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請勿用嚇唬的方式對待孩子

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有一種極其不好的方式,我們要好好的說一下,那就是嚇唬孩子,這種方式往往表達的最直接,用以制服不聽話的孩子見效也最快,但它的危害是非常的大的,就像是黑暗的陰影包袱會跟著孩子的一生,而這個影子包袱在孩子心理佔據的面積越大危害也就越可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通過說話假設可怕情景的模式,叫做暗示性心理,而孩子先天就是弱者,在接受新事物的時候需要大人們正確的傳導給他,在他的心理成長的過程中這種傳導一旦錯了,在孩子的心理就會留下陰影。

謹慎!請勿用嚇唬的方式對待孩子

(圖源:網絡)

陰影面積在孩子心理所佔有的大小,因情景的模擬真實程度和孩子的承受能力而異,往往模擬的越真實,孩子越膽小,心理面積則佔據的越大孩子越孱弱,尤其是女孩,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則故事。

媽媽何知家寶心

“媽媽晚上睡覺可以不關燈嗎?”嘉寶躺在媽媽的懷裡低聲說道。

“不關燈睡覺,為什麼!”媽媽伸出手摸了摸嘉寶的臉問道。

“我害怕。”嘉寶抬頭看著媽媽一臉委屈的說道。

媽媽似乎也發現嘉寶越來越膽小了,前幾天還自己睡,這幾天賴著不走,晚上也不讓關燈了,想到了這裡,媽媽眉頭緊鎖。

“媽媽在你身邊你有什麼害怕的,明天還要讓你自己睡覺呢!”媽媽說道。

“不要不好,才不要了。”嘉寶恐慌的說道。

“那你告訴媽媽為什麼呢?”媽媽和聲問道。

“爺爺說晚上毛老道回來抓小孩,爸爸說晚上到黑暗的地方有怪物吃小孩,我,我就怕怪物把我吃了,我就見不到媽媽了。”嘉寶說道這裡抱緊了媽媽,一臉委屈的樣子。

聽到這裡媽媽不由得一怔。

“爺爺和爸爸都在胡說呢,世界上那有什麼毛老道和怪物呢?”媽媽不快的喊道。

“有,怪物史萊克,就是怪物。”嘉寶振作了精神說道。

“哈哈哈!···怪物史萊克。”爸爸翻身笑道。

“你看,就你們老嚇唬她,讓她變得膽小了,快給她好好的解釋清楚。”媽媽瞪了一眼爸爸怒道。

“哎呀!這有啥了,我們小時候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吧!就她天生膽小。”爸爸嘴一撅說道。

媽媽在爸爸的屁股上面扭了一把,爸爸做了個鬼臉,才一一給嘉寶解釋起來。

方才一點點的消除了嘉寶的顧慮,才同意關燈睡覺,同意第二天自己睡覺。

“在亂抓東西,在搗亂就讓怪物老吃你!”

“在哭,在哭就讓毛老道來抓你!”

“晚上外面有可怕的惡怪,所以不能出去。”

“不聽媽媽的話就讓警察叔叔來抓你!”

······

—————————————

小時候我們經常被這樣的嚇唬著,現在想想也確實歷歷在目,雖然這樣的方式對於有稍有認知能力的孩子來說,確實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可以一下鎮住孩子。

讓他害怕,讓他恐慌,以至於抑制孩子的心理情緒,可是我們是否也想過,這種強制性的壓制方式,是建立在孩子心理防線對未知實物的恐懼情緒上的,是對孩子認知能力的扭曲從而造成可怕的心理陰影呢?

這些孩子在恐嚇的情景模式中生活,往往容易變得焦慮恐慌,心生膽怯,受到聲音的驚嚇或者見到陌生人就會格外的惶恐不安,晚上也更容易做噩夢,如此一來,久而久之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必然會受到不利影響。

其一,孩子反應遲鈍,研究表明孩子受到驚嚇往往因為害怕而不敢動,不敢說,不敢做,所以容易導致思維的呆板僵化,其二,缺乏安全感,因為在這種黑暗陰影下的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長此以往就會變得自卑以及自暴自棄,這種安全感如果影響深沉的話,還會產生社交恐懼症。

--**那麼如何讓孩子走出陰影**--

一、 停止恐嚇孩子

恭喜您看了我們發的文章,那麼我們就先從停止恐嚇孩子開始吧!一切的根源都是從我們這裡發出的,也就是這樣不好的信號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發出的,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禁止這麼做,不要給她發出這樣的新號。

謹慎!請勿用嚇唬的方式對待孩子

(圖源:網絡)

當然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需要爸爸和媽媽分頭去做思想工作,去和他們講明白,而且孩子要用引導的方式去疏導,

如果原來有過恐嚇孩子的經歷,那麼要以身作則,告訴他們爸爸在晚上出去了沒事,或者晚上一個人睡也沒事,而且一個人睡覺很舒服,沒人打擾還能自己做個美夢,這樣慢慢的修復孩子曾經受過的傷害。

二、用正確的方式

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去和孩子溝通,尤其是孩子到了5歲以後呢,各種記憶力就會逐步加強,大人的任何言行舉止都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印象,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去多溝通多交流。

謹慎!請勿用嚇唬的方式對待孩子

而相對更小的孩子,比如2歲到4歲左右的寶寶,則一定要為他們樹立一種生活習慣,這種習慣要連續的培養,比如每天固定做一件事情,固定時間吃飯,固定時間睡覺,還有固定在某個時間段玩遊戲,這種習慣的養成對孩子未來的自律有很大幫助。通常媽媽們容易忽略這個問題。

還有一定要堅持給寶寶們讀一些兒童故事,通過故事正向的引導孩子要勇敢,自信,善良。

三、保持清醒多思考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媽媽爸爸們都是愛學習,愛探索的,所以我們在平時沒事的時候要靜下心來,思考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讓孩子變得勇敢,自信,善良,脫離膽小,怯懦的性格取向,以及如何設置情景模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進取性。

謹慎!請勿用嚇唬的方式對待孩子

(圖源:網絡)

結語:專家指出,經常受到驚嚇的孩子往往膽小怯懦,遇事容易慌亂,沒有主見,而有可能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失眠,口吃,智力下降。

安全感是孩子建立陽光心態的必要條件,所以我們應該努力給孩子製造安全空間,告訴他們這裡是安全的,而有些教育方式是需要我們為孩子樹立一個習慣標準,慢慢的培養孩子一個好的習慣,比如作息習慣,吃飯習慣,讓孩子們變得有家教,所以要學會寓教於子才能教子有方。

媽媽驛站堅持把最好的內容分享給大家,探究孩子在成長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爭取讓我們的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在此我們也真誠希望每一位看到這裡的讀者,請奉獻一下您的力量,請分享關注一下我們吧!

媽媽驛站堅持把最好的內容分享給大家,探究孩子在成長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誠請您關注一下我們吧! 再次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