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中狩獵:纏論真的有用嗎?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纏論

纏論真的有用麼?不清楚問這種問題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就好比問均線系統有用麼?波浪理論有用麼?江恩分析有用嗎?什麼叫有用?任何理論都是一種分析事物的方法,理論是否有用取決於用它的人是否真正掌握它並能夠很好的針對不同問題來採取合理分析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樣用波浪理論分析,有人財富自由,有人傾家蕩產,那你覺得波浪理論有用麼?有用沒用,關鍵看什麼人來用,一把屠龍刀,用好的人可以殺敵無數,所向披靡,用不好的人可能是揮刀自宮,拔劍自刎。

纏中狩獵:纏論真的有用嗎?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纏論

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股市中的理論千千萬,纏論也是其中一種,和波浪,江恩分屬一個門派,高低貴賤,無需分別,用得好就用,用不好就換別的,何必一棵樹上吊死,任何一門成體系,能在市場上流傳開來的理論,都有它的可取之處,都必須花費時間去學習、實踐、不斷的融入到自己的操作中去,不下功夫鑽研,不得章法隨意發揮,任何理論都可能成為你葬身股海的加速器。


纏論有它自身的優勢:

第一: 纏論給出一套完整清晰的市場走勢分析方法,使得原本一盤散沙的K線走勢能夠很好的被組織,被分析,並且能夠精確的分析,有一整套完整的定義、概念、公理等純數學化的理論推導。這也是纏論可以部分被精確的程序化而波浪卻不能的原因。通過K線合併處理、分型識別、纏論筆段劃分將一堆散沙燒製成方方正正的磚頭,再通過中樞、走勢、級別、結構、買賣點、背馳區間套等一系列高層建築來構造起整個市場分析的高樓大廈,是一整套完整的,系統的,可操作性較強的分析理論。

纏中狩獵:纏論真的有用嗎?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纏論

第二:通過對走勢級別和結構的分析,可以搞清楚市場強弱,通過買賣點的完全分類,給出了明確的既安全又高效的買入和賣出的操作點。操作級別的引入,使得雜亂無章的走勢有了立體的層次感,走勢、中樞、買賣點都有其對應的級別,操作也有級別,級別是纏論的核心,脫離了級別使用纏論,就是揮刀自宮,拔劍自刎。

第三:包容性強,纏論有自成體系的一套分析方法,基於走勢遞歸的結構買賣點分析和基於筆-分型定理的大週期圖分析,自帶兩套分析系統,兼顧精確度和方便快捷。同時也可以和眾多傳統理論結合,比如和均線、趨勢線、黃金分割線、江恩週期等眾多時空測度理論結合纏論的走勢終完美,可以發揮出更大的實用價值。


當然,在學習和使用纏論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尤其是對剛剛接觸的纏論新人,根據我自身理解,講述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借鑑:

正確認識和看待纏論

纏論不是神論,更不是什麼救命稻草,也不是學了纏論就可以無敵於市場,把市場當做取款機,不要過分的神話纏論,它是有血有肉的,是纏師結合2006-2008年一整輪牛熊市走下來,一路分析下來,隨緣編寫出來的股票分析理論,這個大背景是任何其它理論都不具備的。把它當作一門科學的市場分析理論來學習看待就可以,更喜歡纏師對纏論的另外一種叫法:市場哲學的數學原理,客觀的來看待纏論即可,纏論是一門系統的、科學的市場走勢分析理論,也可以稱得上一種優秀的分析方法論。


認真系統的學習纏論

誠然大家學習任何市場分析理論都是奔著賺錢來的,本身就有著很強的功利心態,但是,財不入急門,任何一門理論的學習都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相較於其它市場分析理論,纏論更加系統全面,自然學習成本就比較高,需要花費更多心思來弄懂,市場上的錢並不是難麼好賺。對於新人學習纏論,第一就是要認真通讀全文,只有通讀全文才能對纏論有全面的認識,任何道聽途書,都是管中窺豹,容易誤入歧途。纏師就是學習纏論的最好老師,纏師文章中對很多典型問題都是反覆強調過的,很多人號稱學過纏論卻視而不見,都是道聽途說過來的一點點概念拼湊一下而已,不出問題就怪了。

