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款款而來 商王朝的興衰(十一)

上一章節我們就伊尹助成湯伐夏的經過,根椐殘缺點滴的歷史記錄做了個簡單地敘述。這一章節,我們不妨根據成湯滅夏的前期準備、滅夏戰爭中所採用的戰略戰術以及最終顛覆一個王朝的結果來做一個粗淺的小結。

歷史款款而來    商王朝的興衰(十一)

明成祖朱棣起兵影視圖片


做此小結,並不是要重溫成湯所以成功的經歷以及分享他成功的喜悅。 而是因為,做為中國歷史上叛亂成功的第一人,成湯開創了武裝叛亂的先河。自他後,中國歷史上發生了無計其數的武裝叛亂,從這些叛亂的籌劃、時間及規模上看,成湯叛亂確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然而,正是這過家家般的叛亂卻最後建立起了一個延續近六百年的王朝。這其中,一定有他不同尋常的地方。另則,可以被稱為叛亂的,幾千年的歷史細細數來,我以為,除成湯外只有一個,那就是明成祖朱棣。唯有朱棣才可以與成湯相比較。其它所謂改朝換代的開國者與這二人相比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歷史款款而來    商王朝的興衰(十一)

唐高祖李淵起兵影視圖片


唐高祖李淵推翻隋朝建立大唐王朝算是叛亂嗎?我以為不算。他不過是個混水摸魚的小人,是一個沒有最終目標的短視者。他與成湯比,中間隔了黃河;與他兒子李世民比,他不過是高山下的草芥。那麼,宋太祖趙匡胤算是叛亂嗎?我的回答也是不算。他是順勢而為,彎腰撿了個便宜。就象我們現在拿個二元錢一不小心就中了個五百萬一樣是天降橫財。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算是叛亂嗎?我以為也不是。二個小流氓還構不上叛亂!他們是造反。象秦末的陳勝吳廣;漢時張角的黃巾軍;隋時的翟讓李密、唐時的王仙芝、黃巢;宋時的王小波宋江;元時的韓山童;明時的張獻忠、李自成;清時的洪秀全等等這全都是造反。稱他們為叛亂還不夠格。通俗一點說,他們都是亡命之徒。從他們最終的結果上看,也充分證明了這點。


史來著名叛亂的,有西晉時的八王作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西漢時的七國之亂(以劉濞為首的吳國串通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六國的諸侯王,發動的聯合叛亂);南朝時的侯景之亂;唐時的安史之亂(安綠山史思明);以及清時的三藩之亂( 平西王吳三掛、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是為三藩)。這些,可稱之為叛亂。


叛亂與造反其實有本質上的區別。所謂叛亂是要有資格和名份的。就象我們現在的下崗證證明你是一個無業人士一樣。所謂叛亂的資格和名份,就是原本統屬一個階層,為共同利益糾合在一起的武裝集團,而後又刀兵相見的行為。這種行為從其它地方而言,有時,他們間是平等的。但從名份上說,是以下犯上。所謂亂?也就是破壞了原有的固有的或者說人們已經習慣了的秩序和行為規範。稱為叛亂的,名份處在第一位?打個不確切的比方,現在我們不是流行情人一說嗎?無論你與他出現在何種場合,只要是需要交流與溝通,他斷不敢向他人介紹你是他的夫人。為何?名份是也。

而造反呢,就是沒資格沒名份的人以武力發動叛亂,其特點破壞現有或約定俗成的、大部分人認可並自覺遵守的秩序的行為。其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以下犯上以卑犯尊以個犯眾。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後來,我們有了另外一個詞兒來形容造反,稱之為起義。所謂起義就是相對最後勝利一方而言,是對他最初叛亂行為的一種美化。直接一點說,所謂起義,其實就是背叛。至少,他背叛了他最初個人的承諾!


站在歷史的角度而言,有需要美化的必要嗎?


值得要說清楚的是,按照這個邏輯,最後顛覆商王朝的周武王算不算叛亂呢?我的觀點是,算,也不算。本文完畢後我們就將講到這個周武王。所以這裡也就不再累贅。

歷史款款而來    商王朝的興衰(十一)

唐太宗影視圖片


說到叛亂與造反,從某種意義上來形容最終結果,其實還有個詞,那就是政變。政變與叛亂和造反又有所不同。我以為,政變是同屬一個階層、一個集團內部的一種競爭行為。其表現形式是突然發生。對於另外一方而言,因其隱蔽性有一種不可預知性。

中國歷史上的政變也不可勝數。比如說春秋時齊恆公小白奪位;晉國的重耳入晉為君斬殺懷公就是政變。史來發動政變最為成功最為著名的有二人,發生在同一個朝代,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個是唐玄宗李隆基。

歷史款款而來    商王朝的興衰(十一)

唐玄宗影視圖片


說到唐太宗李世民,我以為,這是一個被歷史完全美化神化了的帝王。說他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視民如子,不分華夷,開創了貞觀聖世之治。 是千古一帝。這些說法我不反對。都有詳細的歷史記載。但,如果我們揭開李世民頭上的這些光環,還原一個真實的李世民時,我們就會清楚,李世民其實是一個內心齷齪,手段骯髒,蛇蠍心腸,有大慚於民族、社會、歷史的卑鄙小人。從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起,因他引發了史上一朝內最多政變事件的發生!到他為了滿足一已私慾遠征高麗而使數十萬將士埋骨荒野,都充分說明了李世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人。關於李世民之事,我將在“千古慚帝李世民”中加以詳述。這裡先行提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