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小汤姆斯、大S都曾叛逆,有叛逆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

叛逆,一直是一个让诸多家长紧张恐惧的词汇。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离经叛道、误入歧途?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规规矩矩、健康成长?但是,心理学理论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叛逆是绝大多数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有些叛逆的孩子结局非常悲惨,而有些具有叛逆精神的孩子经过教育引导往往更有出息。

一、谁不曾年少轻狂

何谓叛逆?360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布莱尔、小汤姆斯、大S都曾叛逆,有叛逆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

纹身、抽烟、喝酒的女孩


现实中,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叛逆孩子“反叛”的一面,对少年儿童的叛逆视若老虎,紧张万分,总是想方设法予以打压,使孩子在自己划定的模子中成长;他们却看不到叛逆孩子“求异”的一面,不能满足孩子“我要长大”“请尊重我”的正当需求,致使孩子要么被压制的没有棱角、泯然众人,要么强烈反抗导致离经叛道、误入歧途。

其实,叛逆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英国首相布莱尔、大S徐熙媛、IBM总裁小汤姆斯等一些名人小时候都曾叛逆。但是,他们最终都能步入正轨,在各自事业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1.英国首相布莱尔上学时总是违反学校规章,差点被开除,他还因试图从窗外爬进宿舍而被逮捕;上中学时,为了逃课他差点登上从纽卡斯尔到巴哈马的飞机;上大学后,他长发披肩,穿带有古巴式女高跟的牛仔靴,一副嬉皮士打扮;他还亲自组建了一支名为“丑恶谣言”的乐队,遗憾的是并不受同学们欢迎。对于这些往事,布莱尔曾颇为自豪地说:“那段时光对我来说是非常美好的。我渴望表现自己的独立,不希望依靠父亲的钱生活。”不过,布莱尔受父亲影响,从小树立了远大的政治理想,他的叛逆更多的是“反传统”。后来,母亲的去世使他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从而锲而不舍追逐梦想。

布莱尔、小汤姆斯、大S都曾叛逆,有叛逆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2.前IBM总裁小汤姆斯少年时期相当叛逆,在学习及行为方面都是个有问题的孩子,曾经因为破坏文物而被逮捕、强制拘禁。青年时代,他在布朗大学读书时几近放弃学业。这时,老汤姆斯给他写了一封信,并列出来人生的的资产与负债清单:“资产:有远见、无私、个性(善良的)、礼仪、友谊(真诚的)、以自己为荣。负债:被动思考、爱钱、不真诚的交往、个性懒散、对他人没有爱心、对朋友虚伪。”小汤姆斯因这封信而受到极大的鼓励,不仅完成了布朗大学的学业,而且成功地擢升到IBM的最高职位。

3.大s徐熙媛也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叛逆女孩,纹身、飚车、泡吧、染发,任何一项刺激危险的游戏都玩过。正当她为这种叛逆而引以为傲时,负面新闻增多、事业大幅下滑,使她如梦初醒,决心不再做自由不羁的“毛毛虫”,要化身为美丽的蝴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她刻苦训练、严于律己,改掉自己的一切“恶习”,最终破茧成蝶,成功变身为清纯天真、恬静文雅的少女。


布莱尔、小汤姆斯、大S都曾叛逆,有叛逆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

大S徐熙媛


可见,无论是家长的教育、外力的影响,还是自身的觉醒,上述名人的叛逆都适时转变为前进的力量。但是,这些转变没有一项是靠家长的压制或者放任实现的。因此,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真的不必紧张兮兮、大加压制,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只要给予适合的教育或者适合的刺激,他们自然会幡然醒悟。其实,想想年轻时的我们如何标新立异、不服管教,如何让父母操碎心,就会接受孩子现在的这种状况。

二、直面叛逆是正确引导孩子的前提

(一)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发展心理学认为,11-12岁至15-16岁的孩子属于青春发育期。青春期在生理心理方面“疾风暴雨”式的变化,容易让孩子产生惶恐、迷惑的感受,使其思想意识的一部分指向主观世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开始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重视自己的能力、表现和学习成绩。比如,开始爱打扮,买漂亮服饰,甚至有的追求奇装异服、染发、纹身;交朋结友,以显示自己的能力、人缘;重视学习成绩,期待别人的尊重,等等。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积极情绪较少,消极情绪较多;情绪的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主要表现为他们的烦恼增多,孤独感和压抑感增强。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另一方面还不完全适应社会,导致失败和碰壁,由此产生困惑和苦闷情绪。

(二)叛逆期最大的表现是“反抗”。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他们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与大人平等,要求意识和行为自主。他们会因独立自主意识受到阻碍而强烈抗争或冷漠相对,不再愿意做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听话的乖孩子”。这种反抗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家长的控制予以排斥的行为倾向。在学校表现为不服从老师管理,在家庭表现为不服从家长教训。 尽管这种内在需求和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要求是成长必需的,但是由于发展现状的矛盾给他们带来一些不适,也会对他们造成相当大的思想危机。