通讀全文之後,再對理論細節進行逐一學習,包括K線合併,分型識別,纏論筆段劃分,走勢分解,區間套背馳判斷,準確找出三類買賣點等等,每一個關卡都需要花費精力來通過。理論上搞清楚明白之後,最後就是在實踐中運用,完善自己的操盤系統,纏論只是理論框架,最終變為自己的武器才能在戰場殺敵。


靈活自如的運用纏論

糾結與所謂的100%。很多人學習使用纏論,糾結於那些100%的東西,隨便畫兩個筆中樞,就想去找背馳,找100%的理論升幅空間保證,且不說你對理論學習的對錯與否,理論精度和實踐精度本身就沒辦法完全一致,即便纏師講纏論理論上有100%的理論保證,這也僅僅是一種理論的完美假設,你就真意味自己隨便就能搞出來100%的實踐效果,市場上90%以上的走勢都不可能達到纏師理論上的標準背馳要求,但是走勢越標準,效果就越好,越接近100%,很多人拿100%說事,就好像纏論達不到100%就一無是處一樣,這種在認知層面就是錯誤的,學習、使用纏論,第一個要破除的思想就是追求100%,這只是理論上的完美極限情況,我們實踐過程中是做不到的,能夠做到大概率取勝,結合倉位配比就足以在市場中游刃有餘了。


要不要止損?這也是纏論操作者經常困惑的一個問題:纏師經常說纏論不需要止損,是因為在買賣買賣點裡,都有一定的理論升幅保證,可以在沒有發生虧損之前就賣出,理論上當然無需止損。 但是受制於操作級別、T+1和判斷操作精度,以及個人心態和操作處理的各種影響,適時止損對於任何操作者都是有必要的。試想你今天1分鐘線段買點買入,當天盈利,但是第二天突發利空大幅低開,那到底要不要止損,這是一個問題,沒有人能給出100%的且正確的答案,可能大幅低開你剛止損就拉昇起來,後面一路高歌,也可能你沒止損,開盤後秒跌停,後面又跟著連續一字跌停好幾天。這兩種情況都是可能也經常發生的,如何來處理?這取決於你的操作策略和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控能力,但是一般建議,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不及預期先出來再說,即便後面大幅拉起,再追回來也是可以的,這樣算是得到二次確認,無非是少了一兩點浮動盈利而已。

纏中狩獵:纏論真的有用嗎?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纏論

高效和精確度的權衡?很多纏論初學者,道聽途說的一些纏論概念,尤其是一、二、三類買賣點,然後就隨手劃拉幾下或者通過軟件筆中樞就標出所謂的一、二、三類買賣點,然後就買進去,結果虧的一塌糊塗,就說纏論這不行那不行,這種人大有人在。纏論中的一二三類買賣點對走勢結構和級別都是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的,所謂三買定義就是次級別離開中樞+次級別回調不再次回到中樞構成第三類買點。隨便劃拉幾下或者用筆中樞近似代替一下,能保證是三買麼?在纏中狩獵看來,這隻能叫做“形態三買”或者“疑似三買”,這種方法確實很方便快速,但是準確性上自然也會打一些折扣,但並不是說形態上看似的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形態本身也是一種力度變化的體現,關鍵是操縱起來要各位小心一些,一旦後面走勢不及預期,及時退出或者止損即可。

基於走勢遞歸的結構買賣點分析和基於筆-分型定理的大週期圖分析,本身就是纏論裡兩套天然互補的工具,大週期圖上用筆-分型就行快速大勢判斷,結合小週期圖遞歸分解,兩套工具結合使用,再自然也再好不過了。現如今纏論筆段程序化已經相當準確了,結合跨週期段的使用,使得走勢遞歸成本大大降低,對於兩三個月的1分鐘走勢圖進行嚴格遞歸,只要你理論純熟,幾十秒內完全可以搞定。

纏中狩獵:纏論真的有用嗎?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纏論


纏中狩獵,纏中狩獵纏論工具包作者,專注纏論理論研究、實踐應用和程序化。正宗纏論傳播弘揚倡導者,如對財經、股票市場分析和纏論有興趣,請多多關注【纏中狩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