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形成。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形成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形成。


把夢想揉碎放進茶杯


字數 4550 · 閱讀 1

2020-03-25 23:35

四、蒙古人對現代世界的啟迪

蒙古人在其治時所創造的有關律法、人事行政、經濟、文化及外交、科技等理念,仍然適用於當代:

1. 律法

(1) 保護財產所有權

(2) 降低賦稅

(3) 修建道路,改善交通

(4) 減少嚴酷的刑律,根除酷刑,慎用死刑

(5) 鼓勵印刷犯罪學方面的書籍,以便公民與小型行會受益於正確的法律指導

2. 人事行政

(1) 行政班子由不同種族的人按比例組合而成

(2) 在每個部門中規定了種族的名額

(3) 以才能和功績而非出身選拔人才,不排除在廚師、看門人、抄寫員等他人看來“低級”的職業中搜羅人才

(4) 取消固定的官階級別,通過大型集會、政務會和經常性的商議來做決策

(5) 成立自願參與的公務會和僱傭帶薪的公務員制度,並統一境內的薪俸標準

3. 經濟

(1) 推廣紙幣的使用

(2) 法律規定可以宣佈破產,但不允許超過兩次,第三次宣佈破產的,可能面臨死刑

(3) 顛覆舊有的基層行政劃分,將農民五十家編作一“社”。這些基層單位對農民生活負有廣泛責任,包括督勸農事、改良田地、管理水利和其他資源以及提供糧食儲備應對饑荒。社也有責任為農民的孩子提供某些方面的教育,幫助他們改善個人生活

(4) 每隔三到五十里就修築備有各種必需品的驛站,用以維持橫跨帝國各境的商貿路線

(5) 頒發具有護照和信用卡功能的原始證件,分金銀木等級,持有者可在帝國全境旅行,並可免除當地的賦稅或差

(6) 鼓勵一些臣屬地區向外移民並在外國港口建立貿易點

(7) 為了保護各種陸海貿易站,蒙古人不斷追捕海盜和劫掠者

4. 文化

(1) 積極建造學校,恢復翰林院

(2) 增設新機構、任命學者記錄當代事件,編寫和再版老課本,整理檔案文件

(3) 為符合中原王朝的編史慣例,1260年代建立國史院,下令編纂金朝、遼朝以及宋朝通史

(4) 朝廷供養了解各類語言的抄寫員:包括蒙古語、阿拉伯、波斯、畏兀兒、唐兀惕、女真、藏族、漢族語言等

(5) 鼓勵作家以通俗的語言創作

(6) 熱情支持戲劇,提升職業藝人的社會地位並劃出專門的劇場區

5. 外交

(1) 外交宗旨:與各國和平友好交往,互惠互利

(2) 非常強調宗教信仰自由,無論國內國外

6. 科技

(1) 學者綜合中國、阿拉伯和希臘的地理學知識,創立了聞名於世的、最精密的繪圖法。1267年,工匠們製造了地球儀,上面繪有歐洲、非洲、亞洲及相鄰的太平洋島嶼

(2) 推廣指南針在航海中的應用,鼓勵學習製作精密的航海圖

(3) 建立醫院和培訓中心,令有著獨特藥理知識和質量方法的中醫與基於解剖死刑犯而擁有更豐富外科經驗的阿拉伯醫生、印度醫生相互學習

(4) 設立掌管曆法的司天監和大量印刷各種日曆和年曆的印刷機構。幾乎每征服一個地方就建立天文臺,以便精確測量行星和恆星的運行狀況

1207~1209年,征服西夏

西夏是由党項人在現在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的黃河上游區域所建立的一個農牧帝國。

對西夏的征服,通常被視作成吉思汗針對更強大的女真人的戰爭預演。

對西夏的襲擊,也令熟悉了草原環境的成吉思汗,重新掌握了一種針對有圍牆的城市和堡壘的新的戰爭模式。

1211~1215年,征服女真

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控制著今天中國東北地區、內蒙古的大部以及華北地區,其首府中都是現代北京的興起之地。

