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成為千古佳話,一首《戲贈杜甫》,讀來令人感動

李白和杜甫的友誼最為後人津津樂道,雖然在當時李白的名氣要大,也比杜甫年長,但是他們那種深厚的友誼,卻是最為令人感動。杜甫當時作為李白的小迷弟寫過很多的詩給讚美他,儘管兩人第一次的直見有一些不愉快,據說李白一開始不願意接見杜甫,但是經不住他再三請求,最終才答應接見杜甫,兩個人一見之後,彼此都很欣賞對方的才華,可謂是惺惺相惜,還一起出門遊玩了大半年,這一段經歷也是讓兩人終生難忘。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成為千古佳話,一首《戲贈杜甫》,讀來令人感動

後來杜甫不停地寫詩贈送給李白,無非是表達了自己的敬仰之情,不過很顯然李白並沒有回多少首,像李白那種大大咧咧的詩人,自然是與眾不同,但是他贈送給杜甫的這首《戲贈杜甫》卻是感人肺腑,李白像一個老大哥一樣安慰了杜甫,這也是讓他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成為千古佳話,一首《戲贈杜甫》,讀來令人感動

杜甫的一生極為悲痛,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相對於李白來說,他就像一個富家公子,每天無非就是出門遊玩,走遍了無數的名山大川,還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美名篇。但是杜甫卻是在底層苦苦掙扎,為了生活在奔波,李白也是瞭解這一點,所以他在這首詩中更多的還是安慰起了杜甫,當時的杜甫讀到這首詩也是感動不已。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成為千古佳話,一首《戲贈杜甫》,讀來令人感動

李白正是回想了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時的情形,時間大約是在公元746年的秋天(天寶五年),兩人在兗州最後一次相遇時,當時的杜甫悲痛不已,但是李白在這個時候同是安慰了杜甫,這也讓他感受到了一絲溫暖。那麼在這首詩中,李白正是以一種很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那一次的相遇,同時依舊還是安慰了杜甫,讓他要好好照顧自己。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成為千古佳話,一首《戲贈杜甫》,讀來令人感動

第一二句便是寫明瞭時間和地點,這也是為了突出這首詩的主題,說明兩人已經是分開有一段時間了,所以在開篇的第一句,那就是直入主題,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當時我們在飯顆山上相遇,正是好是中午時分,太陽很大,你還戴著一頂斗笠。在開篇的這兩句詩中,寫得生動有趣,把兩人相遇的時間和地點,還有杜甫的形象描寫得活靈活現,讀來也是讓人拍案叫絕。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成為千古佳話,一首《戲贈杜甫》,讀來令人感動

第三四句則是以老大哥的口吻安慰自己了杜甫,正是告訴了對方,千萬不要太過於憂愁,所以我想要問一問你,為什麼我們分別之後,你變得越來越消瘦?也越來越憂愁?我想你可能是前一段時間作詩太辛苦了,才使得自己越來越消瘦。最後這兩句別出心裁,寫得極為感人,也充分地說明了在李白的心目中,杜甫是他最好的朋友,另外他也很關心杜甫,才寫得如此感人,可見他在心目中杜甫是他真正的朋友,兩個人的友誼也是很深厚。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成為千古佳話,一首《戲贈杜甫》,讀來令人感動

李白和杜甫都是盛唐最著名的詩人,而且他們一位被稱為“詩仙”;另一個則被為“詩聖”,所代表的是唐詩最高的成就;儘管兩個人的風格不一樣,可是他們的作品感動了後世無數的讀者,然而他們的友誼同樣是很讓人感動。在這首《戲贈杜甫》一詩中,儘管詩名裡有一個戲字,但是可以感受到李白的對於杜甫的關心,這也正是由於他們對於文學有著同樣的追求,彼此都品格高尚,屬於是真正的君子之交,讀這樣的作品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偉大的友誼,還有彼此之間的惺惺相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