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之奇諫假道:虞公貪圖了眼前蠅頭小利,丟掉了身後大好河山

提到宮之奇諫假道,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提到“唇亡齒寒”的故事,很多人就很熟悉了,沒錯,宮之奇就是那個有一腔愛國之情的大夫。但是他苦口婆心的進諫,並沒得到虞公的重視,自己的祖國虞國還是亡國了。

宮之奇諫假道:虞公貪圖了眼前蠅頭小利,丟掉了身後大好河山

實際上,這一悲劇完全可以避免,但因為一個貪圖眼前蠅頭小利的人,虞國的大好河山被斷送了。直到今天,再讀這個故事,還讓人不禁扼腕嘆息。

唇亡齒寒: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鄰邦,而晉國則是貪得無厭的豺狼。

晉獻公不是第一次借道,他這次是第二次借道,這次是為了討伐虢國,順便把虞國也消滅了。當然這個目的,晉獻公只對虞公說了一半,他沒有告訴虞公,自己的另外一個目的是什麼。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左傳·僖公五年》

宮之奇諫假道:虞公貪圖了眼前蠅頭小利,丟掉了身後大好河山

為了讓虞公上當,晉獻公採納了荀息誘之以利的辦法,讓虞公心甘情願的再次借道給晉國的部隊,對於晉國的陰謀,宮之奇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國與國之間的事背後,都有政治利益和目的存在,對於野心勃勃的晉獻公,一定要果斷的拒絕他的無禮要求,否則大禍不遠矣。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左傳·僖公五年》

宮之奇說:“虢國,是虞國的外圍,對於虞國有保護的作用。一旦虢國滅亡了,我們虞國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晉國是貪婪的國家,不能讓他們的貪婪之心進一步擴大,晉國強大的軍隊絕對不能輕視,他們既然能夠去討伐虢國,你怎麼知道他們會不會進攻我們虞國呢?讓晉國借一次道路已經很過分了,怎麼能第二次借道給晉國呢?”

宮之奇諫假道:虞公貪圖了眼前蠅頭小利,丟掉了身後大好河山

接著宮之奇為虞國國君做了一個很生動形象的比喻,他說:“我們虞國和虢國之間的關係,就和嘴唇和牙齒的關係一樣,沒有了嘴唇,牙齒也會感到寒冷的,因此請國君三思而後行,拒絕晉國的無理要求!”

同宗之誼:虞公認為和晉有同宗之誼,但在晉獻公眼裡,虞國就是案板上的肥肉。

虞國國君虞公聽了宮之奇的話之後,很不以為然的說:“晉國和我們虞國是同宗,都是姬氏子孫,他怎麼會傷害我們呢?”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左傳·僖公五年》

對於虞公的說辭,宮之奇實在很無奈,說國君天真還不如說他愚蠢,晉國的刀已經駕到脖子上了,還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既然國君無智,自己還得把話說透才行。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左傳·僖公五年》

宮之奇諫假道:虞公貪圖了眼前蠅頭小利,丟掉了身後大好河山

宮之奇說:“太伯、虞仲,都是太王的兒子,太伯不在身邊,所以沒有繼承君王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兒子,做過文王的卿士,對於王室有大功,受封的典冊如今還在盟府裡收藏著呢。但現在晉國要滅掉虢國了,對於虞國來說,晉國又有什麼捨不得的呢?再說虞國能比桓叔和莊伯更親近晉侯嗎?他們有什麼過錯,晉侯把他們都殺掉了,不就是因為晉侯感覺他們威脅到自己了嗎?親近而且受寵,一旦威脅到晉侯,都尚且被殺害,更何況是一個國家呢?”

