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隆興寺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隆興寺,別名大佛寺,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城東門裡街,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公元586年(隋文帝開皇六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朝改為龍興寺,清朝改為隆興寺;是中國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2、正定開元寺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寺位於正定常勝街西側,原名淨觀寺,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540),隋開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奉詔改今名。至清後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鐘樓和須彌塔。

3、毗盧寺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毗盧寺位於石家莊市西北,新華區上京村東。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它以存有明代精美的宗教壁畫而馳名中外,並保存有一批西漢石刻、雕像等珍貴歷史文物。毗盧寺壁畫共200多平方米,分佈在釋迦殿和毗盧殿內。尤以毗盧寺殿壁畫最為精彩。

4、福慶寺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慶寺位於井陘縣南40公里的國家級風景區——蒼巖山風景名勝區內。福慶寺原名興善寺,相傳為觀音菩薩古老道場。

5、正定凌霄塔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凌霄塔位於正定大眾街北側原天寧寺內,塔身粗壯,塔體巨大,形狀如樓閣。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有多處木結構,故俗稱木塔。

6、廣惠寺華塔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惠寺華塔,又名多寶塔。坐落在河北正定縣城內生民街路東高阜之上原來的廣惠寺內。華塔由主塔和附屬小塔構成,全用磚砌。主塔底層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狀小塔,小塔環抱主塔,高低錯落,主次相依,精巧華麗,壯觀秀逸。

7、治平寺石塔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治平寺石塔,又名嘉應寺石塔,坐落在贊皇縣城東南嘉應寺村北的濟水之濱。治平寺始建於隋代,興盛於唐宋。據《贊皇縣志》載,在明成化年間,這座寺院尚”殿宇成群”,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者侵華期間,毀於戰火之中,現僅存石塔(經憧)和部分附屬文物。

8、臨濟寺澄靈塔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濟寺澄靈塔坐落於正定縣城生民街東側臨濟寺內,俗稱青塔、衣缽塔,始建於唐鹹通八年(867年),是為收藏臨濟宗開創人義玄禪師的衣缽而修建的,是一座磚砌八角九級密簷式實心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幽居寺塔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幽居寺塔,位於河北省靈壽縣西北山區的沙子洞村,距縣城55公里。群山疊翠,環境清幽。據碑文記載,寺為北齊天保八年(557年)趙郡王高睿所建,早年圯毀,僅存方塔一座和碑、幢及石佛像。

10、元氏縣開化寺塔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化寺塔,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城西南隅。原有寺'內建築大多已毀圮。現存塔體為金代結構。為八角九級密簷式實心磚塔。

11、柏林寺塔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林寺塔,全稱特賜大元趙州古佛真際光祖國師之塔,位於趙縣城內,始建於元天曆三年(公元1330年)。塔為八角七級密簷式,磚木結構,通高39.5米,坐於兩層呈階梯狀的石砌臺基上。塔的下部系磚砌須彌座,上部用磚仿木構做出斗拱、平座。

12、萬壽寺塔林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寺塔林位於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東林山西麓。原有萬壽寺高僧墓塔23座,現存2群13座。其中2號墓塔為唐天壽太子(法號圓澤)墓塔,故又稱唐太子墓塔群。太子墓塔塔身通高6.5米,底周8米,八角形,塔身正面有拱券門,其餘各面有方形方格直欞盲窗2個,簷下為四鋪作單撓斗拱,簷上為仰蓮葫蘆塔剎,顯得渾厚穩健。除1、2號塔為唐、五代所建外,其餘為宋、元、明、清建築。

13、趙州陀羅尼經幢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州陀羅尼經幢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內南大街與石塔路交叉口,原是開元寺遺物,寺已毀,唯存經幢。

14、天護陀羅尼經幢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護陀羅尼經幢位於石家莊市井陘礦區天戶村原東禪院遺址內,為唐代佛教經幢,由東禪院住持惠廣、僧天寶建造。

15、正定府文廟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定府文廟位於正定城內常山東路路南,據清光緒元年《正定縣誌》載,正定府文廟由吳中復於宋熙寧三年(1070年)創建,之後金、元、明、清歷代均有重修。

16、正定文廟大成殿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定文廟大成殿位於河北省正定縣縣城內育才街西側,裕華路口對面。正定古稱常山郡、真定府,歷來為郡、州、路、府的治所。所以,正定縣既建有府文廟,又建有縣文廟。

17、趙縣大觀聖作之碑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觀聖作之碑位於河北省趙縣縣城內,刻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碑由青石雕成,碑身為一塊整體的石料,高5.6米,碑身寬1.57米,厚0.5米。正面碑額上雕有雙龍,刻有“大觀聖作之碑”六個楷體大字。碑身四周刻有卷龍纏枝牡丹圖案,中間刻有碑文,為宋徽宗趙佶所撰,共1021字,現殘缺62字。

18、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俗稱風動碑 。位於河北省正定縣城解放街西側。該碑立於唐永泰元年(765年)。通高6米,寬2.5 米,厚0.48米,龜趺座,雙龍抱額,造型雄偉,刻工精細。篆額“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文陰刻楷書29行,共1398字,現存1007字。內容系頌揚當時成都軍節度使李寶臣“功德”之辭及立碑人姓名、官職等。書法遁勁瀟灑,為歷代書法家所稱道。

19、元氏縣封龍山石窟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封龍山 (元氏縣與鹿泉市交界處)石窟 ,現存兩處 ,一處在封龍山西麓的西石堂院 , 一處在封龍山東麓的東石堂院 , 東石堂院窟內造像己毀。西石堂院有窟三個 ,自西向東依次為一、二、三號。一號窟即三世佛窟 ,主龕坐佛為釋迦牟尼佛 ,右龕坐佛為未來佛彌勒佛 , 左龕坐佛為過去佛阿彌陀佛。

