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出生的人應如何處理農村養老金?

能能熊為什


這個年代的人,才是經歷了酸甜苦辣日子!也見證了國家的成長,也是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把現在的中國建設的這麼美好奠定了基礎!

聽父輩講!他們都經歷很多事情,從苦日子過來的,六三年鬧大水,地震,旱災, 種地只能靠天吃飯,不管豐收也好減產也罷!但那時候一年一度的交公糧是每一個人坎。由於國家那時候不富裕,很多政策是不得已而為之,就靠農民勤勞的雙手養活了中國那個年代十億國人?這一代真的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眼看他們老去,步履蹣跚!國家現在給與農村滿60週歲養老金,我覺得他們是該得的!工人退休有五險一金,最應該給與的就是四五十年代出生這些農民,是他們無私的苦力,掙得足夠的糧食養活了工人!

現在的農村養老金應該是每月60-80元,我覺得遠遠不夠!他們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建議國家大力提倡那個年代出生的農民,他們是有功之臣!必須點贊贊贊贊!


棗鄉紀事


您好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四十年代出生的老人應該有七八十歲了吧,我這裡是河北省唐山市,我們這對於八十歲的老人補助標準是每月100元,然後年底再給1000元。這樣算起來一年一共是2200元。

當然就以唐山市的消費水平來說肯定是不夠用的。所以還得需要兒女幫襯。另外各個村子裡還有各自的社會養老保險險種,但是是有年齡限制的,一旦超過六十歲就無法繳納社會養老保險。

所以就目前形式看,四十年代出生的農村老人,養老金還得依靠國家、地方政府、村集體還有兒女。這也是歷史遺留問題,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農民還沒有養老保險這個概念,絕大多數的農村還是奉行著養兒防老的理念,這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孝道的根本。可是現代社會就不同了,各家基本就一個子女,如果雙方父母還有爺爺奶奶都需要這兩個年輕人養老的話,那對兒女的壓力簡直不可想象。

總之,有政府、社會、集體加上兒女,四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養老不會是大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的到您





14億烏合麒麟14億


我和祖國同年,那時候出生人特別苦,和國家一樣處在剛解放不久。經歷互助組,合作社,大鍊鋼鐵,治理水患。大躍進,人民公社等。幾乎都是拼命幹到最後是不能解決吃穿問是。特別是農業學大寨的時期,要加快社會主義建設高湖每天口號,吃三睡五幹十六年代那時老人,為社會貢獻付出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