宮之奇要讓虞公明白,晉獻公是要吃人的虎狼,他不會顧忌你和他的同宗之誼的,那隻不過是你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為了權力和利益,晉獻公可是個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人,他最親信的人,只要對他形成了潛在的威脅,就被他無情的誅殺了,更何況我們虞國還是一塊肥肉呢?他消滅了虢國之後,下一個目標一定是我們虞國,這點不用懷疑。

神靈護佑:相信神明,還不如相信自己。

虞公聽了宮之奇的話之後,又說出了一個理由,他說:“我用來祭祀的祭品豐盛而清潔,神靈一定會保佑我的。”

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左傳·僖公五年》

聽了這句話,在我的腦海裡,立刻寫了一個大大的感嘆號,這位虞國國君竟然昏庸達到了這個地步,認為可以利用神靈的護佑而免除災禍。

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左傳·僖公五年》

宮之奇諫假道:虞公貪圖了眼前蠅頭小利,丟掉了身後大好河山

宮之奇還能說什麼呢?但他沒放棄努力,他繼續說:“我聽說,神靈是不會隨便親近哪一個人的,只是依從於有德行的人。”當然宮之奇是引經據典的,他說的話是《周書》上說到的,《周書》上說:“上天不親近那個人,他只幫助有德行的人。又說祭祀用的貢品不會芳香遠揚,只有光明的美德才會芳香遠播。因此沒有德行,百姓們就不會支持,神靈也不會保佑的,神靈所依附的是有德行的人。如果晉國在佔領了虞國之後,宣揚美德為神明送上祭品,難道神明會把他們都吐出來嗎?”

宮之奇諫假道:虞公貪圖了眼前蠅頭小利,丟掉了身後大好河山

宮之奇就差直接說:“你醒醒吧,神明沒用,只有靠自己才行,作為國君要對國家負責,不能看到晉國給的那點蠅頭小利,就忘了自己的根本,貪圖眼前利益,而忘記了國家大義。”

虞國滅亡:貪圖了眼前的蠅頭小利,丟掉了身後的大好河山。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宮之奇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看著虞公,這個主宰虞國命運的人,希望他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

弗聽,許晉使。——《左傳·僖公五年》

虞公不聽從宮之奇的建議,答應了晉國使者,讓他向晉獻公覆命,自己同意晉國的部隊借道去討伐虢國。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左傳·僖公五年》

到了這個時候,宮之奇知道虞國的大禍即將來臨,虞國滅國已經不可避免。他於是率領親族離開了虞國,臨行之前他說:“虞國過不了臘月了,晉國滅亡虞國,都不需要重新發兵了,滅亡了虢國之後,滅亡虞國就是順路的事情了!”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左傳·僖公五年》

宮之奇諫假道:虞公貪圖了眼前蠅頭小利,丟掉了身後大好河山

八月是時候,晉獻公包圍了虢國的上陽,他問自己身邊的大夫卜偃說:“我能夠成功嗎?”卜偃說:“可以攻克。”

公曰:“何時?”對曰:“童謠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左傳·僖公五年》

晉獻公又問:“大概什麼時候呢?”卜偃回答說:“大概在九月底十月初就可以了。”而事實上並沒有那麼順利,直到了十二月的時候,晉國才滅亡了虢國,虢國的國君虢公醜則逃到了東周的都城。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左傳·僖公五年》

宮之奇諫假道:虞公貪圖了眼前蠅頭小利,丟掉了身後大好河山

這個時候虞國的虞公,在國境歡迎晉師的凱旋歸來,並允許晉國部隊在虞國駐紮,趁著這個機會,晉獻公對虞國發動突然襲擊,一舉獲得了成功,俘虜了虞公和虞國大夫井伯,並讓井伯做了秦穆姬的陪嫁隨從。

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左傳·僖公五年》

晉獻公滅亡了虞國後,仍然祭祀虞國的祖先,並把虞國的賦稅都獻給了周天子,這正應驗了宮之奇所說的話。

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故書曰:“晉人執虞公。”罪虞公,言易也。——《左傳·僖公五年》

因此在《春秋》中,記載“晉國人捉住了虞公。”之所以這麼記載,是因為造成這種結果的重要原因是虞公的不智,他和豺狼做朋友、與虎謀皮,這樣的人被欺騙和愚弄,就不足為奇了。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