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買到合適自己的房子

在做地產行業的這兩年裡,我在不斷地聽到客戶、學員包括我自己在問同一個問題:怎樣買到合適自己的房子?在這裡簡單的整理了一下,供諸君參考

1、需要明確自己的需求

也就是,這套房子我買來是做什麼的?這和你挑選區域和項目有極大的相關性。可以跟大家簡單的列舉幾個目的:

(1) 買來自住,在最近5-10年以內不準備換房子或者出手

(2) 買來過渡,3-5年就會換一個更大的改善性用房

(3) 買來投資,後期想要升值後賣掉

(4) 買來投資,主要是想要吃租金升值

(5) 買來度假,每週可能會來住1-2天或者每年來住2個月

上述的目的並不全面,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目的進行更深入的梳理。

我會習慣性的把購房目的分為剛需、改善、投資、度假四種,大部分的買房目的都是這四種的綜合,比如剛需+投資;改善+度假等等。每種購房情況在選擇位置和具體戶型都會有不同的區別。比如以租金為收益的投資型客戶一定要選擇繁華地段租客群多且口碑較好的小區,而以升值為主要受益的客戶,考慮未來發展的核心區域才是王道。選擇當前價位較低同時又有發展前景的區域才是王道。

2、買房子的預算是多少?

也就是,我現在有多少錢?

可以按照下列公式進行計算:總房款=現有資金/當地銀行首付比例;購房面積=總房款/區域均價;其中,銀行首付比例在網上即可查找,區域均價可參考電商平臺給到的週報月報等數據,比如騰訊房產、新浪樂居、克爾瑞數據等,這些平臺一般都有自有公眾號,可以隨時關注。

我們在進行預算的計算時,要提前預留出部分資金用於後期的契稅,公共維修基金等。一般預留2-3萬即可。

3、期房還是現房

關於期房還是現房的問題,其實反映了一部分客戶在購房時的忙亂情緒。實際上,在你確定有買房需求的時候,篩選,看房的動作就應該開始了。很多客戶非要等到自己急需要用的時候才去看房,在現行的房產市場環境下,很容易錯失一些不錯的期房。我遇到過很多買期房的客戶,在項目轉為現房時,已經完成了第一輪的升值。現有的現房又多數屬於老小區或是二手房,為後續的篩選增加了難度。

也有些客戶會反映現房看不到實體會有不放心。我承認現在會有一些小的開發商會出現爛尾等現象,所以買期房一定要選擇全國排名靠前或者是本地知名的開發企業。

3、買一手房還是二手房

對於一手房和二手房大家一直是眾說紛紜,吵來吵去吵了太長時間了。實際上關於這個問題不用太過糾結,在一手房可以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去選擇一手房。首先是一手房與開發商直接籤合同,在後續的貸款等方面會更加有保障。其次是一手房買賣合同是透明的,各區均直接制定合同的內容及條款,合同的內容及條款是一致的,不會出現私自改變合同的現象。當然,如果有合適的二手房也是非常值得入手的。在這期間非常推薦找一個做中介的朋友幫忙辦理,可以更好的規避風險,也可以減少跑動政府部門的次數。

在考慮完上述的問題後,基本上大家會基本上確定買房的區域和大概的面積。下邊我們來篩選項目。

1. 地段優先原則:在同一區域,不同的位置的項目升值空間不同,首先考慮的地段是學區,其次是地鐵或者公交車的換乘點,這兩個位置在目前看來,是比較有升值空間的。

2. 品牌優先原則:在相同的地段,大品牌開發商比小品牌開發商更加值得信賴,優先考慮全國前10的大型開發商,其次可考慮當地口碑不錯的開發商。一些出過問題的開發商堅決不考慮。當然,出問題也需要區分,有些在業主論壇上爆出的問題很可能是水軍灌水之作,大家要擦亮眼睛。

3. 特殊價值優先原則:有些項目在某些方面具有稀缺性,比如小戶型住宅項目,單純洋房社區項目等等,這類的項目在後期有較高的升值潛力。

在篩選項目的同時,我們要同時篩選該項目目前在售的戶型,首先要考慮的是戶型設計的合理性,最簡單的是要保證戶型是方正的,是指的整體戶型比較方正,而不是單個房間方正。其他的諸如南北通透,動靜分區等是其次的篩選內容。再有就是保證戶型一定是足夠使用的,在預算範圍內,確保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生活和工作。

那在進行上述的篩選後,一般已經可以確定區域項目及項目內的戶型,這時候就需要實地去售樓處瞭解一下,諸如價格,優惠,小區環境,小區人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