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常態化”用好“窗口期”

《解放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把握“常態化”用好“窗口期”。文章說,疫情防控正全面進入“常態化”階段。前期的防控成果要鞏固,經濟社會發展要復甦,未來一段時間甚至更長週期內的風險挑戰也要充分預估。這就需要一系列的觀念、思路、手勢變化,以適應新的形勢要求。疫情防控本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始終要因時因勢、因情施策。文章指出,對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來說,用平時的充分積累來應對不期而至的極端時刻,並將極端狀況下積累的經驗、啟發甚至教訓反哺日常治理,有這樣的良性互動,包括疫情防控在內的各場“大考”,才會有“高分”。某種意義上,正在從“戰時”轉入“常態化”的當前,提供了一個“窗口期”。我們應該抓住這段時間,及時梳理經驗做法,該強化的強化、該保留的保留、該調整的調整、該優化的優化,並加快提升能力,特別是提升問題和風險的發現、監測、處置能力,進而構建出一套高效運轉的體系,既能“管一時”,更能“管長遠”。文章說,當前,確保疫情不反彈,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是同時擺在我們面前的考題。我們需要展現出更強的統籌兼顧能力,更好地研判形勢、把握機遇――綜合國內外形勢看,當前是做好“六穩”“六保”、奮力推動發展的重要時間窗口期,也是應對長週期複雜風險、謀劃長遠佈局的時間窗口期。用好這樣的“窗口期”,同樣是把握“常態化”的應有之義。這對我們的思維、能力與行動力,都是一場更大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