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坤:驻村12年,自称“已是董营人”

今年37岁的包坤是卧龙区一名乡村教师,通过自愿报名、组织选派,他先后在英庄镇、陆营镇和王村乡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一干就是12年;后来他动员爱人也调入董营村小学任教。夫妻俩心系群众,并肩作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用实际行动谱写着美丽青春赞歌。

最美扶贫人|包坤:驻村12年,自称“已是董营人”


村民送来两面锦旗感谢

4月28日上午,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村委一行4人,在村支书董德永带领下,来到卧龙区教体局,把两面书书有“选派好干部真心帮扶,倾情办实事爱暖人间”、“真帮实驻显真情、干群连心结硕果”的锦旗递到局领导手中,感谢区教体局党组给他们派去了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包坤。

包坤,男,198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在在王村乡董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2005年8月,大学毕业的包坤通过招教考试参加工作,成为英庄镇一初中一名教师。2008年10月,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选派,到英庄镇贾营村担任大学生村干部;2010年11月,他被选派到陆营镇黄营村任第一书记;2017年11月,经区委统一调整,包坤到王村乡董营村任第一书记至今。

“包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我们真舍不得他走。”董营村党支部书记董德永深情地说。包坤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主动融入两委班子,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百姓家中,与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软弱涣散”村整治入手,通过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和发展村庄治理水平开展工作,是董营村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走上了发展致富之路。

最美扶贫人|包坤:驻村12年,自称“已是董营人”


图片说明:村民给卧龙区教体局送来两面锦旗,感谢为他们派去了优秀驻村干部(左3为包坤)

小包书记来了,“软弱涣散村”帽子摘了


2017年11月,党组织派他到30多公里外的董营村担任第一书记时,他二话没说,带上铺盖,就来到村里开展工作。

董营村当时是软弱涣散村,包坤上任时正赶上筹备村两委换届选举。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作为乡党委政府指定的选委会负责人,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发动宣传工作,要求村民代表和组长们要看重自己手中的选票,着眼董营村的大局和未来,不要被家族门头所限,不要被眼前利益所惑,把每一个候选人放到董营村发展的在大局和长远来思考,真正把既有潜力、又想为董营村做事的人选到村两委班子里来。在选举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程序严格,使得整个换届选举得以顺利完成,目前,新一届村两委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

“要把心贴近群众,要真诚与群众沟通,不摆‘官架’,不说‘官话’,才能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包坤说,为用好第一书记专项资金项目建设,他和村委在征求了村退休老干部、党员的意见后,又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村道路、垃圾处理、敞亮等工程,是全村实现了道路硬化、照明全覆盖、村容村貌大变化,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最美扶贫人|包坤:驻村12年,自称“已是董营人”

图片说明:抗疫期间,包坤在村里执勤。


村民冷暖记心间

采访中,村民更多的是讲述“小包书记”如何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驻村故事”。

贫困户董传有不会忘记:2018年11月一天,他家养的羊因夜里下雨院墙倒了砸死了一只羊,忘了政府已经给贫困户购买了养殖险的他,已经将死羊进行了宰杀,造成无法理赔。当包坤了解到情况后,联系了4个朋友,按照市场价购买了董传有的羊肉,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后来,包坤和村委组织贫困群众召开了多次政策培训会、帮扶政策问答比赛、脱贫故事会等形式的学习活动,让贫困群众对自己享受的政策做到明明白白,对每一个帮扶责任人充分的信任。

贫困户张录喜家里5口人,妻子从两层楼上摔下导致脑出血、全身多处骨折,至今生活不能自理,大女儿在家里照顾她不能出去工作,二女儿和儿子在王村初中上学,生活的重担都押到张录喜一人身上。当包坤得知张录喜大女儿懂得一点电脑知识,帮助她报名参加了区里举办的电商培训,经过培训,目前已经在家里开了网店,既能照顾母亲又能工作挣钱。又给张录喜联系了城区一家建筑公司的粉刷工作,每月能挣3000多元,2019年张录喜家收入已经达到4万多元,张录喜申报了脱贫。

贫困户董家尧一家三口,小女儿正在上高中,生活重担压在大女儿身上。有一段时间,董家尧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在南阳务工的大女儿每天中午要赶回来给父亲做饭很是辛苦。当包坤了解这一情况后,承担起给老人做饭送饭的任务。后来,老人的侄儿媳妇看到这一切被深深感动,主动提出给老人做饭送饭,难题得到了解决。

“董营村有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680户3622人,其中贫困户19户、贫困人口34人(其中五保11户11人,低保8户14人);耕地面积3280亩,林地146亩……”包坤说,像这样处理群众身边的事,解决群众关心的事是他日常工作的常态;长期与乡亲们相处,不仅让他找回了骨子深处最淳朴的乡村记忆,也从乡亲们信任中感受到了自己使命的光荣。

最美扶贫人|包坤:驻村12年,自称“已是董营人”

最美扶贫人|包坤:驻村12年,自称“已是董营人”

把家建在村里,自称已是董营人

春风君了解到,包坤的爱人李小芳也是一名乡村教师,原本在英庄一中任教的她,两年前主动要求调入董营村小学,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李小芳说,董营小学是一个教学点,只有200多学生,师资相对比较匮乏,特别是体音美教师更是稀缺。她来到这里后,担任了该校英语课和音乐课教学任务,她教孩子们器乐、舞蹈,编排广播操等,让原本偏远的乡村小学歌声嘹亮,在全乡的歌咏比赛中屡屡获奖。

课余,李小芳和丈夫走乡串户,访贫问暖,给村里党员上党课,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8月,李小芳和丈夫了解到该村在外打工的李红江妻子身患患“渐冻人症”多年,本人又检查出到肝硬化,一度生命垂危的不幸遭遇时,他们一方面联系媒体并带头捐款共4万余元,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为其一家申请政策帮扶,帮助其渡过难关。

2019年7月,当李小芳和包坤了解到学区有一名87岁老战士解建业战功卓著、后返乡务农,默默无闻为党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后,他们经常过去给老人送温暖,并作为党课在乡里、村里进行宣讲。后来她作为南阳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告团成员,在全市进行宣讲,受到上级的肯定和表彰。

最美扶贫人|包坤:驻村12年,自称“已是董营人”

图片说明:包坤和李小芳看望老战士解建业

2020年2月,新冠肺炎袭来,包坤带上几件换洗衣服、两箱方便面和托朋友买来的200只口罩就直奔村里,投身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坚守了46天,带头捐款2000元,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严防死守,共同抗击肺炎疫情,构建了预防肺炎疫情流入的安全屏障,保障了全村父老乡亲的生命健康安全。

最美扶贫人|包坤:驻村12年,自称“已是董营人”

图片说明:包坤和李小芳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南阳社区志愿者协会李相岑会长到学校作报告。

“如果组织上同意,我愿继续在这里工作,做一名董营人。”目前,包坤和董营村两委班子正在谋划利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吕国遗址”在该村的文化资源,打造集乡愁文化、姓氏文化和乡村近郊游的美丽乡村建设,争取在3-5年内,把董营村建设为卧龙乃至全市美丽乡村。

最美扶贫人|包坤:驻村12年,自称“已是董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