從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5000萬)來看,女真王國都是一個大國,僅次於南宋。

南宋立都於杭州,統治了南部中國大約6000萬人口,是數世紀中國文明的繼承者。

不管蒙古人如何意志堅決也無法輕易用傳統的戰爭來征服這樣一個巨大而設防的城市國家。

成吉思汗採用了分化女真人,削弱對方實力作為這場戰爭的第一步。

他利用與契丹人語言相近的關係,聲稱自己是致力於恢復古老的契丹皇室的一支解放力量。

1212年,作為蒙古的一個附屬國,成吉思汗正式恢復契丹君主國,這進一步分化了女真人,更多人逃離女真而進入蒙古。

第二步則利用了其本身人口眾多的優勢,反而將之變為劣勢。

通過擴大十進制編戶的方式,要求每個蒙古士兵抓十個人作為勞力,從事尋找食物、水源、填投護城河的物資、製造和使用圍城武器以及各種炮灰工作來提高己方效率並降低損耗。

同時,蒙古士兵分成一小股一小股去侵襲不設防的村莊,縱火燒燬這些生活區域,將居民都驅散。

大量難民阻塞交通或流入城鎮帶來食物短缺等問題,弄得女真國內亂象頻生,反對女真統治的城市兵變和農民起義也在爆發。

1214年,成吉思汗最終包圍了中都,黃金可汗以大量貢物、聯姻以及承認自己為蒙古附庸的方式換取和解。

但蒙古人才剛剛撤走,女真朝廷就開始背盟毀約,得到消息的成吉思汗於是再次整編作戰軍隊揮師而下,一舉攻陷中都。

在洗劫了這座城市後,蒙古人焚燬了村莊,並破壞農田打算將它們退還成空曠的牧場。

1215年上半年,蒙古人開始帶著成隊的民眾、牲畜及貨物慢慢返回內蒙古高原。

此次所運回的貨物之多,是成吉思汗面臨的第一次因戰利品過多而無法分配,因此他允許修建一些建築物來管理和貯藏這些物資。

1219年,戰勝黑契丹,控制絲綢之路

13世紀初,源出中國東北的另一個契丹集團所統治的民眾被女真人逐出東部,移居到天山山脈,為了和原來居住在東部的契丹人相區分,蒙古人稱他們為黑契丹。

黑契丹現為屈出律所統治,他是成吉思汗的老仇人了,即乃蠻部落太陽汗之子。

當初乃蠻人被成吉思汗擊敗時,屈出律逃往天山,在那裡,他迎娶了黑契丹統治者的女兒為妻,隨後篡奪了權位。

身為基督徒的屈出律開始迫害穆斯林。這些穆斯林轉而向成吉思汗求助,希望他來推翻他們暴虐的國王。

儘管駐地遠在4000公里以外的地方,成吉思汗依然派出哲別統帥兩萬蒙古士兵橫跨亞洲,去保護穆斯林。

由於這次出兵是應當地穆斯林的請求而來,因此他們此行並不允許搶劫、損毀財產或危及平民的生命。

哲別擊敗屈出律的軍隊,並處決了他。

隨後便派了一位使者來到喀什噶爾,宣佈停止宗教迫害,以及在所有群體中恢復宗教信仰的自由。

這場戰役不僅使成吉思汗獲得新的臣民,併為他贏得一定聲譽。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戰勝黑契丹使他完全控制了中原漢地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絲綢之路”。

1219~1223年,征服花剌子模及中亞大部分地區

進攻花剌子模的原因我們已經在引子中提過——花剌子模的領導者處死了部分成吉思汗的使臣,並將其餘人毀容後送回來,這徹底激怒了成吉思汗。

1219年,成吉思汗開始了西征花剌子模的軍事行動。在這一年結束以前,蒙古人已經佔領了花剌子模帝國的所有主要城市。

蒙古人越來越深入新的地區作戰,在四年的征戰中,他們迅速橫掃了中亞各個城市,從喜馬拉雅山脈到高加索山脈,從印度河流域到伏爾加河流域,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了中亞各國。

1236~1241年,橫掃歐洲

在出徵花剌子模之前,成吉思汗曾召開忽裡臺大會挑選他的繼任者。

然而察合臺毫不猶豫地質疑哥哥朮赤的身世問題,令朮赤非常難堪。成吉思汗想調節兄弟倆之間的情感也毫無作用。

他再次強調自己認可朮赤的長子地位,命令其他兒子接受這一事實,並且下令不得再次懷疑朮赤的生父問題。然而朮赤和察合臺之間已然勢成水火。

察合臺惹得父親如此動怒,他知道父親應該不會再考慮讓自己繼承汗位,但他已然希望阻止朮赤成為大汗。於是他提議由性情溫和的老三窩闊臺繼承汗位。

朮赤也知道不論自己或察合臺誰繼承汗位,勢必都將引發一場戰爭,於是也接受了這個方案,認可窩闊臺為繼承人。成吉思汗隨即把個人的土地和牧群分配給幾個孩子。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

