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一個人在五歲之前,其生活經驗,已經決定了他成年後解釋自身遭遇和回應的方式,對於這個世界和自己應該期待些什麼,有了基本的答案。”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他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潛藏著心靈問題的根源。

早期的記憶,顯現出一個人生活樣式的根源,及其最簡單的表現方式。

我們從中可以判斷一個孩子是被寵壞的,還是被忽視的,他曾經面臨過什麼問題,又是如何對待它們的。

從早期記憶當中,我們會發現他們的主要興趣,而這些主要興趣與他今後的目標和理想存在緊密的聯繫。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可能會失真,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對早期記憶當中事情的態度。

他們開始敘述故事的說話方式,以及他們所能夠記起的最早事件都是他態度的雛形。

01

一個32歲的男人,因為一次意外摔跤而患上失語症兩年之久。這個病人曾找過很多專家,但都沒有找出什麼毛病。

但是從他的早期記憶當中,我們可見一斑。

他說了這樣一件事情,他記得,小時候躺在搖籃裡來回晃盪,突然,看到掛鉤脫落,搖籃掉下來,他受到了重傷。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當他摔下來的時候,門打開了,媽媽驚慌失措地跑了進來。

他曾用這種方式吸引了母親的注意,同時還是一種譴責,母親沒有好好照顧他。

所以現在的情況也是這樣,他認為,身邊的人對他照顧不周。他用懲罰自己、傷害自己的方式,讓別人擔負責任。

他想要被寵愛,想要成為別人注意力當中的孩子。他要別人為他的不幸付出代價。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在情感當中缺失的愛意,以這種方式得到了回應,這串連續的程序就被寫入並儲存在大腦當中,甚至連當事人都沒有意識到。

等待,下次缺愛情緒成癮,便會自動觸發。

02

一個26歲,總是抱怨找不到滿意職業的人,放棄父親給她介紹的經紀行業工作,卻一直都沒有再找到合適的,也不想結婚,經常難以入睡,並且伴隨有自殺的念頭。

她在描述自己的早期記憶時說,自己是家裡排行老小,上有兩個姐姐,卻總是想管他,他的父親總是對他不斷的吹毛求疵,讓他感覺到整個家庭都在壓迫他。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他說他小時候在父親的餐館工作時,喜歡洗碟子,並把它們從一張桌子上,搬到另一張上。

他的行為惹怒了他的父親,當著客人的面,摑了他一件耳光。

他在潛意識裡把這段早期記憶作為對他父親抱有敵意的依據,他的整個生活變成了反抗父親的一場鬥爭。

他認為父母的婚姻是不美滿的,所以自己不想結婚。自己想從事的是廣告業的工作,但他父親逼著他從事經濟行業。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所以他經常稱晚上失眠,第二天狀態不佳,既能使父親達不到目的,又不會明目張膽地惹怒父親,貌似以一種曲折的方式擊敗了父親。

他說,總是夢見有個人往牆上扔球,但球總是跳開。而當球跳開的時候,他就醒了。

西塞羅曾經說,“我們白天看到的和想過的,在夢中繼續進行。”

這個夢和他的生活樣式之間存在了很大的關聯性。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他就像那個球一樣,總是被人向前推著,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所以他以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方式來激怒並傷害他的父親。

03

每個人的早期記憶,就是他們自己的心結。

俗話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如果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是充滿愛,溫暖和快樂的回憶,那麼,即使在他未來的人生旅途當中並不平坦,充滿了歷練。但有早期愛的滋養,會使他在痛苦當中,也有生命的韌性。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即使未來有一天,命運不濟,流落為乞丐,但他依然會充滿善良,因為他曾被這個世界的溫情溫暖過。

在他生命最初的時刻,照耀過他的那束光,永遠都在。

但是很多時候,讓什麼成為自己的早期記憶,對當事人來說並沒有選擇權。

很多家長都以為自己留給孩子的是無盡的愛,但是,卻不能夠否認這樣一個事實:你對孩子的好有99%,但偏偏他就記住了那意外的1%。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最可悲的是,有些時候,父母在等待孩子的謝謝,孩子在等著父母的道歉。

有兩個相似的家庭,同樣對孩子是飽含著殷切的期待和關愛。

但是,因為一次偶然的犯錯,兩個孩子都遭到了自己父母的一頓打罵,其中的一個孩子,因此記恨了父母一輩子,由此產生的疏離感,使父母永遠也找不出根源所在。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而另一個孩子卻很快忘了這件事,並在多年以後,當別人問起時,他笑著回答,“我早就不記得有這麼一件事了,如果真的有這件事發生過,那一定是當時的我太不懂事,才會惹怒了父母吧。”

一念積極,一念迴避。

童年的缺憾,耗盡一生去追尋。

04

我也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盜竊犯自敘自己的早期記憶。

在小時候,有一次母親帶著他和弟弟來到家庭前面的一片草坪上,玩一個剪草遊戲,每個人各自負責一欄。並在終點處放著三個大小不一的蘋果,並規定誰第一個剪完草,可以最先選擇要拿哪個。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最終他和弟弟同時完成,當他弟弟爭先恐後,說要拿最大的那隻蘋果時,他的母親批評他說,只顧想著自己,太自私。

當他聽到母親這樣講,馬上吞下和弟弟相同的話,轉而說,“媽媽,把最大的蘋果讓給弟弟吧,他還小,我拿最小的就可以了。”

母親高興地親了他一口,並把最大的蘋果獎勵給了他。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從此,他便學會了阿諛奉承,和虛偽討巧,漸漸地,去偷,去不勞而獲。

就像這個母親一樣,她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悉心的教育,竟然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了盜竊犯。

05

早期記憶裡的他們,都是脆弱又敏感的。我們可能並不知道某個瞬間就傷害了他,哪個瞬間,我們給的回應並不是那樣的及時和足夠。

問題看起來很棘手,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辯論之神”黃執中曾經說過:人生的困擾,十之八九都出在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困擾,十之八九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

一個父親給孩子買了一瓶她喜歡的酸奶,他在打開瓶蓋之後,卻自己搶先喝了一口。

孩子脆弱的內心一下子繃不住,只能委屈地掉眼淚,這時候他的父親問她:“你為什麼哭呢?”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孩子不說話。

父親繼續對她說:“是因為我喝了你的酸奶,對不對?”

孩子沒有說話,只是點點頭,還是在委屈地哭泣。

最後,父親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如果你覺得很生氣,就應該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你應該說,爸爸不應該搶我的酸奶喝,這讓我很生氣。你這樣說出來,爸爸就知道哪裡錯了。

但是如果你不說出來,爸爸永遠也不知道錯在哪裡。”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案例,就讓這個小朋友,從小的時候就知道了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那些極有可能會成為傷害以後自身成長的痛苦時刻,有可能成為他們敏感的早期記憶,就被父親的開導一一清掃掉了。

然而很多父母卻習慣常用恐嚇忽視的方式抵禦孩子的負面情緒,而不是讓它流露釋放出來。

那些被漸漸忽略掉的情緒和感受,並不會自己消失,而是潛在了自己的身體裡。

《自卑與超越》:一個人的早期記憶,決定了成年後為人處事的態度

直到有一天,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成了我們情緒的癮,變相地從外在瘋狂抓取。

解憂雜貨鋪裡說,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被忽視的。而這,在人的早期記憶形成階段更是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