20、平山縣瑜伽山摩崖造像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山縣縣城西40公里南冶村西的瑜伽山上,現存摩崖造像三處,一處在香爐谷,一處在寺嘴,處在嶺西的菩薩洞,大小佛像74尊。香爐谷中的彌勒閣始建於唐末、金代重修,內依石崖雕善跏坐佛一尊,高8米,敷搭雙肩袈裟,右擺吊搭於左肩上,衣紋流暢挺拔,面部圓潤豐頤,姿態柔和,作說法手印,表現了高度的雕塑技巧。

21、靈壽石牌坊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壽石牌坊坐落在靈壽縣城北關西街。從刻於牌樓上的文字可以看出,此牌樓是明思宗朱由檢給予吏部尚書傅永淳祖父母、義祖父母、父母及其自身和妻室的典封,奉敕建成於1641年,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

22、趙州橋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第二早(還有一座小商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

23、永通橋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通橋又名小石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西門外清水河上,建於唐代宗永泰(公元765年),金、明、清以來曾多次維修,是一座帶腹拱單孔並列券敞肩式石橋,橋長32米,寬6.34米,主拱券由20道獨立拱券並列砌築而成,大券上伏有小拱 4個。橋欄板雕刻一為兩端雕斗子蜀柱,中間用鴕峰託鬥,華板通長無格,上有優美浮雕;一為荷葉墩代斗子蜀柱,華板分兩格。在各小券的撞券上都有河神浮雕,北面東端小券墩上雕飛馬, 西端券面雕魚,形象生動,內容豐富。從現存實物看,應為唐、明、清不同時代的作品。

24、正定城牆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定古城牆位於河北省。始建於北周,初為石築。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近年城鎮建設的發展,正定城除現存城門外、已多為土城。

25、井陘舊城城牆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6、井陘古驛道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井陘古驛道位於石家莊市井陘縣東部,距縣城2.5公里,總面積5平方公里,被稱為冀晉通衢之孔道。古驛道建於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鞏固和發展其統一事業,在原六國車馬道的基礎上開闢了馳道,實行車同軌,有力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7、常山郡故城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常山郡故城位於今天的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殷村鎮故城村。常山郡故城古城牆尚有七八米高,城牆周圍有十數只石羊石馬石像生,現成為僅供緬懷的遺址。1991年發現2座大型古墓,發掘其一,出土銀、銅、鐵、漆、陶等器物殘件一千多件,銅器上標有“常山”銘文。

28、無極縣甄氏墓群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甄氏墓群,位於無極縣縣城西12.5公里處史村西南。1957年,農民取土時挖出東漢後期甄謙墓和北魏時甄凱墓,出土銅器、青瓷器、彩繪陶俑等文物上百件,主要有象徵侍從奴僕的陶俑、石俑以及陶樓、陶壺、陶罐、陶雞、陶鴨,還有罕見的銅鏡、車馬器、玉帶鉤等物。

29、贊皇李氏墓群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贊皇李氏墓群又名北朝趙郡李氏家族墓。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西高村南的崗坡地。據考古專家介紹,該墓群規模大、排列有序,是目前已發現少有的北朝大型家族墓地,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30、中山古城遺址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古城遺址位於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屬太行山前丘陵地帶,面積46平方公里,是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所在地,由中山古城、中山厝王陵、軍事駐防城以及東北、西北、西南的中山墓區所組成,是一處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古都遺址,被評選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31、井陘窯遺址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井陘窯是歷經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一處大型瓷窯址集群,遺址位於河北省井陘縣中北部和井陘礦區,是一處分佈面廣、燒造時間長、文化內涵豐富的古窯址群。

32、臺西遺址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臺西遺址位於河北省藁城市崗上鎮臺西村東北。以3個土臺“疙瘩”為中心,分佈著商代中期居住遺存和墓葬。14座商代房址中,早期房子清理出2座,為半地穴式。晚期房子清理出12座,大部分為木製樑架的地面建築,有硬山頂式房子、平頂式房子和斜坡頂式房子等類型。

33、福慶寺新樂伏羲臺遺址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伏羲臺遺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市北郊2公里處的何家莊村東,吳家莊村北,遺址範圍以伏羲臺為中心,東至同義莊以西,南至崗頭村以北,西至黃家莊以東,北至中同村以南。遺址總面積1600萬平方米。為商、周、漢時期古遺址,又名野臺、義臺塢。

34、元氏縣西張村遺址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張村西周遺址當地俗稱“霸王崗”。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此處經常發現銅箭鏃、銅帶鉤等遺物,尤其是1978年和1982年發現的兩座墓葬(1號墓、2號墓)出土了刻銘青銅器、玉器、車馬器等重要遺物。

35、長安區東垣故城遺址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垣古城遺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東、西古城村。屬於戰國至漢代遺址,於1956年被發現。經2005年初步勘探,古城址為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面積約3平方公里。城牆牆基寬約20米,四周城牆均有遺存。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磚瓦殘件。曾出土大量的燕趙刀幣和西漢半兩陶範。

36、趙縣古宋遺址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7、井陘礦區正豐礦工業建築群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井陘礦區正豐礦工業建築群是石家莊乃至河北十分珍貴的近代民族工業歷史文化遺產,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史一部活的教科書。正豐礦是我國最早興建的近代煤礦之一。

38、中國人民銀行舊址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舊址俗稱“小灰樓”,位於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中華北大街與興凱路交叉口路。

39、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石家莊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坐落在河北省平山縣境內,距省會石家莊80公里,此處曾是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所在地。建國前中共中央的許多重要會議在此召開,包括三大戰役在內的一系列戰役在此運籌和指揮,毛澤東的幾十篇光輝著作在此誕生,他是當年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