窩闊臺順利繼承汗位,他堅信馬背上得來的天下不能在馬背上治理,因此他決定在自己封地的哈剌和林建都,建造一個永久性的居民城市。

到了1235年,性喜奢侈、用錢無度的窩闊臺發現即將入不敷出了。

他決定再次出征劫掠物資,在無法抉擇到底出兵歐洲還是南宋的情況下,他決定兩邊同時出發。

歐洲之戰將在朮赤之子拔都汗的指揮下進行,他以老將速不臺為嚮導,帶領成吉思汗的幾個孫子們一起前往,除了拔都,還有窩闊臺的兒子貴由和託雷的兒子蒙哥。

長達五年的歐洲戰爭標誌著蒙古的軍事力量達到了頂峰。

1240年12月,隨著基輔的陷落,蒙古完成了對歐洲東部的征服。

隨後,速不臺將五萬人馬兵分三路,兵鋒直指南部的匈牙利,另外派兩萬人穿過波蘭指向德國北部,以作為牽制。

從蒙古本部經東歐平原進入波蘭和匈牙利,蒙古軍橫掃六千四百公里,直至維也納城下。

1241年11月,窩闊臺去世,四到六週後,消息傳來,蒙古人才從西歐撤兵,回去角逐汗位。

1253~1258年,征服巴格達

1251,託雷的長子蒙哥登上了蒙古帝國大汗的寶座,羿年,他追授父親託雷以大汗之名。

1253年,蒙哥召集兄弟姐妹及近親,召開了一次小型的忽裡臺會議,籌劃新事業。

蒙哥派具有優秀軍事素養的弟弟旭烈兀統帥右翼軍,計劃進攻巴格達、大馬士革、開羅等阿拉伯城市;同時任命缺乏軍事經驗但精通漢文化的忽必烈帶領左翼軍去征服南宋

1257年11月,旭烈兀向巴格達進發,旭烈兀號召僕從國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的軍隊以及許多突厥部落參戰,這樣,當蒙古軍主力在北面和東面形成一個巨大的弧形陣時,其他附屬部隊也在向北面和西面包抄。

1258年1月,蒙古人已經突破外城牆,佔領了巴格達外圍的郊區。

1258年2月,蒙古軍隊突破了巴格達的城防,五天後哈里發投降了。蒙古軍征服了阿拉伯世界的心臟。

距旭烈兀離開哈剌和林七年,在他的長途遠征中,他征服或者再征服了沿途的所有目標,蒙古人征服了從印度河流域到地中海的每一個伊斯蘭王國和城市,只有阿拉伯半島和北非仍處在其勢力範圍之外。

1266年,忽必烈取得大汗之位

相較於旭烈兀在中東地區的所向披靡,缺乏軍事經驗的忽必烈在攻打南宋一事上幾乎毫無進展。

1257年秋,蒙哥汗決意親自領導對宋戰爭。

他效仿祖父的軍事策略,先從較弱較小的地區下手。一開始先攻佔四川、雲南等地區,然後再慢慢收緊網絡。

1258年5月,蒙哥汗已率軍渡過了黃河。然而天氣突然變得炎熱不堪,許多人出現了帶血腹瀉,還有人染上了瘟疫。蒙哥汗也生病了,且久不見好轉,到1259年8月,他突然死亡。

這一次,遠在中東的旭烈兀和俄羅斯的金帳汗(朮赤後代)都滿足於保護自己已經得到的領地而放棄爭奪大汗的名號。

只有幼弟阿不裡哥與忽必烈爭奪汗位。

由於忽必烈切斷了哈剌和林生存資料的運輸流通,加上草原遭受了低溫災害天氣的侵襲,阿不裡哥甚至無法填飽將士的肚子。最後他於1264年在上都向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登上汗位之時,蒙古帝國分為四塊主要的政治統治區

① 忽必烈統治漢地、西藏、東北、朝鮮半島和東蒙古;

② 金帳汗統治東歐的斯拉夫諸王國;

③ 旭烈兀及其後裔統治著從阿富汗到土耳其的領土,以伊利汗國為其政權名稱,奠定了現代伊朗的基礎;

④ 絕大多數傳統蒙古人佔據中央草原,稱為“莫臥兒斯坦”,包括屬於哈薩克斯坦、北西伯利亞、跨過中亞突厥斯坦到南方阿富汗的現代地區,暫時形成鬆散的聯合體。

1276年,征服南宋

忽必烈取得了他祖父通過暴力無法取得的成就——征服並統一了全中國

忽必烈似乎意識到,他面臨的主要問題,與祖父最初統一草原部落時遇到的情形一樣,就是如何把大量不同民族的人民組合成一個有內聚力的政治實體。

在1260年,忽必烈採用了傳統中國年號,至1271年,他正式建王朝的國號為“大元”,由此,這個蒙古王朝就名正言順地納入了中國的歷史。

忽必烈在努力漢化的道路上甚至走得比南宋更遠,這是作者認為他最後能成功控制傳統中國的原因。

為此,他甚至修建了自己家族的宗廟,以中國式名號追封死去的祖先,同時也像長兄蒙哥提升死去的父親託雷為大汗一樣,他也授予託雷中國皇帝的稱號。

1276年,蒙古大軍終於攻佔了南宋首都臨安。

為了保持自己遵循漢地道德的形象,忽必烈一改祖上消滅貴族的作風,善待宋朝守寡的皇太后,並准許大多數宋皇室成員居住在豪華的宮殿中。

自此,蒙古人不僅統一了那些說不同漢語方言的地區,而且還將毗連的西藏、東北、畏兀兒及許多小王國、部落民族與漢地合為一體。

隨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