布莱尔、小汤姆斯、大S都曾叛逆,有叛逆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

母亲指责叛逆的女儿


(三)叛逆期还表现为“反传统”。一些孩子为了显示自己独立了,长大了,往往会刻意标新立异,表现得与众不同,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与夸赞。如,布莱尔在大学时的“离经叛道”就招引了无数的追随者,大S的许多叛逆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与不凡。但是,这些未必不是好事,它起码说明孩子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人。越是在这些方面表现强烈,越是说明孩子的反传统思想意识强、创新创造能力强。如果孩子的言行举止没有违反法规道德,我们真的没有必要要求孩子按我们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布莱尔、小汤姆斯、大S都曾叛逆,有叛逆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

有纹身的女人


简而言之,家长必须认识到:叛逆是孩子长大的正常表现,叛逆的孩子需要引导,更需要爱和尊重。

三、四个“体验”帮你科学管教叛逆期孩子

(一)让孩子体验到大人的体贴与尊重。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共情”,即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比如,凡事尊重孩子的想法与做法,耐心倾听孩子是怎么想的。如果孩子有原则性的错误也不要过度指责,而是慢慢引导他认识到事情的后果,自己主动去纠正;也可以多聊聊他喜欢的装扮、游戏、电视剧甚至是异性朋友,共同讨论如何打扮才美丽大方,如何娱乐才能不耽误学业,如何交往才能不影响身心健康等等。只有潜移默化地加强教育,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布莱尔、小汤姆斯、大S都曾叛逆,有叛逆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

妈妈与孩子讲道理


(二)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快乐与被认可中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是每个人都渴望实现的目标,青春期的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强烈。家长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教、随时随地的训斥、喋喋不休的讲道理,多通过具体实践和事例让孩子获得人生感悟、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大加赞赏才是最好的。

1.生活中要多运用赏识教育,赞赏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充满信心地面对学习与生活。比如孩子擅长电脑操作,可以让他教给我们或者别人,让孩子在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出门看到乞丐等有困难的人,可以让孩子用压岁钱帮助一下,让孩子体验到助人为乐的情怀;甚至孩子与欺负弱小的人打架,也要首先赞赏孩子的见义勇为,事后再讨论正确处置的方法,等等。

布莱尔、小汤姆斯、大S都曾叛逆,有叛逆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

爸爸赞赏孩子的进步


2.把孩子的缺点转变成要学习的技能,加以鼓励和提醒,孩子自会变得更加完美。芬兰著名心理治疗师、焦点解决大师本·富尔曼提倡以“儿童技能教养法”教育孩子甚至成人。他提倡把孩子的问题转变为要学习的技能,比如孩子经常与人打架,可以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愤怒的技能、请求师长帮助调解的技能等。然后与孩子探讨学习技能的好处,让孩子选择支持者与魔法宝贝,让孩子演练技能,给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庆祝,让孩子帮助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尊重,得到了他信赖的人的支持与监督,获得了成就感,自会轻而易举纠正叛逆、暴躁等不良行为和情绪。

(三)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责任。要通过故事、事例、孩子崇拜的榜样告诉孩子:人活着不止是为了自己,还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标新立异不在于外在,而在于思想、学习、创新等有价值的内在;可以反传统、反权威,但不可以超越法纪与道德红线。如果任意而为,违反社会规则,就会受到社会的惩罚,甚至被社会所抛弃。当然,必要的家规还是应该设立的。要与孩子协商一致,违规后应该怎么弥补、怎么惩罚,而不是训斥或打骂,让其有尊严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应当承担的责任,才会让孩子敬畏法则、遵纪守法,不至于使自己的叛逆造成不良后果。

布莱尔、小汤姆斯、大S都曾叛逆,有叛逆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

妈妈对孩子耐心引导


(四)让孩子体验到“和而不同”。叛逆期的孩子肯定有许多言行举止不为家长所接受,为此家长要做到与孩子“和而不同”,凡事未必保持一致,但不至于针锋相对。

1.重视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家长可以用实验的办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观念与言行。比如,孩子认为学习无用而不好好学习,可以让孩子做家务、维修电路等进行验证,先让孩子毫无准备地做一遍,再让孩子通过规范学习后做一遍;也可通过名人的事例纠正孩子的“学习无用论”。

2.争取协商一致。对孩子的缺点毛病不必一下子彻底打压,可以适度让步,与孩子达成协议,监督实施。比如,孩子喜欢玩网游,可以与孩子商定玩的时间,让孩子以一定的学习生活习惯的改善来换取娱乐机会。这样,兼顾学习与娱乐,双方自然容易接受。

布莱尔、小汤姆斯、大S都曾叛逆,有叛逆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

家长与孩子协商问题

3.提倡求同存异。

由于家长与孩子思想认识的不同,双方不可能事事达成一致,但是应该提倡求同存异,互不突破对方的底线。比如,对于留长发、化妆、穿名牌服饰等问题,只要不明显违反校规、不影响家庭生活,在无法分辨孰是孰非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

结束语

叛逆期的孩子一旦感受到理解、尊重和赞赏,她们“想长大”“想独立”的愿望就会得到满足;一旦树立了规矩意识和底线思维,他们就会自我约束,自然会接受家长的意见建议和管教。同时,家长一定不能泯灭孩子的“求异思维”,只要不越红线,不破底线,我们理应允许孩子的人生丰富多彩、富于创新!

#我是荐书官##423头条知识节##母婴好物推荐#

★作者:@教育心理专报,剖析典型教育案例,分享科学教子方法,解决家庭教育困惑。欢迎关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