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影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媒體記者的行為,作為自媒體人你有什麼想說的?

阿沫娛樂叨叨叨


“你永遠不知道,寫的哪些話,被誰看了去,之後又會因此做出什麼選擇,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這是一句多年來猶言在耳的話,也是我選擇某些領域、逃離某些領域的原因。


流量,是所有自媒體人的第一追求。但正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樣,可以寫事不關己的八卦滿足大家的好奇心,也可以寫冷門的知識滿足別人的求知慾,還可以很自我地抒發自己對生活的的所以所想。

但是,當一個自媒體人用手指向某一件事,並以此為據、以偏概全地為某群體下定義、為某件事蓋印章,甚至做出一些自己根本無法承擔後果的斷言的時候,是否想過:你,會給多少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輿論的世界裡,弱者為王。自媒體人首先應該做的是強化弱者的認知、提到弱者的水平——即使在做了很多之後,弱者仍然沒有改變身份,但整個輿論世界的水平也顯著提升了不是嗎?

很不幸,“利用”大於“幫助”,就像流量大於有效輸出一樣。


就拿《我們與惡的距離》來說,HBO出品的《局外人》,陳凱歌的《搜索》等很多影視作品,都有相關的核心表達。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一切都沒有改變。

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做好自己而已——這已經是最理想的狀態了。


光影漸隱


《我們與惡的距離》講的是精神病患殺人之後,受害者家屬和殺人犯家屬,以及公共媒體如何面對傷痕重建生活的故事。



我目前才看了三集,不得不說,媒體在其中被描繪的形象確實不太好,只為吸引眼球,只放觀眾想看的,對於事情的真實情況毫不在意。

作為一名自媒體人,也不得不反省自己,怎樣做才能不愧於心,不愧於自媒體人這個身份,不愧於關注我們的粉絲。

一,凡事多想一點,有底線以人為重

《我們與惡的距離》應思聰潛入幼兒園,在大家都不清楚應思聰會不會對小孩動手的時候,媒體紛紛圍住現場,開始直播。只有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在沒確認小孩安全時絕不直播現場的情況。

如果應思聰真的打算做什麼,看到了媒體的直播他就清楚了外面的情況,也為警方的抓捕增加了難度。尤其是一旦激怒到他,小孩子的生命根本得不到保證。



現實生活就有先例。藝人白冰冰16歲的女兒被劫匪挾持,劫匪剛開始只打算問她要高額贖金,記者媒體的大肆報道甚至跟蹤白冰冰去交贖金,以至於劫匪大怒直接將白冰冰的女兒撕票。整個過程中,這位可憐的母親,白冰冰甚至給記者媒體下跪,都無人理會。

這種慘劇的發生明明很容易避免的,只要媒體記者能夠想想後果,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他們眼裡只有怎樣才能拿到第一手料,只有有一個人往後退其他人不會往後退,這種悲劇就會不斷上演。做人要有底線,做自媒體人更是,在任何時候生命永遠比職業重要,我們發佈一些文字的時候也應該多想一些,是否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2.實事求是,不偏頗不故意放大片面的事情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應思聰進幼兒園後,具體情況警方都還不清楚,媒體就把事情定性為精神病患者傷人,製造恐慌,不斷將揣測的情況傳播給大家,煽動在外等候的孩子家長情緒。

被捕後,又將應思聰的許多資料都被扒了出來,說他之前害資方慘賠3000千萬,事實上並沒有這麼多,而媒體只把挖到的料把關於應思聰負面的事情不斷放大,在公眾面前建立他不好的形象。

彷彿這個人罪無可赦,一定會傷害幼兒園小孩。



應思聰的姐姐說了一句話“這就是你們現在做新聞的品質?”現在,媒體不正確的報道極有可能煽動網友製造網絡暴力,從而毀掉一個人。

雖然我們作為自媒體人,還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但我們的文字也會被一些人看到,也會影響一些人,所以同樣應該對照劇裡的情況反思自己。

1.輸出文字,一定要實事求是,如果無法確定,就不應該用肯定的語氣。

2.我們要有分辨力,哪些過於片面不適合放大,這都是我們作為自媒體人應該知道並做到的。

3.拿筆輸出觀點的人,更應該有對社會對網友的責任感。

我們只能管住自己管不住別人,但如果無數人都能管住自己,那整個網絡氛圍就會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