降,張定邊一眼識破勸諫陳友諒,可陳友涼不採納,致使江東橋慘敗。

隨後石灰山戰敗,陳友諒不思總結教訓還想稱帝,張定邊又勸諫,陳友諒又置之不理。退守九江陳友涼疏忽江防,朱元璋水師突襲而至,漢軍差點崩潰。又是張定邊安慶急援才轉危為安。陳友諒稱帝后馬上起兵六十萬,急匆匆與朱元璋決一死戰。張定邊建議兵分兩路,一路攻南昌,一路攻南京的正確戰略。陳友諒又不採納,結果是鄱陽湖一戰全軍覆沒,陳友諒戰死。

二,大勢巳去,解甲歸隱,遁入空門。

鄱陽湖一戰後,張定邊輔佐陳友諒之子陳理退守武昌。堅守兩個月而城不破。偏偏年幼無知的陳理聽信胡美之讒言,獻城投降,漢國天完軍宣告滅國。張定邊心灰意冷,以是解甲歸隱,遁入泉南靈隱山削髮為僧,一心參禪講經,人稱沐講禪師,九十歲壽終圓寂。

最後總結:

在元朝末年農民起義浪潮中,張定邊成功成為時勢造英雄之典型。張定邊的軍事才能在這個大時代中,獲得了平臺和機遇,發揮的淋漓盡致,不愧他天完紅巾軍第一勇將之名。可惜明珠暗投,跟錯了主子,一步錯誤了終生,可嘆可悲!





紅紅火火講歷史


您好啊,題主!

我是昴日星官!


題主說的這個歸隱,我不敢苟同啊!

張定邊是誰這個問題,題主交代了,我就不多說了。就只說說,張定邊在史料上的事情吧。

(張定邊)

野史、演義

  • 《英烈傳》明代無名氏的章回小說裡提到張定邊的結局。

陳理回看張定邊,那定邊道:“社稷已危,有負先王之託,惟死而已。”遂拔劍自刎。陳理放聲大哭,說:“定邊、英傑,是先王託他輔助寡人驍將,今皆身死,孤將何恃!楊丞相可草表投降。”一面吩咐將張定邊屍骸及陳英傑首級,俱以禮葬於城外。——《英烈傳》第四十回

這裡面說了,張定邊是自殺而亡。不是歸隱。張定邊自殺的理由是,有負陳友諒所託。

這個可信度不高,話說張定邊本是江邊一漁民,經歷農民戰爭,本身心智堅毅,不是文人,所以沒有那麼忠義。所以小說就是小說,演義就是演義。假死脫身倒是有可能。題主說歸隱,那麼此時此地正合適,此地為何地?——潘陽湖。

(陳友諒)

  • 《明代宮闈史》作者許嘯天近代作家(1886-1946)。這裡面寫的張定邊是逃跑了。

大將張定邊勸道:“主公且勿悲傷,勝敗兵家常事。咱們此番再入潯陽江,休養元氣,徐圖報復不遲。”兩人正和楚囚似地對泣,忽地一枝流矢飛來,恰中友諒的額上,把眼珠也貫了出來,便倒在船上死了。張定邊見友諒已死,也顧不得他的家屬了,只抱著友諒的幼子逃向山中避難去了。——《明代宮闈史》第十九回。

此時此地,不利於歸隱。朱元璋佔領潯陽之後就大肆開倉放糧,追究陳友諒的罪責,搜山是必定的事情,所以難逃一死。

  • 《西湖二集》裡面只記載了張定邊受傷的事情,而且是朱亮祖射傷,不是常遇春。

  •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裡面記載的,卻是張定邊投降了。

陳理既還武昌,太祖復進兵圍之,遣其降將羅復仁入城諭之。理遂銜璧肉袒,率張定邊等降。——《二十四史通俗演義》第三十六回綜合所有的野史演義來說,終歸是投降了可靠些,歸隱的話,他目標那麼大,不可能不被發現,他總是要過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地方官吏一經發現就是大功一件。

這也是符合事實的,其他的《元史演義》《明史演義》都是如此記述。

正史

正史《明史》裡面記載,眾口一詞張定邊為常遇春射傷,所以此為事實,其二,陳理投降也屬實。分別為《明史》本紀第一、列傳第十一、十三、十七、十八、二十一。

(朱元璋)

其他附屬資料也標明瞭這件事。

綜上所述,張定邊歸隱的說法不成立。鑑於朱元璋本人行事風格,張定邊必定就此沉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